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找不到的马兰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大漠胡杨

<p class="ql-block">新疆罗布泊曾经是一个咸水湖,最大水面5500平方公里,湖边有一座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因为罗布泊的干涸,楼兰在弥漫的风沙中消失了。千年等一回,湖泊的西北端崛起一座新城,同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马兰,但你却在地图上找不到她,因为秘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兰花</span></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进入马兰,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那时,我刚脱下军装,转行到新疆日报社从事新闻职业,领导安排任一农和薛启霞两位老师带我和另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张郁采访实习。</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刚刚动工的南疆铁路,穿过天山山脉,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在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地方,我们的212北京吉普车拐了一个弯,又走了很长的路,老师才说,要带我们去马兰基地。我是一阵狂喜,因为我早就想到那个神秘的地方去看看,想不到这个愿望这么快就要实现了。</p><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住在马兰基地的招待所,除了我们几个人,全是穿军装的人。那时,人们还习惯地把基地称为“马兰村”,这个村的管辖范围有点大,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或者说一个韩国那么大。</p> <p class="ql-block">其实,最初的选址是在敦煌。1958年8月下旬,某部勘察大队大队长张志善带着一支部队在敦煌附近搞勘探,由于是绝密行动,只有少数几位负责同志知道任务内容,其他人都是云里雾里,蒙在鼓里,大家不知道自己成天忙来忙去,在忙什么,难免情绪很大。有的干部都说:“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不怕,但死也要死个明白呀。”</p><p class="ql-block">张志善决定向上级打个报告,请求在内部公开任务。得到批准后,他向大家交了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建一个原子弹氢弹试验靶场。”神秘的面纱一经揭开,官兵们激动地抱在一起,不住地感叹:“想不到这辈子还能赶上这样伟大神圣的事业。”</p><p class="ql-block">选址敦煌是苏联人的主意,可是不久苏联人撤走了,包括所有的专家学者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经过论证,选址敦煌不理想,一是可能对莫高窟造成影响,二是不适合放更大的“炮仗子”。于是勘察大队继续西进,并最终选定在古楼兰消失的地方建立核试验区,并将生活区选定在天山脚下,靠近博斯腾湖的一片盐碱地,这里临近南疆公路,又有一条天然水沟从中流过,水沟两旁长满了马兰花,第一任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将军提议命名为“马兰”。</p> <p class="ql-block">从那时起,全国各地就不断有科学家”失踪”。身在长春的专家丁浩然,其妻子刚生下第二个孩子,他就不见了,妻子问他所在的单位,单位回复说不知道。她就从长春找到北京,还是没有找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工程力学专家王茹芝教授有一天对丈夫张相麟说,最近要出差,丈夫也说要出差。于是他们各自出发,分道扬镳,有一天,他们各自在马兰路上一棵老榆树下等班车时,突然意外发现了对方,原来他们接到的是同一个任务,殊途同归。担任过四次核爆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听了这个段子十分感慨,就把那棵榆树命名为“夫妻树”,现在成了马兰旅游的一个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马兰人都知道一条规矩,每个人的行踪,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著名科学家邓稼先在接到任务后,回家对妻子许鹿希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妻子问道调去哪里?他回答:“我不能说。”许鹿希接着问了一句:“那去干什么?”邓稼先回答:“也不能说。”妻子懂得事情重要,不再问,她心想最多不过一年半载。谁知道这一去就是28年,断绝了所有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span></p> <p class="ql-block">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工作性质,是马兰人的共识,也是马兰的文化。邓稼先用忘我的牺牲精神,在总共45次核试验中,他先后参加了32次核爆炸,亲自指挥的有15次。丹心照大漠,青丝化白雪,这位“两弹元勋”得到了两笔奖金,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各10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这是他写下的诗句。那时他已经在罗布泊感染了核辐射,不幸于1986年7月29日去世。为了纪念他,我国在10年后的这一天,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第二天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暂停核试验,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习近平总书记为程开甲院士颁发荣誉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中国人也有了核武器的护身符,马兰也逐渐变成一个旅游目的地,但马兰人的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在马兰,有一副人人都能背诵的对联:“举杯邀月恕儿郎无情无义无孝;献身国防为祖国尽职尽责尽忠”。这些英雄儿女在大漠深处挺起中国人的脊梁,铸起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利剑,他们是人生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兰革命烈士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在马兰烈士陵园,长眠着378名为创造惊天动地业绩而献身的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的在试验场壮烈牺牲,有的在建设马兰基地中以身殉国,有的在平凡的岗位上积劳成疾悄然离世。我绕着墓园,看到了林俊德,张蕴钰,朱光亚,陈士榘……的名字。</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受到马兰人的影响,我把去过马兰的事也一直尘封在心里。四十年后,我再次来到这里时,马兰已经解密了,我在这里对家人和朋友们说,我曾经到过这座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城市,我也最希望罗布泊恢复到曾经有过的模样,浩瀚湖泊,粼粼波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