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上)

一丁

<h3>——王文富周丽华画传</h3> <h5>编辑:</h5><h5>子:王明春</h5><h5>女:王明秋 王明冬 王明雪</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执笔:王明春</span></p><h5>音乐编辑:阮瑶</h5> [编者序] 王文富(下文中未做特别说明者皆以“父亲”指代)、周丽华(下文中未做特别说明者皆以“母亲”指代)是我们的父母(下文中未做特别说明者“父母”皆指代王文富周丽华)。他们于上世纪50年代初先后进入重庆钢铁公司(前身为101厂),开始都在劳资处,由此他们相识相爱喜结连理,相携一生。<div><div>他们工作努力小有成就,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待人宽厚朋友众多,有很多是一生的朋友;教子有方子女争气,4个儿女在80年代初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全部考入大学,为以后工作顺利生活幸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于是他们的一生虽然平凡却充满成就和幸福。<br><h3>美篇的同标题文章将分三部分介绍父母的一生。</h3></div></div> <b>引子:璧山、周家冲</b> <p class="ql-block">我们爷爷是四川璧山(现重庆璧山)人,因家贫未及成年便到重庆打工。经奋斗,自己开了一家皮货作坊,当了老板,可以养活一大家人。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的大轰炸使他的皮货作坊毁于一旦,人也一病不起,撇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此后我们婆婆(祖母)带着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艰难度日。两个女儿均夭折,父亲也曾病重断了气,是婆婆人工呼吸将他救了回来。贫困家庭中的父亲无心向学,未及15岁便外出打工做学徒。</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外公是湖南长沙县周家冲人,同样是少年就外出打工。因刻苦勤奋,颇得老板赏识。日本侵略军打到长沙,老板带着他西迁四川重庆。在重庆,他努力工作,站稳脚跟,然后将留在湖南的妻小接到重庆。母亲在重庆上学时是学校的“小学霸”,成绩很好。奈何家贫,初中毕业后只能外出工作,当时和父亲初工作时的年龄差不多,也是15岁。</p> <h5>1951年前的王文富</h5> <h5>1951年前的周丽华</h5> <h5>[今日璧山]:璧山秀湖公园一景</h5> <h5>[今日璧山]:2021年国庆,我们去璧山寻祖,堂弟王明义一家陪同。这是明义一家和明春夫妇合影。左起:明义夫人胡发芬、明春夫人阮瑶、明义儿子智鹏、明春</h5> <h5>[今日璧山]:我们(明春、明秋、明冬、明雪)4家人在璧山合影</h5> <h5>[今日周家冲]2017年,在儿子明春陪同下,母亲和她弟弟周一平回周家冲寻祖,找到失去联系多年的堂弟周忠礼,这是周家冲一景</h5> <h5>[今日周家冲]2017年,母亲和周一平姐弟俩在周家冲合影</h5> <b>一、重钢工作时期(1952-1971)</b> <p class="ql-block">王文富、周丽华于1952年先后进入101厂(重庆钢铁公司前身)劳资处工作。他们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受到领导器重。后来成立西南钢铁管理局,领导受调前去工作,也将他们二人带了过去,一年多后,钢管局撤销,领导返回101厂改称的重庆钢铁公司,又将他们二人带回重钢。在这里他们一直工作到1971年,父亲一直在劳资处,母亲于1955年调到组织部工作。</p><p class="ql-block">他们工作得顺风顺水,很快都得到了提拔。母亲28岁就成为组织部干部科正科长,父亲34岁时成为主持劳资处全处工作的代副处长。</p><p class="ql-block">当时的重庆钢铁公司是有约4万人的大型企业。</p><p class="ql-block"><br></p> <h5>工作后的母亲</h5> <h5>工作后的父亲</h5> <h5>1955年母亲在重庆南温泉疗养</h5> <h5>1955年母亲(左)与同事、好友朱兴联在重庆南温泉疗养合影</h5> <h5>1956年5月21日母亲(左)和同事、好友朱兴联合影</h5> <h5>1956年5月21日父亲(右1)和同事好友周文豹(中)等合影</h5> <h5>1956年5月21日父亲(前排右1)母亲(后排左)与同事、好友周文豹(前排中)、朱兴联(后排右)等合影<div><br></div></h5> 后来,王文富周丽华、周文豹朱兴联分别结为夫妻,两对夫妻间的友谊保持了一生,并传到了下一代…… <h5>王文富周丽华儿子王明春(左)与周文豹朱兴联儿子周利(右)同龄,从小到大一直是好朋友……</h5> 父母有很多这样一生的好友,其中一位叔叔叫秦沸斌,后文将讲他的故事。 <h5>1955年3月,父亲(前排左)与同事、好友周文豹(前排右)、秦沸斌(后排左)等合影</h5><div><br></div><div><br></div> <h5>1958年3月,父亲要从劳资处下放到车间劳动锻炼。母亲已经于1955年从劳资处调动到组织部,不是同事了,但他们已经是恋爱关系稳固、快要结婚的情侣。照片是他们(前座二人)和朋友一起在西区公园划船</h5> <h5>劳资处欢送王文富(前排左3)等下放锻炼合影。周丽华(二排左5)虽然已经不是劳资处的人,但因为和王文富的恋爱关系,也参加了合影</h5><h3><br></h3> 上面照片中有位伯伯叫桂静梧(二排右1),1976年初夏,成都预报有强地震,桂静梧伯伯得知后,找了一个差事,要了一辆中型卡车来成都,将我们4兄妺、我们婆婆及当时在我们家就读小学的表妹接到重庆躲避地震。正常情况下,当时出差成都都是坐火车,桂伯伯用卡车是为了让我们省火车票钱。 <h5>1960年,已经有过下放经历的王文富(前排左2)和劳资处同事欢送干部下放劳动</h5> <h5>母亲(左)1958年在上海出差时留影</h5> <h5>母亲(右)1958年出差时在杭州西湖留影</h5><p class="ql-block"><br></p> <h5>父亲(后排左2 )1959年出差上海和同事合影</h5> <h5>1961年母亲(二排左4)和组织部同事们合影</h5> <h5>1961年,劳资处员工家属合影。箭头所指为我们父母</h5> <h5>1965年,母亲(前排右4)带着儿子明春和她的同事们合影</h5> <h5>1970年三八节,母亲和女同事在重庆西区公园。这是文革中仅有的几张与重钢同事的合影之一</h5> 1958年12月28日是父母一生中的一个大日子,这天他们经过多年的恋爱后修成正果结为伉俪,从此携手一生。1960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是儿子。1962年又生了一个女儿。1964年一对双胞胎女儿进入到他们的家庭。<br><br>这时期他们事业顺利家庭幸福。<br><br><br> <h5>父母的结婚证</h5> <h5>父母的结婚照</h5> <h5>同事们祝贺我们父母新婚留名贴,上面有很多叔叔阿姨我们都熟悉,因为他们和父母后来是一生的朋友</h5> 父母新婚后二人世界很浪漫。 <h5>合影中看出二人的发型和西式服装很时髦</h5> <h5>合影中看出二人的发型和中式服装一样很时髦</h5> <h5>1959年春天父母二人在重庆南温泉留影</h5> <h5>1959年夏天父母二人在重庆南温泉留影</h5> <h5>新婚燕尔,父母留下很多二人照……</h5> 1960年,父母有了第一个孩子王明春。 <h5>父母第一个孩子王明春</h5> <h5>父母及婆婆、外婆与明春的合影</h5> 1962年,父母有了第二个孩子王明秋。 <h5>明春和明秋的合影</h5> 1964年,父母又有了双胞胎女儿王明冬、王明雪。 <h5>明春和明冬、明雪合影</h5> 1966年,国家进入了一个为期十年的动乱时期,父母的事业前途似乎也戛然而止。那以后,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应付各种莫名其妙的运动,成了运动中的“逍遥派”,工作中的“应付派”。<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他们的事业进入一个低谷期,一个标志就是这时期他们很少有与同事们的合影。留下的照片多数都是与家人的。</span> <h5>1967年婆婆66岁生日合影。前排左起:明雪、明冬;中左起:明春、母亲、婆婆、陈仕涵(舅妈的妹妹);后左起:父亲、舅舅</h5> <h5>1968年9月合影。前排左起:明秋、明冬、明雪、明春;中左起:婆婆、外婆;后左起:舅舅、母亲、父亲</h5> <h5>1969年春节大伯一家和我们家合影。前左起:王明荣、王明雪、王明义、王明冬、王明亮;中左起:王明辉、婆婆、王明春、王明秋;后左起:大伯妈、母亲、父亲、大伯</h5> 1971年,成都512信箱(以后多次改名:成都沙河钢厂、成都冶金实验厂)来重庆钢铁公司要干部,我们外公外婆家在成都,于是,父母双双调动到了成都。 <h5>1971年2月父母办好调动手续就要搬家去成都了,同事们来帮着打包行李后与我们全家合影</h5> 站在我们婆婆和父亲身后的是前文提到的秦沸斌叔叔,行李打包后第二天托运,家人去旅馆住宿。父亲一人当晚要留在家里照看行李,因为家具已经打包,没有床,这夜是很难过的。晚上,秦沸斌叔叔事先什么都没说,就拎着一瓶酒,一包油炸花生米去了我家,陪了父亲一夜。 <h5>离开重庆的当天,全家拍照留念</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