<p class="ql-block">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背后,默默无闻人们的故事,老照片翻拍。</p> <p class="ql-block">为核工业贡献青春的第一代人,半个世纪后,在原单位广西桂林三一0地质大隊相聚重逢。</p> <p class="ql-block">这是66年离开湖南郴州许家洞,奋战到第二战线广西资源县,白毛冲的深山老林,都是大家親自动手用竹编,树皮建造的简易住房和办公室。图片中右侧那栋房就是我们的铀矿分析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那栋房,是仪器检修室,岩矿鉴定,磨片及实验室的办公室。因为山峦起伏几乎没有平地,只能东一块西一块挖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地皮建造需要的简易房屋。所以居住和工作室及食堂都很分散,出门必上下爬坡。一到冰雪封山时,车间给每人制作一付跌钉板,套在登山鞋上防滑。因为地面像溜冰场一样,有几位职工上班时己跌伤断了手脚,这铁丁爪套还是车间师傅们想的绝招办法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球场往下拍的方位,远处是修的上山简易公路,近处右拐就是机关驻地,公路的延深处应是车间和101工区驻地。看到的那栋房,应该是小商店及炊事班男女职工的宿舍,食堂就在此房的左则,对面是木工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球场上后建的一栋房,记得最早是政工系统的办公室。文革期间改成革委会办公地了。</p> <p class="ql-block">左侧房就是上图的延深,右侧小屋是电话总机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56年九月,三0九大隊在上海招来的学员,应该说是小知青,主要是培训找矿员和绘图员。到了三0九报到后,组织按排男生参加找矿培训。女生一律学绘图。我们的老师都是苏联专家,带翻译上课。这是三个月后结业合影。我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波里索夫老师的親笔菚字,中文名和日期也是他写的,中文学的不错。</p><p class="ql-block">右上角的字是我当年备注的,怕以后忘了。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照片倍感珍贵。</p> <p class="ql-block">苏联绘图专家和翻译李石坚老师。</p> <p class="ql-block">1964年3月份,我们310隊一分为两个隊,把兰山县汝城的一个工区改编成302隊,此照片是分家时欢送一位物理组和一位化学组的两位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图当年照片背面的文字提示。</p> <p class="ql-block">56年建隊时的第一任保卫科长舒佑生一家,他的爱人趙锦梅拖儿带女在食堂工作,忍劳忍怨从不叫苦。</p> <p class="ql-block">这是俩位310隊的元老,一位是机电高级工程师陈国钧同志,一位是地质勘探高级工程师王世伟同志。那树皮房子就是我们当年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1968年,是个特殊的的年代,俩位好友被无故从机关下放到离队部三,四十里路远的沙子江工区焼锅炉。一个偶然的机会相见,悲喜交加分处親切。在送我们囬家的路上拍的此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白毛冲进驻地口的马路边上拍的,化学组和物组的女同胞合影。前排右边那位是我们实验室主任,王宗英同志。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湖南郴州许家洞搬家至广西资源县的的白毛冲,在新建的简易实验室门前的山坡上照的,从左至右物理组的王復星,岩矿鑑定室的王仲英,化学组的呂秋月,物理组的陈惠华。</p> <p class="ql-block">1972年夏天,我们实验室已从白毛冲的大山深处搬到离兴安县5公里的新隊部不远的小山包上,房子也是砖瓦结构了,工作条件大有改变。这是在实验室前小山上照的。都是化学组的女同事。</p> <p class="ql-block">1974年,实验室举办了一期找矿员水质分析学习班,一些简易的水质分析项目都可在实地检测,免去了采样,运送等烦琐手续。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旅途劳顿。</p> <p class="ql-block">197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传宣科的同志来拍的正在做铀矿分析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当年隊部有个明文规定,机关干部,实验室干部编制人员,每年都要分批下放到基层劳动锻炼。75年10月我被下放到,102工区三八占机劳动,体会工人们的辛苦,了解占探找矿的不易,通过劳动,对分析工作的的责任心更强了。每一个分析数据都要对国家负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1958年的老照片,是在许家洞金银寨的食堂门口拍的,那俩位带小孩的女同志,是苏联专家的俄语翻译,当时每位专家都配一位翻译,一位持抢保卫员。</p> <p class="ql-block">这是实验室主任,王仲英同志领着小女儿在冰天雪地的白毛冲家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白毛冲本人和小女儿,及同事陈三英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好友王仲英倩影</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文化生活非常匮乏,而且也没有多少业余时间,只有抽空自娱自乐寻开心,这两位,一位是队长夫人孙翠娥唱歌的那位,另一位拉琴的是财务科会计梅福香。</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革时期,人人都唱毛主席语录歌曲,唱歌时必须手拿红宝书贴在胸前,以表对领袖敬爱之心。</p> <p class="ql-block">地质隊员的孩子,也终日与大山为伴,乖巧听话。那小胖妞就是我的小棉袄,与小伙伴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两个小公子,老大长大了也继承父业,我们是献了青春又献子孫的一代,黙黙无闻,无愧于一生。</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搞到一张自行车票,新买的永久牌车,和小女儿在兴安灵渠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儿子小学升初中,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初中毕业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儿子高中毕业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的指示。下乡前拍的照片,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记得是六十年代初,许家洞金银寨好不容易蓋了栋办公楼(二层的)落成不久,宋任穷部长来十隊示察,抽调了我们这几位当服务员,负责生活的方方面面,任务完成后的合影。那几位男同志都是转业军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十隊还办了几期工大,提高工人师傅的的文化素质修养。这是工大学友毕业时,和隊领导及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普查四隊有两位技术员调离十隊时的送别合影。当年吴怀惠在那当书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机关开什么会议孩子们要献花的合影,我小女儿也手捧鲜花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白毛冲和兴安家门前的随拍。</p> <p class="ql-block">2006年,10月,由老领导李华源书记,王伟典隊长组织相邀离隊几十年的老同志,老战友回十隊相聚,真是相见时难,别也难,两鬓添霜,不相识啦!</p> <p class="ql-block">这篇巜世纪之约聚桂林》的文章,是特约佳宾田应武律师之作,老同志每人一份。读着看着都热淚盈眶,感人肺腑!</p> <p class="ql-block">十隊的新老领导把这次聚会搞得非常隆重,吃住游玩安排的非常妥帖。真的把我们当核工的功臣款待,深深的情谊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看,当年的姑娘小伙,如今都两鬓霜白相见不相识,很多都叫不出名字呢。</p> <p class="ql-block">2006年,10月相聚桂林,与老领导李华源书记在310大隊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相聚桂林时在核工宾舘门前与老领导王伟典隊长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别曾半个世纪的老友,来自上海,天津,河南,江西,深圳等地的姐妹,虽己不见当年的模样了。但那份战友之情永远难忘。</p> <p class="ql-block">相见难,别也难,短短一个星期的聚会,将已结束。 多少回忆,多少情谊,多少不舍,都在临别时热淚盈眶的无言之中。那年一别,又过去15个年头了,都因年事已高,再无机会相见了。不时的翻开老照片看看,又有不少老友离我们而去了。真是人生苦短,生死难料啊。在此祝我的老同事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向百岁挺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