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1年11月25~27日部分交大附中同学会集在苏州黎里。</h3> <h3>在下榻酒店餐厅用自助早餐</h3> <h3>下榻舒适的酒店宾馆</h3> <h3>在室内操作大疆无人机试飞</h3> <h3>在下榻的酒店游泳池里游泳</h3> <h3>在下榻酒店里用餐</h3> <h3>用人体摆出69造型,寓意是69届、69年上山下乡、今年69岁,我用无人机航拍记录下三个有意义的69。时光不老我们不散!</h3> <h3>用人体摆出69造型,寓意是69届、69年上山下乡、今年69岁,我用无人机航拍记录下三个有意义的69。时光不老我们不散!</h3> <h3>用餐</h3> <h3>黎里曾被称为梨花村,又称禊湖。它是唐朝的一个村庄,南宋的集市,明朝弘治年间升格为江南的一个大城镇,有上千居民。黎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典型古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境内河流湖泊、沃土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黎里古镇也是著名爱国民主主义者、诗人柳亚子的故乡。镇上有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柳亚子纪念馆,每年都有不少中外人士前来参观。2012年1月31日,黎里古镇综合开发正式启动。</h3> <h3>黎里那里有许多小桥、流水、青砖瓦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驳船。一条两三英里长的河流将古街分为南北两部分,沿着青石板路走,品味古镇风情。它是安静,优雅,简单和宁静。黎里古镇犹如一朵柔美的碧玉,给人一种高雅气质的感觉,尤其别具一格。斑驳的墙砖和明清简朴的建筑,蕴含着黎里古镇的古老历史魅力。<br></h3> <h3>同学间的合照感觉真好。</h3> <h3>一路走来,全家老少同乐。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在河边荡漾。老人和蔼地看着年轻一代打球,脸上洋溢着安详和满足的神情。年轻夫妇在孩子们的欢乐中放下疲惫的身心,一时间减轻了城市生活的负担。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是在石路上,在简易的石桥上,在流淌的河流中积淀。似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享受它带来的快乐</h3> <h3>在黎里古镇,没有游客的喧嚣,也没有各种商店的叫卖声。有的是江南水乡的原始风貌和生活。生活在河边的人们,在清澈的河水上洗刷蔬菜,过着朴素淡泊的生活。夜幕降临,走廊上快乐奔跑的孩子们充满了生活气息。漫步一段时间后,您可以品尝到当地小吃,辣鸡脚,套肠,油墩、苏式糕点等,激发您无限的食欲。<br></h3> <h3>在黎里,你可以感受到它的朴素与优雅。如果黎里古镇是一幅画,画上遍布着亭台楼阁,你可以看到古城的美丽。水是邻居,守护着沧桑与历史,人在其间,仍在作画</h3> <h3>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黎里镇自西至东长三里半,人口稠密,瓦屋鳞次栉比,市场繁荣,舟楫塞港,街道行人接踵摩肩。辛亥革命后,黎里为吴江县6市之一。古镇丁字形市河全长2000余米,建于明清时期的古驳岸4000多米,横跨着10座始建于元代至清代的古石桥,河埠式样众多,有淌水式、双落水、单落水和悬挑式,双落水和单落水又分内凹式和外凸式等多种。驳岸和河埠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缆船石,有暗八仙、笔锭、如意、犀角、双桃、双桔、如意得鹿、瓶生蜂猴、瓶生三戟和五色旗等254颗,属江南古镇之最</h3> <h3>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柳亚子故居,本是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的私邸,前后六进,有乾隆题写“福”字、大学士稽璜题匾而得名的赐福堂,有太平天国将领遗留的龙凤瓦当,有栩栩如生的砖雕门楼,还有乾隆的梅花碑、刘墉与著名画家合作的祝嘏图。柳亚子故居收藏着国家一至三级文物藏品120件,待文物藏品152件,还有其他书画文物500余件。除省文保单位柳亚子故居外,黎里尚有禊湖道院、鸿寿堂、洛雅草堂、端本园、写韵楼、新咏楼、周宫傅祠堂、居退一步处等市级文保单位8处,市级控制文物单位18处。鸿寿堂内18个圆台形的木础,正是明代早期江南古建筑的特殊遗存,极富研究价值。</h3> <h3>黎里的弄堂堪称江南古镇一绝,至今完好保存85条,其中70条为暗弄,57%以姓氏命名,以“周陈李蒯汝陆徐蔡”黎里八大姓命名的最多。弄堂多数超过60米,更有5条超过百米。弄堂是黎里民众在明清600余年中成功的生活实践,生活的需要、历史的沉积,弄堂的结构发生了种种变异,有双弄,有弄中弄,也有暗弄接明弄而成的三仚弄。</h3> <h3>26号一行16人的的打车去浙江嘉善西塘古镇,古镇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1990年3月,在镇西善兴建了总面积16.6亩的公园,为纪念柳亚子来西园,名为“西园”。入园处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有好几家建在该景点旁边的客栈也以此而命名,如:西园雅居、西园客栈、西园驿站等等。</h3> <h3>西塘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长达近千米、造型古朴的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濒河,有的居中,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落水”。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沿途还有别致的小贩卖各种物品,漫步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h3> <h3>石皮弄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叫石皮弄。</h3> <h3>狮子桥又名里仁桥,因桥栏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八尊,民间又称此桥为狮子桥。</h3> <h3>醉园初建于明,现在庭院房屋保存完好。园设三进,厅堂回廊,碧池青石,回廊翠竹,秀色醉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院子里那座仅容一身过的砖制袖珍小桥,玲珑剔透,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王氏世代诗书传家,祖父精于书法,父子痴迷版画艺术创作。园内书厅“艺香斋” 设有王氏“水乡风韵”版画系列陈列。</h3> <h3>西塘主要景点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其中西塘旅游公司开发的景点有11个, 从逆时针方向走:由古镇中部的叶家弄进入,入西街右转,经“根雕馆、瓦当馆、薛宅钮扣馆”;---到双桥处,直走过安境桥右转,在烧香港,游“倪居、圣庙、木雕馆”;---延西塘港东边古街北上,过狮子桥,可见“黄酒馆”;---沿细长的烟雨长廊,经送子来凤桥,一直往西,来到“醉园、七老爷庙”;---返回环秀桥,右转进“种福堂”;沿西街往东,最终游览“西园”。</h3> <h3>种福堂种福堂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后遭明受之变,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其第三进为正厅,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名为“种福堂”的匾额,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h3> <h3>种福堂种福堂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后遭明受之变,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其第三进为正厅,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名为“种福堂”的匾额,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h3> <h3>民间瓦当陈列馆瓦当是一种材质简陋的建筑装饰配件,由于它不易保存,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该馆内有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及富美好愿望的传统瓦当;有带宗教色彩的寺庙瓦当,有表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图案瓦当。</h3> <h3>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古镇西塘在历史上就是个酒镇,“酌好酒,吟好诗”,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学士的两大追求。明代初年,大诗人高启乘舟过西塘,特地停下来寻问酒家。在清代,镇上名酒“梅花三白”闻香百里,民国初年的柳亚子多次醉饮镇上,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说与古镇同步,与古镇齐名。西部的酿酒世家刘西明先生看中了酒镇西塘,将他几辈人收藏的酒文化实物在这里陈列展示,在原有黄酒陈列馆的基础上新开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从一个酒文化的侧面,用数百件实物对中国酒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在追本溯源中,提示了中国酒文化的清晰背景及其深刻内涵,涉及到民俗学、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h3> <h3>环秀桥建于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 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级拱桥。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这副对联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h3> <h3>西塘传说镇名由来版本一: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版本二:西塘镇域东北有一个3400亩面积的湖荡,那是嘉善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之一。传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一户姓唐的大户人家迁到荡边居住,他们看到这个湖荡风景秀丽,盛产翠鸟和红菱,这两物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间,就以“祥符”两字称呼这个湖荡。这户唐姓人家,有弟兄两人,在祥符荡边乐悠悠生活,后来分了家。兄居荡东边,人称东唐,弟居荡的西边,人称西唐。后来哥哥这一房逐渐衰落,弟弟这一房,小辈十分兴旺,就象一棵树,生出许许多多树、枝,所以,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唐”字边上加个土,叫做西塘。</h3> <h3>廊棚的由来在江南水乡,分散的、几户合一的廊街随处可见,然而,廊街长达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西塘的廊街,一边是商店或民居,另一边是河,廊街都有小河紧贴着,弯弯曲曲,情调非常。步入廊街,映入眼帘的是两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应的河埠。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就是不会做诗的人也会顿时诗意满腔。关于廊街的由来,没有官方的记 载,只有民间流传的“为郎而盖”和“行善而搭”两个版本。版本之一:年轻的寡妇胡氏,在西塘独自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个铺子。胡家铺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摆豆腐摊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帮着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得离不开王二,但又难以启齿表达这份感情,便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么一来,王二既可免受风吹雨淋,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檐下。不想胡家铺子因了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来,棚屋连成了一线。后人就取“为郎而盖”之意,将棚屋叫做廊街了。版本之二:西塘有个开烟纸店的老板,一天小店打烊时,见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让他进屋来。叫花子执意不肯,老板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纸店果然生意兴隆。店主为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个有砖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过小街直至河埠。</h3> <h3>晚20点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完成了千年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古镇游,再见了西塘,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看看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