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3、父亲积极投入抗美援朝运动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曾2次去过朝鲜,第一次是1950年8月,应朝鲜人民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政府组成代表团参加朝鲜庆祝“8.15”五周年解放和慰问朝鲜人民军。代表团是由团长郭沫若带队,我父亲代表“毛泽东号”机车组成员前往朝鲜参加庆祝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帝国主义不甘心中国革命的胜利,悍然发动侵朝战争,以此为跳板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帝于1950年6月25日出兵进攻朝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1950年9月从朝鲜回来,代表“毛泽东号”机车组和工人阶级在《和平宣言》上签字,呼吁世界和平,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并发出了“毛泽东号”人的心声,“志愿将我们的机车开到朝鲜去,到前方直接援助抗美援朝斗争。”</p> <p class="ql-block">上图——1950年8月,“毛泽东号”第二任司机长李永访朝回国后和乘务员们在《和平宣言》上签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为声援朝鲜人民的正义斗争、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为保卫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决定派志愿军赴朝参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朝鲜前线,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斗争。全国人民也行动起来,各地生产的产品、捐献的武器以及给志愿军的慰问品,像潮水般的涌向了铁路线。火车一趟接一趟地把援朝物资运往朝鲜,但堆积的入朝物资仍不能全部及时送往前线,在丰台调车场上,援朝物资堆积如山,此时机车和乘务员们比过去更为紧张繁忙,无法通畅地运送出去。“毛泽东号”的职工们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这时父亲忽然想起1949年去苏联时,苏联的铁路劳模布拉仁诺夫曾经给他讲过二战中他们开展超轴运动的经验。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这时候实行超轴呢?父亲紧锁的眉头松开了。</p><p class="ql-block">父亲回到了“毛泽东号”机车组,看到大家正在热烈讨论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纷纷表达自己的决心。 </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1日父亲说:“咱们向领导建议,在分局开展超轴运动的倡议!”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全局电话会议上,响起了父亲洪亮的声音:“同志们,支援兄弟的朝鲜人民,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神圣义务。咱们是具有‘二•七’革命传统的铁路工人,必须把援朝物资又快又好地运上去。我建议,咱们携起手来,立即开展超轴运动……”( 所谓超轴运动 :就是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机车要多拉快跑,还要节省机车所用的燃油和燃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完成这项任务,先后和乘务员们商量并各处奔走宣传,到各个车站和兄弟段串联征询意见,向每个机车乘务员宣传超轴意义,研究超轴吨数,跟检修人员商量如何提高机车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17日,这一天父亲驾车从天津出发,开行55辆,多拉377吨,省煤500公斤,安全正点到达北京丰台车站。首创了超轴18%的新纪录,第一次超轴成功。从而带动了群众性的超轴运动,给以后提高运输效率起到了带头作用。“毛泽东号”机车停车后,当父亲他们刚刚跳下司机室时,立刻被车下的人群包围了,站台下的职工们立即把父亲抬了起来,向空中抛着,大家欢呼着,庆祝着!</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父亲在机车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清华大学学生送来一面锦旗“生产打胜仗,保家卫国真英雄”,以此感谢在抗美援朝伟大斗争中“毛泽东号”机车组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开展超轴运动,1950年12月“毛泽东号”机车创造了安全行驶20万公里的最高纪录。</p> 上图——1950年12月安全行驶20万公里,车组成员集体合影留念<br><br><br> 1951年2月“毛泽东号”被评为全局一等集体模范;<br><br> 1952年父亲被铁道部授予全国铁路特等劳动模范,记特等功一次,同时发给特等奖章。<br><br> 父亲第二次去朝鲜是在1951年3月19号-4月15号,这一次去朝鲜是慰问英雄的援朝铁路工人。到朝鲜后,他们看到朝鲜已经是饱受敌人的摧残,到处是敌人轰炸的痕迹了,房屋倒塌、路断、桥毁;敌人不分白天和黑夜,轮番轰炸援朝的铁路干线,铁路工人们为保证铁路运输,冒着生命的危险,抓间隙修桥修路,他们和志愿军战士们在前方一分一秒都不停息,当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时,铁路工人和志愿军战士们英勇顽强的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消灭美国鬼子和***傀儡军。<br> 上图——父亲在朝鲜战场上的坑道里 上图——父亲第二次访问朝鲜时,在后方的驻地茅草屋前留影 父亲在这次的访朝整个过程中,以写日记的形式写了一本小册子,将他的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1951年9月由工人出版社印刷出版了这本小册子。小册子名字叫《英勇的援朝铁路工人》。 上图——为父亲写的小册子 父亲慰问回来后,为鼓励大家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多拉快跑,安全节约,从景德镇自费购置了一批特制的茶杯,并把“多拉快跑,安全节约"这八个大字印在杯子上,送给了“毛泽东号”机车组每一个乘务员一个,以鼓励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上图——为父亲送给机车组成员蔡连兴的杯子<br><br> 在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青年学生积极相应毛主席的号召,纷纷要求参加抗美援朝斗争,那年我刚满16岁还是个中学生,但作为父亲的女儿,我也要向父亲一样,用实际行动参加抗美援朝,我报名参军入伍,我的举动得到了父亲和全家人的支持,我于1950年12月末进入军校学习,父亲访朝回来后为鼓励女儿努力学习,早日援朝,利用休班时间,带着妹妹弟弟从北京去宣化通信兵学校看望我 . 上图——为父亲带着妹妹弟弟来宣化通校看我时留影 父亲不仅让女儿向英勇的援朝铁路工人和志愿军学习,还给学校新入伍的青年学生作报告,告诉他们前方战士是如何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保家卫国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情景,也鼓励参军入伍的青年学生们听党的话,认真学习,早日到前方消灭敌人去。<br><br> 1951年6月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战争中取得了第五次战役的伟大胜利后,铁道部要求铁路军事管理局选派代表组成在援朝中立下战功的铁路职工归国报告团,讲述他们在抗美援朝时与敌人英勇斗争的英模事迹,用他们顽强斗争精神鼓舞后方人民,同时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赛,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同时把祖国人民爱国热情和国内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带回前方,鼓励所有援朝职工,发挥拼搏精神,发挥聪明才智,为确保铁路和通讯畅通做贡献。<br><br> 1951年6月18日,父亲作为接待的领导,代表中国铁路工会和北京职工两千多人欢迎归国代表团。同时父亲又带领并陪同归国代表团成员到各地铁路局做英雄模范事迹报告。<br><br> 归国代表团一共12人,分成2组,每组6人,到各地报告座谈,并参加济南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当到达徐州铁路局蚌埠分局时,欢迎群众把父亲及报告人员扛在肩上在车站广场绕行一周以示庆祝。<br><br> 父亲他们经济南、青岛、徐州、浦口、南京、上海、无锡、苏州、广州等地,每到一处都受到职工及家属上千人或上万人的欢迎,群众热情非常高涨,纷纷表示要向归国英雄学习,保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支援前线。还掀起捐献飞机、大炮的浪潮,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巩固国防。<br><br> 陪同归国代表报告时,父亲抽空慰问了在杭州、桂林等十一个地区68家的援朝职工家属,这些家属表示感谢,并写信给援朝职工,要他们争取立功!<br> 上图——1951年6月18号父亲和归国代表团合影<br><br> 未完待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