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桓齐云山水间

郁有满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2日</p><p class="ql-block">昨日还是风雨交加,今日清晨出发,至半路雨过天晴。至齐云山,更是天蓝蓝的一片。</p><p class="ql-block">齐云山位于皖南休宁县,因与云齐平而名,以云雾中的仙山而著称,为道教名山。皖南去过不下十数次,就是没到过此。这次由陈满曾率游泳队老队友们一起,到此游玩。车程5个多小时,到达齐云山下、横江畔的南坑村,住农家民宿。南坑因地势偏低,又因风景如画,村口竖有“画里南坑”之墙。我们30人,分别在“南坑印象”与“清风阁”楼住下。7天游程,将天天面对、日日盘桓于山水之间。</p><p class="ql-block">午后,出村口,经齐云福道,看横江。横江宽约百米,东西向,流入新安江,其水清澈如绿练。沿江建起湿地公园,又建起别墅住宅小区,陈总即在此买了房子。有着500年历史的登封桥横跨横江。该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桥成庆典之时,恰逢驿书来临,朝廷任命古为广东按察司副使,遂名“登封”。桥高9.5米,宽8米,长147米。桥南端有冲天式石牌坊,上有金色的“圣旨”之题刻“登封桥”。桥身由大青石砌成。桥有9孔,为抵御上游急流,特地砌了船尖形的8个桥墩以缓来水冲击。两头有石台阶。桥宽8米,所铺条石及桥栏石长达2米。大桥上原有庙、亭,均毁。该桥是上齐云山的必经之地。故有“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之谚。大桥坚固牢实,已呈现黑色的历史印记。不远处另有4孔桥坝,横江之水分级梯流向下游。原岩前镇于1992年改为齐云山镇,齐云山镇所在地为岩前村,登封桥所在地属岩前村,街镇在桥侧。街上一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街面清洁整齐,有徽派木雕古建筑。惜没有多少人气,较为冷清。我们沿着横江,在江两岸转了一圈,又回到南坑。这一趟是熟悉打探线路。</p> <p class="ql-block">民宿窗外</p> <p class="ql-block">横江畔齐云福道</p> <p class="ql-block">在齐云福道横江畔留影</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登封古桥</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p><p class="ql-block">早饭后,即上齐云山。队伍分成两支,一支乘缆车,一支步行登山。我因听说可观九里十三亭,是徐霞客游过之古道,于是毫不犹豫加入登山组。一行6人,年龄最高的76岁,最小的66岁。清乾隆帝题有 “江南第一名山”,上山入口立有此牌坊。山路虽是缓坡上行,却也有陡峭之处,好在都是石台阶,较易走。两旁是泛红黄的阔叶林,我们行走在树林下,一派层林尽染的初冬景色中。时隔半里、一里地就有一座山亭。山亭建于明代,为香客歇息而建。我们从第一座仙关亭数起,却只有10个亭。都题有匾额、楹联,还有名人故事的文字介绍。景观与文气并存。虽有缆车,但仍有挑夫,每趟一二百元。齐云山曾有女挑夫汪美红为网红,为养育三个孩子,挑了20多年,如今孩子都已有出息。经50分钟,到望仙楼即一天门,有点像泰山的山门。入口处的美女检票员帮我们拍了合影。乘缆车的也才刚刚到达,于是会合前行。到二天门,石刻、石洞颇多。有洞天福地、栖真岩、象鼻岩、真仙洞府等。到三天门,已是道士聚居的月华街。从山下看,山上的房屋不多,到山上,才知有成群连片,都是白墙黛瓦。由于是道家重地,一些房屋的名称也是道家之名,如胡伯阳、兰谷、梅轩等,主人仍是道家装束。原有十二山房,与山上许多古迹一样,“文革”遭到毁圮。天官府碧云山馆的主人吴氏是山下我们所住南坑印象民宿老板的弟弟,约60多岁,留须扎发,气色甚佳。我们几位爬山者继续前行,去后山玉虚宫,上一线天。我独自一人再上插剑峰,其峰只能一人通过,如黄山鲫鱼背,路窄处脚有点发抖。到得山峰,俯瞰山下,风光无限。有一小伙昨晚住山上,今单个爬上峰来,我请他拍了几张照。同伴在峰下等我,急忙飞奔下山,气喘吁吁。我们吃饭的地方,墙上有黑体字“丁复先”(道士家),门前有一片宽阔的场地,大家在此晒太阳、聊天。对面是香炉峰,凌空于山谷中。见我们这么多客人去,丁家兄弟几人都回家帮忙,还热情地给我们喝浸泡的杨梅酒、拐枣酒。我们喝了一瓶又一瓶,共三瓶。可惜弥猴桃酒已倒干了,没有尝到。饭后,我们爬山者赶往后山下山,其他队友乘中巴下山。来回车费75元。下山之路直通我们下榻之所,看似很近,直上直下较陡,花了1小时,多于上山用时。路过据传是《水浒》中的方腊寨,连接着两座山,为一险要之地,也不过为一亭式木建筑而已。山脚下的田野里有一片人工修造的太极葫芦造型,在后山、在插剑峰都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幕,这与齐云山的道家文化有关。齐云山海拔600多米,我当天达2.3万步,自感体力没问题,就是缺一叶肺,毕竟有点气喘。有朋友说我是“今日之郁霞客”。大好河山,不枉负也。</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亭子一一步云亭</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层林尽染中</p> <p class="ql-block">到望仙楼</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独自登上一线天上面的插剑峰</p> <p class="ql-block">玉虚宫</p> <p class="ql-block">香炉峰</p> <p class="ql-block">中午用餐之地</p> <p class="ql-block">方腊寨</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看山下田野里的太极葫芦</p> <p class="ql-block">11月24日</p><p class="ql-block">早饭后驱车去齐云山后山另一景区云岩湖。车经渔亭,至歙县交界处一村口,大巴车只能停在路边,步行左拐经云岩湖路约2公里,穿过村庄,才到湖边。湖实为70年代扩建的岩坑水库。跟随预约好的船工,攀上高高的大坝。然后乘船游览。船有两条,船工仅胡为一人,其父在外打工。我们只能分批前行,等第一批到达后,船再来接第二批。胡为约30来岁,是个擅于说笑者。云岩湖面积5平方公里,水深约10米。湖体狭长,河道纵横。湖谷中鸦雀无声,两岸是芦苇丛与树林。湖面碧波如镜,如少女般清秀静逸。清澈的湖水简直把心灵洗净了。山体是红色的丹霞地貌,不时遇到骆驼、灯笼、仙人指迷、泰达尼克、棋盘石等奇峰怪石。拐了几个弯,下船登岸。巨崖下有一较难走的小道,逦行而上,有明代状元詹东图读书处遗址。下行就见到天生桥,据说与美国的彩虹桥、贵州省的天生桥并列为世界三大天然桥。桥成拱形,天坑洞呈圆形,与张家界的天门洞相似。这里可以直接到桥下看桥、洞,天门洞只能远看。远处一山峰正可从洞内看到,于是纷纷在此拍照。石崖上刻有不少诗文,看了一下,竟有六七处是宋代的,已有1000年上下,属珍贵文物了。原有石门寺庙,已毁,地上有石础,石壁上有烟熏与木榫痕迹。南坑是云雾仙境,云岩湖是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原生态仙境。碧水丹山,湖光天色,美不胜收。惜不通车,船工平时不在,一般人到不了这里。我们能来,算是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云岩湖</p> <p class="ql-block">船工胡为</p> <p class="ql-block">泰达尼克号山峰</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古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岩云湖水库大坝</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去塔川。微信中说是11月下旬为观赏最佳之机。陈总得到消息说是前几天一场风雨把枫叶刮掉了。果不其然,我们到达后,走看全貌,可没有了红枫林,就像失去了光彩,又有什么可看的呢?唯有朝阳的村庄,零落的红枫,古旧的村道、树木等。有层次感的楼屋原本用于晒秋,晒季已过,只有少量的菜匾。旅游得碰运气,塔川之行已过季节。在村口,买了20元一斤的百合干,也算是收获。</p><p class="ql-block">宏村离塔川仅两公里。以前来过,曾留下美好印象。记得古村落的结构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圆形村庄众多的巷道,每户人家门口下水道都流动着清澈的山水,并都可通向村中像牛胃一样的大池塘。如今,村庄还是那村庄,村口仍是荷塘水面,仍然有银杏古树等,村貌却大变,家家户户都开设店面,从吃的到玩的,从文物古玩到现代商品,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有点像云南丽江。走在巷道里的年轻人特别多,并有阵阵香水味,就如大都市一般的香风。宏村已完全商业化了,古街就是市场,且是寸金地。而下水道已受到污染,唯有少部分段落还流着清水。据说清水与污水道已分离。在南湖书院,我们四人分别在书桌坐着留影,并戏称自己是南湖书院研究生班的同窗好友。我们还去了东边井,一条以井命名的街,古井却无甚标记,同伴似有点失望。当队友们相聚说起全部玩过时,我就问,东边井去过吗?却答不出来,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从东边井一家客栈走出一对年轻夫妻,昨晚住此,一晚上费用200多元。我们在荷塘月色饭店用餐,饭店有精致的小院,在二楼平台上可以观望远景。菜肴有锡帮菜味,原来厨师在无锡马山工作过8年,难怪特别对我们口味。</p><p class="ql-block">饭后去西递。走进去仍然是戏台上的演员在抛绣球。西递的建筑更古,做大官的也多,深宅大院也多。虽也像宏村一样开了一些店面,但显然要冷落得多。6年前,我与妻子来过这里。走在街上,我寻找当年去过的祠堂、古建筑。当熟悉的院落、堂屋出现时,我就想到我与妻子坐在堂屋太师椅上和妻子在那拍照的情景。妻子去世将近6年。西递,是我寄托情思之地。</p> <p class="ql-block">塔川</p> <p class="ql-block">宏村</p> <p class="ql-block">古树</p> <p class="ql-block">小隐于市</p> <p class="ql-block">东边井</p> <p class="ql-block">南湖书院</p> <p class="ql-block">西递</p> <p class="ql-block">写生</p> <p class="ql-block">11月26日。</p><p class="ql-block">游木梨硔(音红)。大巴车开至溪口镇,到半山后,只能由当地小车分批驳运我们到山脚下,每人上下山14元。然后爬山。没有石台阶,是用木棍做边沿然后填上泥土为台阶。海拔有近千米,共有600多级台阶。上山路并不难走,但对老年人是个考验。拐了几个坡,终于到达山上。木梨硔村位于苦竹尖山腰,是明末环姓人士避难至此生活而建立的村庄,并改姓龚。在中国的一些深山里,有许多古村落都是因避难而不意成为世外桃源。木梨硔有村民52户、166人。山民以林、茶为业,种有少许梯田油菜和水稻。村落地处山脊,三面悬空,民居依骆驼形山势呈阶梯状延伸,全为徽派建筑,由南向北。山上竹木林海与云海奇观相映,生态绝佳,为驴友与摄影爱好者所推崇,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我们来到对面的前山观景台,可以观看村庄全景,甚是优美,惜拍摄人像光线不行。村里以留守老人为多。见村民男的在做木工,女的在切菜晒菜。晒台用竹木搭成。发现有一户还有很大的地下收藏室,上写“游客勿进”。而住在山上过夜的客人较多,山下停满了他们的小车。他们主要是为摄影,也有专为观看云雾美景的。通常早上五点就要起身去观景台。有下山者告知确实美如仙境,不愧被称为“云端上的村落”。因来客越来越多,山上客栈还在不断新建。走在山村里,能听到公鸡的鸣叫声。山上山下,布满了山泉引水管与蓄水罐,并引水入户。上下山时,看到一成年男子掮着煤气罐下山,说是空瓶10元一趟,满瓶上山20元,一天不过三四趟。还有一老妇背着一袋细沙上山。唉,交通还是不便呀。</p><p class="ql-block">中午回南坑,饭后到游泳队老总的家。位于齐云山下、横江边的湿地公园内。小区名“论道居”,意为道家文化所在地。其家有风景,有闲情雅致。</p><p class="ql-block">登封夜景。登封古桥与徽州古桥、屯溪古桥并称为安徽三大古桥。我们一行人到古桥前下车,然后沿着横江岸边的木栈道,观看灯光中的古桥与岩前街,还可看到江对面的灯光。一直走到街口的“齐云山”石碑止。虽不算繁华,也不五彩缤纷,但也值得一看,留下印象。</p> <p class="ql-block">木梨硔</p> <p class="ql-block">引水入户</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横江畔陈总的家</p> <p class="ql-block">进门对联</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家门前的横江</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夜景</p> <p class="ql-block">11月27日。</p><p class="ql-block">汽车早行至歙县城内徽商大宅院。这是由现代徽商徐普来将散落的26处徽派古建筑重新拼建的徽商大宅院,并不是原建,现已改为国有。它可以说典型的徽派建筑博物馆,气势宏伟,又不精细。院内有牌坊、钟鼓楼、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斗拱屋梁,雕梁画栋,木雕圆窗,砖雕墙面,楹联题额,700年的紫薇古树……为深厚的传统文化所震撼。大院门前不远,即是新安江,我跑去江岸,观望古桥与现代大桥,均在歙县城内。</p><p class="ql-block">又至屯溪老街,往日川流不息的人群因疫情而不再,市面萧条。应复旦大学校友、徽学研究专家翟屯建之邀,在屯溪老街第一楼包厢内,我与泰丰游泳队好友一起与老同学相会,饮黄山茶,4人喝2瓶古井贡酒,畅谈畅饮,我尤为兴奋,多喝了一点。老同学带给我他著的《徽州文化研究》《微州篆刻》大作,他所著的还有大量作品。饭后,我们在老街牌坊合影。他在屯溪处处都是朋友,邀我到老街汪氏收藏室参观、名茗。汪氏打开一柜子,指着光线下的一丝丝金光,介绍什么叫金丝楠木。他收藏的一块以歙县砚石所做的石础显示出徽商当年的气派。此时,我们老总已在催我,只能依依惜别。临了,还互相告诉了各自家庭生活情况。虽急急匆匆,来不及细谈,却尤觉珍贵。三年前,我与翟屯建在蚌埠马祖培同学处相聚,当时有多位同学,一晃三年,同学相聚已是不容易的事。想当年,我们都是黄苇教授的好学生。我俩在人生道路上,在学术追求上,在朋友交谊的豪放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今,他奔七,我已过七旬。发自内心的互相祝愿,互道保重。我与朋友,都愿他来锡时再聚会。屯建兄,感谢你!</p> <p class="ql-block">徽商大宅院</p> <p class="ql-block">大宅院前,歙县大桥</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歙县古桥</p> <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与老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11月28日</p><p class="ql-block">是日,齐云山游结束。车要开了,老板娘送我们到门口。几天来,我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女队友更是帮着烧、洗、端。我掏出钱想买几个芋婆头,老板娘不要我钱,叫我拿,我拿了两个大的,她还叫我多拿点,我不付钱不好意思再拿,遂罢。老板娘的姨在厨房流泪,说是不敢到门口送我们,不然会伤心。齐云山真是个值得留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30日</p> <p class="ql-block">临别前在民宿前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