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九华山

刚刚

<p class="ql-block">【安庆篇】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委婉清新的黄梅戏,弦歌高唱的徽班京剧,风格各异的两个曲种都发源于这个“八省通津”的安庆。它的自然风光绮丽,人文景观丰富,瑰丽的天柱山、秀美的菱湖、五千年文博园,还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的振风塔耸立在迎江寺旁。</p> <p class="ql-block">安庆的赵朴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其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七进五院一园一场,整体为深宅大院,综合性功能齐全。</p> <p class="ql-block">原本故居中有赵氏女婿李鸿章所题书的“四代翰林”金字悬匾,可惜被日本人掠走了,现在应为后来复制悬挂。中堂正是赵朴初老自己生前八句偈语手书。</p> <p class="ql-block">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赵氏家族赵文楷、赵畇、赵继元、赵曾重系四代翰林,这座故宅便被称为了“世太史地”。</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是安庆保存至今的一条古老的商业街,街口的牌坊为1986年仿建的水泥牌坊,原为四柱三门牌楼式汉白玉石建筑,坊额正面镌刻“黄门司谏”,背面镌刻“青锁纳言”,在文革中被毁,仅残存南端部分坊柱。</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整体建筑较好地保持了明清风格,是一条保留安庆古城传统风貌的商业街。如今修旧如旧,还能品味到百年前安徽省城第一街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两侧柱上各雕两只圆头长尾、卷发巨眼、张吻施爪的倒扒狮子,这个石狮的形状到也罕见。</p> <p class="ql-block">安庆古城创造性地在历史街区加入了安庆名人馆的元素,其中以海子的诗歌文化为代表,更是在整面墙上抄下家乡诗人海子的《给安庆》,更加体现了安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每一盏红灯笼都写着安庆的老地名,唤醒了安庆人的地标记忆,也体现了安庆的厚重历史。</p> <p class="ql-block">“徽菜”为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是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为今安徽歙县一带,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p> <p class="ql-block">作为“黄梅戏之乡”,看戏是游客到安庆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天晚上,位于古城中心的黄梅戏会馆、定时都有专场表演,演出黄梅折子戏和黄梅歌舞。</p> <p class="ql-block">会馆前区为公益性艺术展厅,陈列着大量与黄梅戏相关的老照片,让观众、茶客们可以初步了解到黄梅戏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会馆里的演出场所装修以徽派建筑为基调,飞檐雕栏,古色古香,质朴素雅,庄重中沁出一股浓郁的戏曲韵味。中型舞台两侧悬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大堂借鉴古代茶楼艺术,红木桌椅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雄峙于安庆城东大江之滨,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长江沿江的名刹。</p> <p class="ql-block">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内的振风塔临江而立,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美誉。振风塔的造型和结构基本上是集中国历代佛塔建筑艺术之大成,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网摘图片)</p> <p class="ql-block">今年5月10日下午,安庆市区发生强对流天气,最大风力达12级。18时30分左右,迎江寺振风塔塔刹掉落,未造成人员伤亡。</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振风塔掉落下来的塔刹,其残骸都堆放在寺院内亭子的周围,现修复工程正在加紧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自建立以来,历朝香火兴盛,香客延绵不绝。</p> <p class="ql-block">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篇】九华山,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佛教氛围浓厚,有“莲花佛国”之称。另外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多尊得道高僧圆寂后肉身不腐而化成的肉身菩萨。</p><p class="ql-block">九华山,现存寺庙有九十九座,山峰九十九峰,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风景区大门进来的迎仙桥,是通往九华街及景区的必经之路,此桥传说建于清康熙年间。</p> <p class="ql-block">乘前往百岁宫的缆车,这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空中缆车,而是行驶在轨道上的缆车,上下山单程仅有3分钟车程,下了缆车,旁边就可瞻仰“天然睡佛”,这个观景台是天然睡佛的最佳观赏处。</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眼中,天然睡佛太逼真了,特别是静下心来仔细望去,睡佛面部生动慈祥,栩栩如生。“心中有佛,万物皆有佛性”。</p> <p class="ql-block">有些匆匆一游的游客大呼看不出来,那我把图片旋转90度角,这下容易看出来了吧?天然睡佛面仰天际,睫毛可见,鼻梁高耸,面庞饱满,下颌圆润,喉结突出,“横看是山,竖观为佛”。</p> <p class="ql-block">只见飞来观音殿前香烟缭绕,如今的九华山不允许香客带香上山,每座寺庙都会赠香三柱环保清香。</p> <p class="ql-block">过了飞来观音殿不远处,就可以看到城堡式的宏伟建筑,这就是百岁宫。百岁宫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庙,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斋堂、僧舍、客房等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百岁宫坐落于九华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巅,原名摘星庵、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与祗园寺、东崖禅寺、甘露寺并称九华山“四大丛林”。</p> <p class="ql-block">山门上悬挂着“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楷书寺名竖匾,出于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之手。</p> <p class="ql-block">百岁宫的周围自然景观秀丽,松声竹韵相伴。明万历年间,无瑕和尚在此禅修,126岁圆寂,肉身三年不腐,后人建造庵堂,装金肉身供于其中,是为“摘星庵”。明末清初俗称“百岁宫”。</p> <p class="ql-block">明崇祯皇帝得知以后,称其为菩萨化身,将无暇和尚的肉身贴金供奉,敕封他为“应身菩萨”,无暇和尚的肉身,也是九华山上现存最古老的肉身。</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记录了“百岁宫”禅寺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从后山步行上来到百岁宫的好汉坡,这一段阶梯看上去非常陡峭。</p> <p class="ql-block">与百岁宫相映生辉的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它的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为宫殿式结构,与百岁宫配套协调,形成一个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堂供奉五百尊罗汉,整个堂内于姿百态,气势壮观。百岁宫五百罗汉堂是目前我国四大佛山所仅有,它的兴建,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处独特的新景观。(网摘图片)</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堂坐落插霄峰摩天岭,为百岁宫附属寺院。它兴建于1995年至1998年,是一座仿古宫殿式的两层楼宇建筑,一楼大厅供奉五路财神,二楼供奉五百罗汉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此处也是俯瞰九华老街的最佳位置,地质学名词叫作九华“冰斗”,冰斗内地势平坦,呈串珠状池塘谷地,以化城寺为中心的佛教寺庙和徽派建筑顺九华冰斗谷地展布。</p> <p class="ql-block">东崖钟楼,又称“幽冥钟亭”。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落于斗鸡岩峰顶,1983年重修,为六角形两层楼阁,底层悬3吨重的巨型幽冥古钟,有僧人住在亭内,昼夜撞钟。</p> <p class="ql-block">东崖禅寺始建于明代,位于九华山东岩“云舫”顶上,海拔871米。由于寺庙高居在悬崖边上,这里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犹如身在仙境一般,是九华山观云海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寺庙屡毁屡建,现存的是八九十年代重建的,有大雄宝殿、万佛楼和地藏殿等。入夜灯烛辉煌,甚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东崖禅寺坐落在东峰顶的巨岩之上,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想要上去的话只能沿着崎岖的石板路一步一个脚印攀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回香阁,后易名为“华严禅寺”,这里是古代香客从九华街登石级朝天台的必经之地。所谓回香,是指香客从天台朝拜归来,于此烧香,顶礼膜拜,表示朝拜九华山活动将要结束的最后仪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南为弥勒殿,亭阁式建筑,正中供奉弥勒佛,眉眼如月,笑口常开,洋溢着一团喜气。背面供奉韦陀菩萨,这种佛像供奉方式始于宋代。</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前广场分布有三组青石浮雕,正中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脚踏莲花立像,身边有朵朵祥云,两侧是《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p> <p class="ql-block">回香阁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雄宝殿重建于旧址,两层宫殿式,全木结构,歇山重檐,雕梁画栋。殿内供奉华严三圣(毗卢佛、文殊、普贤)等佛菩萨塑像。大殿中刻有9副抱柱对联,文采横溢,令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回香阁万佛塔周身全铜铸成,塔身八面七层,通高33米,用铜达200多吨,塔内供奉万尊消灾延寿药师如来圣像,是我国第一座全铜制成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从北大门步行五百个台阶到月身宝殿,需要经过“行愿无尽”大门、弥陀殿、地藏禅寺和定心台。地藏禅寺为宫殿式五开间,坐南朝北,高大辉煌,雄伟壮观。殿内中供巨型地藏铜像,殿堂东侧为慈明和尚肉身。</p> <p class="ql-block">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象征九九八十一难,所以走的时候不能回头。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肉身宝殿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多次被毁重修,现在看到的是清末时期重修的。大殿为两层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肉身宝殿北门下方门楣悬清末举人、施玉藻于1919年题写的“东南第一山”横匾。</p> <p class="ql-block">月身宝殿周回廊雕梁画栋,20根石柱昂然挺立。殿中为1.8米高汉白玉塔基,上矗7层8面木质宝塔一座,每层佛龛供8尊金地藏坐像,共计56尊。木塔东西为十殿阎罗站像,塔西佛台刻有38幅汉白玉浮雕。香客不能进入,只能围着塔外的廊檐下转圈朝拜。</p> <p class="ql-block">北门前有半月形瑶台,台上铸有三座大鼎。梵音萦绕于耳畔,一颗浮躁的心霎时平静下来,香客在殿门口敬香,每一个香客都十分虔诚,大家恭恭敬敬焚香三柱,口中默默有词,香炉青烟缭绕,送走芸芸众生的诸多祈愿。</p> <p class="ql-block">在月身宝殿北广场伫立着三只这样高大的铜香炉,这可是年代久远的宝贝了。</p> <p class="ql-block">华表,月身宝殿前台上有四幢华表,在佛教圣地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肉身宝殿南门楣悬挂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于1917年题写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华佛”黑底金字小篆地藏菩萨誓愿横额。</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的很多庙宇都是依山就势,所以台阶也比较多。最出名的还是要数月身宝殿前的八十一个台阶。走这样的楼梯,还有说法,求财可顺着铜钱的纹路走,想求平安的话,可以走中间的莲花纹路。</p> <p class="ql-block">上禅堂、始建于明代,位于神光岭的半山腰上。云树映带,泉水萦绕。它座北朝南,其山门却开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前有照壁一通,宛若平台小院隔离市井,十分清幽、秀丽。</p> <p class="ql-block">大殿旁有金沙泉,泉水盈瓯,四时不竭。泉上岩石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诗人李白手书,字体肥厚,笔边遒劲。泉边有金钱树一株,为九华三宝——金钱树、娃娃鱼、叮当鸟之一。</p> <p class="ql-block">九华老街始建于1600年前,以化城寺为中心。徽派建筑自西向东沿串珠状池塘、溪谷展布,街长1370米。数十座历史悠久的寺庙、上百家店铺与民房构成僧俗共处,农商禅交融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新龙庵为清代建筑,民居式,整齐排列,一堵长院墙将庵与街市隔离,十分清静。1998年比丘尼果德在庵前新建山门殿,后又在院内建7层千佛铜塔一座,为古寺生辉。</p> <p class="ql-block">龙庵院墙外为一条古朴的老街道,长约50米,宽不足2米。两边二层民居,中间石板铺道,窄巷、古井、木板门,古貌依旧。步出这老街,蹬石级而上,就可到神光岭了。</p> <p class="ql-block">“旃檀禅林”、位于九华老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因伐寺旁琵琶形山上古树(与南印度佛家珍品旗檀香木极为相似)建寺,故名旗檀林。</p> <p class="ql-block">东侧大悲宝殿,古朴典雅,1994年建成,供奉9.19米高四面千手观音菩萨樟木雕像,东西两侧供陀罗尼八十四像,后方供三十二应身、禅宗6位祖师像,宝殿前的石雕麒麟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中间为大雄宝殿(华严宝殿),2001年建成,供14.8米高华严三圣铜像,毗卢遮那佛和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佛像背壁是巨幅海岛群雕,殿内两旁供9米高十八罗汉像,宝殿前安放两尊巨大的石雕大象。</p> <p class="ql-block">西侧为大愿宝殿,也是宫殿式建筑,1999年建成,坐南朝北,格调与大悲楼相似。大愿宝殿供奉9.9米高四面金身的地藏菩萨铜像,四维供120尊1.4米高金身地藏菩萨坐像。</p> <p class="ql-block">三大宝殿四周遍刻精美石浮雕,讲述唐僧取经和佛经深化故事,精美绝伦。特别是华严宝殿廊道有精美3D立体浮雕,雕龙画凤,煞是威严神秘。</p> <p class="ql-block">旃檀林老殿按原貌移建于三大殿南侧的芙蓉峰下,明净法师(1928-1992)的肉身供奉在老殿,明净法师1992年圆寂,也是九华山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在旃檯禅林的西门处还有一尊九华山最大的露天滴水观音石像,很多香客在此虔诚地跪拜祈祷。</p> <p class="ql-block">旃檀林的大山门,位于大悲宝殿正对面,为大理石制的三层飞檐牌坊,制作精美,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化城寺前有一块由石铺成的广场,这是举行庙会和大型佛事活动的场所。寺前有放生的偃月池,环池砌有石栏。上百只鸽子每日停在化城寺门上的屋檐,不时围绕寺前广场、放生池、九华老街回旋飞舞。</p> <p class="ql-block">化城寺早在东晋隆安五年已有僧人在此筑庵,唐至德初年建成,它位居九华老街的中心,四周环山如城,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和总丛林。它也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地藏菩萨道场。</p> <p class="ql-block">二进弥勒殿,过山门便来到了弥勒殿,殿堂正中弥勒佛,他手持念珠,翘腿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满面,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p> <p class="ql-block">三进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正上方有大、小三个藻井,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大藻井底部四面八方,环绕木斗拱一圈。八角部共雕饰8条飞龙,加藻井顶端1条飞龙和珠球,组成“九龙戏球”。</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皇帝御书。楷书,“九华圣境”四字。幅面长192.5厘米,宽95厘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圣祖玄烨南巡,三月回銮驻江宁府时书写。现藏九华山历史文物馆,</p> <p class="ql-block">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蒲牢一击,鲸铿徐应。这就是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钟”。化城寺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这口洪钟,重约两千余斤,高一丈有余。(网摘图片)</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北,化城寺前阶下并峙石狮一对,一只戏球,一只携抱幼狮。高大古朴,传说为唐宋遗物,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名山九华山,有一棵千年古松,相传为南北朝时期名僧怀渡所植,树龄1400余年,树形酷似凤凰展翅欲飞,被当地百姓称作“凤凰松”。</p> <p class="ql-block">古松高7.68米,胸径1米,造型奇特,恰是凤凰展翅,故名凤凰松。主干扁平翘首,如同凤冠,两股枝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尾,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很大的园石,人称“凤凰蛋”。</p> <p class="ql-block">只见凤凰松下矗立着两块一人多高的巨大山石,一块凿刻着李可染落款的“天下第一松”五个大字;另一块则刻着中英文对照的凤凰古松介绍及父亲题辞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闵园尼庵群,在方圆约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20余座保存完好的尼众道场,这些尼庵掩映在竹海松涛之中,龙溪河萦绕而过,四面青山环抱,环境清幽,建筑古朴。闵园也被称为九华山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胜鬘精舍是闵园景区的第一座比丘尼道场,始建于1917年。门口耸立着一个高大的香炉。山门里即是它的主殿,坐东朝西,是一座皖南民居式建筑,采用古老的垒石技术建成,经历百年历程仍保持民国建筑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莲花庵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坐北朝南,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式寺院,包括前殿和后殿,前殿为地藏殿,后殿为大雄宝殿。多少年来,闵园的黎明都是伴随着木鱼声和钟鼓声来临,这里远离尘嚣不被凡世所扰。</p> <p class="ql-block">大慈庵始建于民国年间,原庵已毁。1991年住持比丘尼果权在旧址重建殿宇,并担任住持至今。大慈庵坐南朝北,两层民居式建筑,门前有几棵高大的古玉兰树,玉兰花外形很像莲花,每逢初春,满树皆白,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心愿茅蓬是一座单层民居,坐南朝北,庙门上方手书寺名,大殿里主供西方三圣,由此可见这是一座净土宗道场。现任住持是比丘尼能平在这里潜心修行,一心护佛,努力延续着佛教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大愿茅蓬始建于1926年,它的老殿坐南朝北,两层民居式建筑,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殿前墙壁上一个“觉”字讲述佛教的真理,唯有自觉才能了生死,唯有自觉觉他才能度众生,唯有觉行圆满才能成佛。</p> <p class="ql-block">闵园尼庵群多临河背山,“白墙褐瓦、马头墙,天井院落杂回廊,地板楼板隔墙板,正厅供佛居两厢。”这是它的房屋构造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闵园目前共有20多座尼庵,一座钟楼,多是明清建筑,也是中国目前最具特色的尼庵群落。</p> <p class="ql-block">祗园禅寺坐落在九华街东北插霄峰的西麓,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刹,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时期祗园寺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如今寺院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清朝时期留下来的,后来在民国时期寺院又进一步扩建,现为九华山全山寺院之冠。</p> <p class="ql-block">祇园寺山门独特,偏离大殿中轴线,歪置山门一为“辟邪”二为门朝开山祖寺化城寺。其山门为典型的宫殿式建筑,顶层为三层重檐宝塔式建筑,黄绿色的琉璃瓦、黄色的墙体及雕梁画栋尽显金碧辉煌,第三层悬挂有“祗园禅寺”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琉璃碧瓦,翘角飞檐,地位突出。中供3尊12米高大佛像,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中为佛祖释迦牟尼佛。两侧供十八罗汉坐像,后墙两旁为文殊和普贤菩萨坐像。</p> <p class="ql-block">祇园寺为九华山丛林寺院,殿宇层层叠叠,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10余座建筑组成,传统禅林布局,依山就势,曲折多变,是典型组合式的建筑。整体坐东朝西,回旋曲折,结构精妙,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寺内通道有精美的龙华三会浮雕。有万佛殿,砖木结构,古朴典雅。有卧佛殿,中间供一尊释迦牟尼玉卧佛,造像精美,庄严殊胜。</p> <p class="ql-block">祇园寺每年举行水陆法会、焰口等大型佛事活动。院内古松挺立,花草丛生,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实为静修佳地。</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祗园寺的香火就非常旺盛,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而祗园寺所处位置正是进入九华山景区后遇到的第一座寺院,游客络绎不绝,非常的热闹。地藏菩萨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世人广为弘传,是众生行孝最好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编后、2021年10月的深秋季节,我和夫人坐高铁从杭州来到安庆,作短暂游玩后即上安徽的九华山烧香还愿、观光祈福。这是我们相隔十五年后第三次重登九华圣境。</p><p class="ql-block"> 美编中的照片是用苹果 iphone 12 手机拍摄,衷心的感谢亲朋好友们的分享和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