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余本名钟树庄,自号六达,取“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之意。</p> <p class="ql-block">梁国常(1891—1956),字鹤铨,山东威海桥头村人,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保定同仁中学成立,即应聘为骨干教师。抗日战争胜利及全国解放后,曽在威海中学、北京中国大学、上海劳动大学任教。</p><p class="ql-block">梁先生著有《国文讲义》、《文学史》、《诗集》,翻译出版英文本《大学应用有机化学》等。</p><p class="ql-block">梁先生在大学期间,曽发表《有机化学命名刍议》,是此前的译音和意译之后,大胆创立新造字的命名法,为后来的《化学命名原则》最终定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梁国常在保定同仁中学校</p><p class="ql-block">保定同仁中学,是杨绳武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杨先生是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创办保定同仁中学时,遂聘用学长梁国常先生为骨干教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仁中学停办,梁国常先生即回归乡里。</p><p class="ql-block">这里,从网上搜索到近百年前梁先生在保定同仁中学的三件史料,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梁先生书同仁中学校碑</p> <p class="ql-block">梁先生为同仁中学自编文学教材</p> <p class="ql-block">梁先生签署的季刊封面</p> <p class="ql-block">梁国常桥头乡塾</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保定同仁中学停办,梁国常先生还乡,回到山东威海卫桥头村。他本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理念,把自家三间倒房空出来,单凭一己之力,于1940年创办“桥头乡塾”,为附近乡里培养有志于学的青年学子。由于条件限制,就读的学子大约十五六不到二十人,分初高两个年级。</p><p class="ql-block">课程遍及文科理科,文科主要是先生自编教材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代表作和古文观止选读,以及中国史与世界史纲要。理科遍读代数、三角、三S几何,以及先生编译的高中物理与化学通论。英语则有天方夜谭与莎士比亚精选。从初级读起,三年毕业,并颁发结业证书。学业文化程度,足以考取高中或大学。</p><p class="ql-block">我是1941年到乡塾就读的,从初级读起。我住家屯钟家村离桥头十里路。家境不富裕,只能破旧自行车,每天骑着上学,早出晚归,风雨无阻。那时,求知欲望强烈,由于乡塾课程浓缩精品,经名师悉心指教,大大开阔眼界,提升文化知识,成效显著。在乡塾学习两年半,到1944年,年满十八岁,参加革命的激情燃烧,当机立断,投笔从戎,恋恋不舍地告别敬爱的梁国常老先生,告别桥头乡塾。在这里,夯实了相当不错的文化基础,得以在后来革命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尽本尽力。</p> <p class="ql-block">先生自编教材</p> <p class="ql-block">先生自编教材</p> <p class="ql-block">乡塾文科选读</p> <p class="ql-block">梁国常老先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p><p class="ql-block">现今搜索他在保定同仁中学留下的手迹中,可见一斑;接着又搜索到他的三件墨宝,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梁先生的书法,自然,豪迈,灵动,洒脱,满满书卷气!</p> <p class="ql-block">梁先生书对联之一</p> <p class="ql-block">梁先生书对联之二</p> <p class="ql-block">梁先生书立轴</p> <p class="ql-block">临摹梁国常手书校碑碑文:</p><p class="ql-block">校碑为四面椎体,其中一面文字已毀,三面文字尚存。字为行楷,紧健飘逸,气韵生动。三面刻的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p><p class="ql-block">“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p><p class="ql-block">“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p> <p class="ql-block">临摹梁国常先生手迹三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桥头乡塾就读时,适值有人向先生求书碑文“贞节可风”四个大字。那时乡间纸笔奇缺,先生即用自制的鹅毫长峰巨笔,包含墨汁,在旧报纸上安排每张一个大字,一挥而就。</p><p class="ql-block">书罢,先生让学子们也试试笔。那支鹅毫长峰蘸饱墨汁,像拖把样,根本立不起来,横涂竖抹也拉不出一划来。先生全靠心力,臂力,腕力,注入毫端,挥洒自如。</p><p class="ql-block">先生所书“贞节可风”,按原大镌刻石碑上。此碑竖在一段乡间大路边,那里原有一排碑群,碑文全是严正的楷书。只有新竖石碑是梁先生的行书,古朴遒劲,清丽俊逸,出类拔萃。参加革命打游击时,经常路过此地,每每驻足观赏,留恋不舍!</p> <p class="ql-block">忆写梁先生撰书碑文,不得皮毛之一二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