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宝宝半岁以来未曾日记,除了特意在为孩子创造一个远离手机平板的环境,还有清空内在和止语静心的用意。倒是,数月以来,反有言不尽意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孩子日新月异,几乎听的到小嫩苗节节长高的声音。小牙珊珊来迟,现在冒出来四颗。手脚并用,爬高上低,已然蹒跚学步。午间出游,结识各位小伙伴。和悦悦姐姐的呼喊,孩童间的交流。会叫妈妈,上班前的分离焦虑与亲密,每晚的等候和盼望。对阿狸宝宝,又抱又亲又拍,然后晚安。自己翻书,各处探寻和沉浸。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同样欣慰的是,表达性艺术治疗大会和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大会的众多专家老师,像一扇一扇窗户,我得以在大部队中看到自己的坐标。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发出光芒,虽然微小,但极其重要,照亮着迷茫者的心房。</p> <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收获了很多专业资讯。</p><p class="ql-block"> 今天随手翻看,德国卢安克的书《是什么带来力量》,满满的感动与思索。摘录第一部分《让教育适应真实》。</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制定出很多规则来,让每个老师都达到标准。这样全国的教师都能做到同样好的事情,都能提供同样好的课堂,这就是所谓的计划教育的含义。但是制定规则的人怎么可能知道每个班里发生的事?怎么可能知道每个学生正在需要一些什么呢?每个人都会带来他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命运和他根据这个命运(包括天赋),要学习的不同于别人的才能和发展道路。虽然要学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具备不同特点的人,也就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走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知识不会改变我们做事的态度。重要的和起作用的是理解,是对这些事实的感受,然后让这些事实来改变我们的心,让我们培养出一种适合做事情的心态,然后再以这种适合的心态来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对现在教育的普遍感受是,在某个人的办公桌上,设计出一种模式思维的理念来编辑一套课本,然后把这个理念强加于事实。对小孩来说,这样的教材其实是他们很不熟悉的,是忽略了小孩天性的。当然,在接触到这些之后,他们也会适应,但同时,他们也会失去自己的天性。这样的话,还不如我在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我们课堂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有了对于什么是理想的人的想象和定义,如果我们想让所有的小孩都变成跟我们这个想象中的理想一样,这也是在忽略了小孩自己已有的东西,这种“小孩该怎么样”的想象?就像一堵墙一样,站在老师与小孩之间,不让他们发生真正的交流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但如果我能够去观察小孩的成长过程,我就能发现:一开始好像没有自己特点的小孩,慢慢的会形成和表现自己带有的某种命运,包括某种个性、兴趣、才能、追求和问题。如果没有这些,也就没有了使命。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特点的精神因素会越来越清晰的,从他物质的身体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观察,我就感受到了进入物质世界的精神,也感受到他进入物质的原因和困难:只有在物质的生活中,精神才能经历到考验,才能有发展。然后我就能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支持和推动这种精神所需要的过程呢?”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并没有对某种目标的想象,仅仅有对于所观察事物的爱,而这种爱就会起作用。</p><p class="ql-block"> 通过孩子外在的表现,我们能学会去观察他们内在变化的发生,比如说一个人声音的特质,或者走路的样子,这都能表露他的心理状态。如果老师们都能通过观察这样的身体表现去观察学生的内在,老师们很自然的就能找到适合学生的做法,从而再也不会跟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作对。这样的话,我们也就不需要上级给老师们提什么“保证质量”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存在着不同的现实。每个人都生活在对自己的圈子所处的那种现实的想象之中,我们都从这个角度来判断事情。而且,根据不同的想象世界,同一件事情的意义可以变成完全相反的。我们的想象能变成事实,是因为自己发挥的想象在无意识之中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而别人当然能在无意识之中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首先,只有自己对别人的想象,然后,通过受自己想象影响的态度,我们的想象才变成了事实。</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非常聪明的想出来和制定的计划、目标或规定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呢?这是因为这些计划、目标和规则并不能给人带来力量。反而,他们还会让原本的力量萎缩。只有从自己的观察得来的感受才会给我们带来做事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假如我把理想当成我工作的根据,我就无法看到学生的事实,总是会做错误决定,总是跟学生的心理需要做对,从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必须把学生原有的不理想的情况和特点当成我自己做法的根据,为了这一点,我就要去观察,再观察,要适应,再适应,而不是根据我对于理想学生的想象来决定自己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所有教育行为的基础应该是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观察,如果能学会观察,老师还能通过身体的表现看到学生的心理动力是如何消耗了身体的物质,使物质精神化,从而给精神留下发挥的空间。我们不仅要观察表面上的才能,还需要观察的更深,以便判断身体与灵心的配合是否健康。我们能观察和判断,是因为小孩身体的动作都表现着它灵心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唯一长久有效的是对学生内在的观察,让课堂和自己的态度都变成是一种对所观察事物的答案。只有这样,我才能让自己的爱进入到学生的心里。所有对学生该怎么样的想象都不符合?事实都只能造成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分隔墙”,在我能够用观察来代替我所有对学生的想象的那一天,纪律的问题也就应该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如果我有一个让学生总是听话的办法,让学生应付我的要求,让他们参与我课堂计划的办法,学生就不可能跟我一起经历事情,不可能克服困难,也不可能从事情和克服的过程中学到某种才能。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只有学会了自己去克服困难的学生,才可能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我不要去想把他们的特点和力量压下去的办法,否则他们长大以后也没有了建设社会的力量。更好的做法是利用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做一些需要付出力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在书的封底上看到柴静的一段话,“其实教育永不停止,它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会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还看到板栗小学的学生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