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br> 李煜的这首词,儿时便多次听父亲吟诵过,似乎耳熟能详,然而,对其词句多是不解的,如“无限江山”。直到成年后,才逐渐明白这壮丽奇伟的大自然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因之,在自己爱好的绘画中,笔下多有风景山水,让无限江山入画图。<br> 对于国画山水,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师从蜀中画家伍瘦梅先生学习过,但,因年少愚钝不懂珍惜,故,多年来少画作,难长进。<br> 光阴荏苒。人到中年,才对国画山水有更多领悟,更多努力,但,在我参加全国、省、市美展的作品中,都没有山水画——这也算是有点自知之明吧。<br> 这次晒出的图,均为我在2000年以后的画作。这批画有体现自己画山水的一些观念:一是画自己去过的难忘地方;二是要融入自己真诚的情感;三是力求画作意境大于实景,让人还看到画面外的东西。但,想是这样想,却难如人意,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不过,这也促使我学习改进。自学之路虽艰难,以为乐在其中。<br> 这批画作每幅都有我的一段文字说明,以表达我的认识与感受。既然我们有幸遭逢上了这手机统领的时代,当然应将图文并茂作为一种交流的好方式。<br> 有道是:万水千山总关情。我以为,这山水画之贵在乎境界。画作是用以迎合他人口味还是表达自我见识?真还是个问题——想来,这不仅仅是绘画的问题。<br> 面对画作,又回想起那些迷人的山川景色。“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岂止是大自然的风光,“无限”的也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江山。作为世间过客,我们个体的毎个人都是极有限的,也是极短暂的,尤其是我辈,因教育异化、文化缺失往往多不会认读与感受大自然,说来实在有些可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刻有一闲章:“无限江山”,而今,真想在每幅山水画上都给盖上,钤印表意,趣在分享。<br> 面对这批画作,自己有满意也有遗憾。如同我学习的书法一样,人老书未老!只有再努力——也许,这正是学习乐趣所在。在我看来,书画学习不必太在乎显要成果,努力的经过才重要。好比人的生存,人生或许没有什么终极意义,倘若有的话,那便是一生过程中的美好时光。<br><br><br><br></h3> <h3> 1983年10月,出差途中因垄海线火车路断,只得改乘汽车绕道。一路饱览秦巴山区秋色,霜天黄叶,云岭人家。倚窗观景,想起韓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耳畔仿佛还响起了流行的歌曲《垄上行》:<br> “我从垄上走过,心中装满秋色……”<br> 其实,那时是我们的春天,是歌曲也能荡漾起人们青春的年代。<br> 后来,忆写当年的印象,题为《家山北望》。<br><br><br><br></h3> <h3> 花桥是山水甲天下桂林的景点之一。家父曾言他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桂林时,喜爱花桥一带。我三次到桂林都去那儿留连。<br> 1985年暑期我们一家三口还在花桥上小憇午休。因之,这画便取名《花桥旧梦》。<br><br><br></h3> <h3> 湖南湘西的“芙蓉镇”原名王村。我和子霖在2001年去过,因拍摄了电影《芙蓉镇》才改名的。<br> 当年夏天我们是乘火车、汽车、木船寻去的。夜宿古镇,月上小楼,犬吠深巷,清溪潺潺,恍入远年。据说,而今那里已打造得新色光鲜,旧貌换新颜了。<br> 这画只好题作《王村遗韵》。<br><br><br></h3> <h3> 1999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游览了安徽九华山。这座似与黄山比肩的名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风光旖旎,然山路成街市,难得清静。不过,我们夜宿的观音峰寺宁静极了。<br> 记得巨大的山崖上镌刻有“江南第一山”的大字,对此,我曾发呆。二十多年过去了,“风景旧曾谙”?故画以纪念,题为《九华寻梦》。<br> “能不忆江南”?<br><br><br></h3> <h3> 1996年暑期,与子霖一道去了西藏。在那片神奇的高原大地上,山南的雍布拉康于我们的印象很深。作为西藏最早的建筑、第一座宫殿,其建于公元前127年。据说曾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夏宫。在“艰辛探索”时期曾被拆毁,后部分修复。<br> 仰望高山与庙宇,得有诗句:“矗立云端守旧貌,苍凉尘世越千年”。归来后,在激情中回忆作画,以《遗世独立》为题吧。<br><br><br></h3> <h3> 甘孜州的石渠是四川最边远、最高寒的县份。因工作原因,我于2007年6月去过,翻过“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五千多米高的雀儿山,住宿于海拔4300多米的县城。<br> 在色达塔子乡的路上,竟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飞雪!时天地苍茫,四野雪飘,前路迷濛,寒气逼人。真个“六月雪”!后,作画《石渠道上》以记之。<br><br><br></h3> <h3> 2003年暑期,我与子霖一同登上北岳恒山。伫立在2016米的天峰岭顶上,天空地远,唯见群山如海,气势磅礴,层峦叠嶂,可谓版画式的断层山岭。夕照下诸峰皆披金衣,欲行欲奔,同向远方。不禁想起古人对五岳的说法:东岳泰山如坐,南岳衡山如飞,西岳华山如立,北岳恒山如行,中岳嵩山如卧。<br> 故,归来后作此画题名为:《恒山如行》。<br><br><br></h3> <h3> 陆游是我们熟悉的多产诗人,因为熟悉便会生喜欢。2014年初冬某天,我突然对其两句诗感兴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并想以此作画!试取每句后四字为题画上两幅。于是,展纸研墨,勾皴点染。竟乐此不疲。<br> 《河东入海》,我将在大渡河谷、长江三峡所见表达。<br> 《岳上摩天》,我将登泰山、华山的印象综合。<br> 画成后,不怎么满意,觉得“河”不如“岳”,但,为这相连的两句诗,也为记得这次的创作激情,还是都保留,来个“立此存照”罢。<br><br><br></h3> <h3> 青城山一直是我喜欢的“天下名山”,它以铺天盖地的苍翠营造了一方人文与自然融合的清闲世界。自1962年夏小学毕业登临后至今,去了多少次?实在记不清了。青城之幽不仅在全境,也在好些景点,我以为天师洞旁边的三岛石颇佳。<br> 2021年夏末我又去了,谁知路荒桥断泉枯,巨石上的“降魔”二字已模糊不清,颇有诗意的“听寒亭”和“洗心池”也不复存在!令人怅然。<br> 故作此《三岛石之忆》以怀念。<br><br><br><br><br></h3> <h3> 北碚是重庆的好地方,我曾去过数次。2021年秋去造访其北边偏岩古镇时,得知有金刀峡风景区,于是去了,累并快乐。<br> 雨霁山青,谷幽泉鸣,天朗峡黯,对比强烈,为归来后作画的意念,尽管与王维的诗意有别,但还是用其诗句作题:《空山新雨》。<br><br><br></h3> <h3> </h3> <h3> 《富春山居图》为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画卷,宽约0.3米,长6米多,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我所临摹的此图来自1936年《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书画册,为有异议的子明卷,上有乾隆、董其昌、邹之麟等人题跋。<br> 富春山水,心向往之。我们一家三口曾于1999年夏遊富春江桐庐段,登严子陵钓台,感念天地悠悠,山高水长,苍苍泱泱,大气壮怀!<br> 2021年清秋再度临摹此图,以体会元代以降浙派山水画的意味,故,基本上按原画大小绘制。<br><br><br></h3> <h3> </h3> <h3> 浩浩荡荡的长江,横贯祖国大地,历来便是绘画好题材,古人早有佳作。南宋画家夏圭的《长江万里图》,长10.15米、宽0.27米,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故宫周刋》上见过其片段。今所临摹的此图也是1936年《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上的,画卷完整。<br> 面对长卷作画,再度领略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 我曾八次经过长江三峡,记得一次伫立船头,吟有小诗:<br> “静水深流无尽穷,泛舟峡江快哉风,<br> 青峰两岸相排闼,江水悠悠万古同”<br> 2021年春夏期间因新冠疫情宅家,便拖拖沓沓地绘制了这15米多长的画卷,不觉得劳累,以为赏心乐事。<br><br><br></h3> <h3> 感谢好友张惠明老师为拙作做的视频,这一配乐全景式的观看方式,似有仪式感,有声有色有趣。<br> 一派江流奔来眼底,万方忧乐注入心头。<br><br><br><br><br><br></h3> <h3>附上我的印存中1994年元月所刻的闲章:《无限江山》。<br><br><br></h3> <h3>后记:<br> 在禁足罩口防疫期间做的此美篇,有两点想法。<br> 一、多年来,我画了好些山水画,此美篇只选了十来幅,其中包括两长卷。将此美篇称作“之一”,是有续篇的打算。与之前我的“西画”风景写生美篇(《老画 新画》、《闲画 闲话》)不同的是,这次国画之作的尺幅各异,观看起来有些麻烦,望谅。<br> 二、 近几年,我可谓在西画风景与国画山水两处来来往往,对两种不同的绘画语言都在学习、在探索。也许,因未被染上排他仇异的毛病,也知道转益多师是学习途径,故而,在两种绘事中尝试相互借鉴——如在构图、设色、调子、意境等方面,不知有收效否?自己做美篇晒画作既是展示,更是交流,因为知晓:并不是只有自己的月亮才算圆。<br> “自在丹青识浓淡,常将冬夏悟炎凉”。在做家务、带孙子以及手机、书画、旅游、阅读中过退休后的日子,这人生此一时彼一时,有意思。此生变数岂可知?<br> 编完此篇,小坐西窗,冬日阳光亲切而温暖。耳边隐约传来侯德建的歌:<br> “昨天的风,吹不动今天的树,<br> 今天的树,晒不到明天的阳光……”<br><br> 写于 2021.12.0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