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720yun.com/vr/f202bwOkxt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37, 35, 8);"><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b>点击观看倍磊古村VR全景图</b></a></p> <p class="ql-block"><b> 征集倍磊尚义祠(陈大宗祠)楹联启事</b></p><p class="ql-block"> 为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挖掘提炼倍磊尚义祠人文特色,现面向社会为义乌倍磊尚义祠公开征集楹联。</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溯源</p><p class="ql-block"> 倍磊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集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戚家军发祥地于一身的千年古村落。古建群聚,素有“十七祠堂十八殿”之说,尤以陈大宗祠为翘楚。倍磊陈大宗祠是四进五楹大祠堂。由先贤陈大成等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迄今已有460余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奉命来义乌募兵。为抗御外侮、保家卫国,陈大成、陈禄等深明大义,首率众乡亲踊跃报名参军,组建了戚家军义乌兵。八宝山护矿,抗倭卫国的壮举,为新建的大祠堂增添了几分悲壮与荣光。时任浙闽总督胡宗宪特赐“尚义祠”匾额以示嘉奖。民国期间,大祠堂改办学校,为纪念抗倭名将陈大成,特命名为“倍磊大成国民小学”,解放后改名为“倍磊大成中心小学”。1983年,大祠堂梁柱发现白蚁危害,学校以“危房”报告县文教局而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 重建大祠堂成了几代倍磊人的夙愿,2020年12月倍磊村两委成立以陈雪民为会长的乡贤会,同年立项由村两委和乡贤会牵头,全体乡贤、广大村民和陈氏族亲纷纷慷慨解囊,筹捐资金一千三百多万元,对尚义祠进行重建,现重建工程已全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二、征联要求</p><p class="ql-block"> 事无预不立,功无恒不成。为了无缝衔接祠堂的落成大典,郑重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祠堂楹联。楹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祠堂的文化品味,影响千年古村的对外形象。为了保证楹联的质量,符合楹联的审美习惯,特对楹联的创作提出以下要求:</p><p class="ql-block"> 1、楹联要充分体现倍磊人文特色、陈大宗祠孝道和宗祠文化,义乌兵文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符合倍磊的历史特征和祠堂的传统语境。</p><p class="ql-block"> 2、楹联字数不宜过长。</p><p class="ql-block"> 3、楹联撰写应工整、规范,符合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要求。例如:词性对品、平仄对立、结构对应、节律对拍、意涵相联。虚对虚,实对实,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p><p class="ql-block"> 三、其他事宜</p><p class="ql-block"> 1、本次征联,经评选入围的,编入《倍磊尚义祠楹联集》;经评审录为尚义祠用联的,酬金2000元/对。</p><p class="ql-block"> 2、征联截止后,由主办单位组织评选、评审,对入围、录用的楹联作品,主办单位发给证书。</p><p class="ql-block"> 3、征联截止时间: 2022年3月31日止。</p><p class="ql-block"> 4、参赛作品可发送短信,也可邮寄。短信及邮件联系人:陈焕,电话号码:13806797420,邮箱:huan4628@qq.com.邮寄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倍磊村大祠堂筹建办公室收。请作者同时提供:作品简介,作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微信号、通讯地址、职业等准确信息。</p><p class="ql-block"> 5、楹联作品的原创性合法性由作者本人负责,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p><p class="ql-block"> 倍磊村村两委</p><p class="ql-block"> 倍磊街乡贤会 </p><p class="ql-block"> 倍磊大祠堂筹建理事会</p><p class="ql-block"> 敬启</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日 </p> <p class="ql-block">尚义祠(陈大宗祠)堂号一本堂,明嘉靖年间陈大成等八宝山护矿有功闽浙总督胡宗宪赐名尚义祠,近代曾经作为倍磊中心小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倍磊人的成长,因此,大宗祠不仅是陈氏祠堂,也是众多倍磊人的文化摇篮,是一生挥之不去的童年印记。三十多年前,被当作危房拆毁。今重建工作已经启动,久仆在地的《复恒碑》重见天日,看了载于族谱的碑文,才明白为何名复恒。碑文记的是清乾隆初年因祠堂经理不善、理事假公济私,将祠田变卖,族人将此控告至府道,赢了官司,后又经多年追讨,一方面无私捐银,一方面勤俭累积,最后才将祠田赎回。“今已得复其旧,可以恒久矣”故额之曰“复恒碑”。三十多年前,将大祠堂作为危房拆毁,没能阻止此事,我们愧对祖先,“复其旧”,也正是现在倍磊人热切期盼,至于是否“可以恒久”,殷鉴远,还要看我们一代代后人的悉心呵护!大宗祠大门的对联是“家声文范古,世泽颍川长”,陈氏大都以颍川为郡望,以陈实为发族显祖。陈实即“仲弓道广扶衰汉”的仲弓,陈实去世后前来祭吊数万官民士绅共议谥号为“文范先生”,取“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之意。重建宗祠,愿借先祖世泽,重振文范家声。</p> <p class="ql-block">倍磊,又名双溪六石,也叫倍磊街、倍磊埠头。明代起日渐繁荣,在清代以及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是义乌曾经的第一大村,留存明清古建筑有近百座。</p><p class="ql-block">“双溪六石汇玉流,五桥四枧把门守。”相传,数百年前,倍磊陈氏始来到此地结庐定居,繁衍生息。曾见东西双溪自八宝山及其余脉中流出,而交汇处散布有六块“风水石”,是为极佳的风水宝地,因此,围绕双溪六石为原点,村寨环水而建,人民依水而生。三石成“磊”,六石则为“倍磊”,村名由此而生,细思之下不得不赞叹先人之聪颖,令人拍案。</p><p class="ql-block">倍磊村内东、西两溪绕村而过。南屏八宝山,北望千顷平畴,东靠丘陵,西临义乌江,村居可谓是峰峦叠嶂,溪流映碧的一方宝地。据史料记载,义乌江进入倍磊区域后,水势突然变得平缓、江面宽阔,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区位和交通的优势引发了集市贸易的兴盛,到了明清时期,倍磊成了重要的商埠,交通便利和商业繁荣,使倍磊形成了“街、市、埠”三者合一的独有商业模式,富裕了一代又一代倍磊人。</p><p class="ql-block">提到倍磊村,就不得不提倍磊老街。随街一瞧,每一幢建筑仿佛都在述说着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倍磊街”的中点——街心殿,街心殿悬空立于巷道之上,四周建有双层飞檐,屋面饰有“歇山顶”和“剌天画戟”,气宇非凡。老街以街心庙为圆心,呈东西、南北两条大道纵横布局,沿街古建筑密布,足以令前来的游人咋舌称赞。</p><p class="ql-block">倍磊素有“十七祠堂十八庙的说法。“十七祠堂”分别是:陈大宗祠、巽十九公祠、德三公祠、聪一公祠、聪三公祠、禄七十五公祠、廉堂公祠、一信公祠、合德祠、盛才公祠、百川公祠、九如公祠、美才公祠、报本祠、务本祠、景行公祠及新祠堂。“十八庙”中龙王庙、街心殿、灵司公庙最是为人熟知。一一找寻这些古建的遗迹,它们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老街的崎岖巷道里,走进内部细细观察,只见布局错落有致,结构大气端庄,屋瓦鳞次栉比,木雕栩栩灵动,于细枝末节中传递着百年盛世留下的繁华气息。</p><p class="ql-block">而在倍磊众多的厅室楼阁中,最出名的当属九思堂和仪性堂,仪性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不但规模宏大,门面气派,厅堂华丽,其精湛高超的砖雕与木雕都堪称一绝,尤其是砖雕之精美,可称义乌城内之最。九思堂则建于清嘉庆三年,寓意为人处事要“九思有益”,是为儒商之所,精美不逊仪性堂。</p><p class="ql-block">作为“义乌兵”的溯源村落,倍磊散发的魅力并非只是简单的历史遗产,而是这片土地上沉淀的无数感人故事。早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倍磊子弟兵们跟随抗倭名将戚继光谱写了一曲曲抗倭御侮、报国安民的壮丽凯歌。</p><p class="ql-block">据义乌倍磊陈氏宗谱记载,公元16世纪中叶,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爱国抗倭将领戚继光闻知义乌倍磊一带民风剽悍忠勇,“民心可用”,遂来义乌募兵,欲打造一支敢拼搏、勇杀敌的抗倭新军——义乌兵。面对这历史机遇和召唤,刚正勇为的倍磊陈氏族人纷纷放下手中农活,抛却家事族事,义无反顾地投奔到戚继光麾下,为抗倭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圣谕广训,首申孝悌之义,事亲与事长并重,不孝与不悌相因……”在倍磊村文化礼堂墙上镌刻着陈氏家规。现今流传于世的《陈氏家训》,林林总总足有几十条。家训从孝悌、亲情、修身、齐家、睦邻、济贫、教子、嫁娶、志节、德行、为官、奢望等方面对陈氏族人作出了规范和要求,是家族育人、治家、励志成才的座右铭。作为倍磊陈氏族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引领着整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p><p class="ql-block">倍磊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古今不少文人墨客游览驻足。旧有屏南晴翠、东麓朝霞、仙山听梵、独山春色、双桥月影、莹坞樵歌、清湖渔唱、龙舌嘘云、八社灯辉、永镇松涛等“倍磊十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