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Neilina是跟着我學中文的一个9岁的华人小女孩,她出生长大在王子島,是标准的ABC小孩。</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ABC小孩(American Born Chinese),最初意指那些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孩子。随着時間的推移和全球化進程,这个ABC小孩的范围不只限于美国,已經包含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他们虽然长着中国人的面孔—-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他們不认识中文字,从幼稚園起就只说英语了。他们自小就接受西式教育,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他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也是完全西化的。</p><p class="ql-block"> Neilina父母是早期技术移民的华人。最初Neilina妈妈告訴我,他們夫妻工作忙也沒時間教她,家里还有个已經上高中的姐姐会说中文,Neilina 能听懂一點中文,但一句也不会说。所以他們決定送她來跟我学中文,问过她,她願意来試試。她來上课的那天,已經有一个8岁的女孩Elsa在我班里学习了,她在家和父母说流利的中文,听、说无障碍,并且认得几十个中文字了。她性格活潑、開朗外向,看來了新伙伴,她非常熱情的用英語和Neilina打招呼,Neilina也礼貌的回答她。坐下后,我问她你可以说中文吗?她奌点头。我说那請你用中文自我介紹可以吗?她茫然看着我(沒听懂),我切換至英文模式,她搖头說No,I can’t⋯⋯</p> <p class="ql-block"> 不知怎地,“鸡同鸭讲”这个詞迸入脑海中。在廣東地区,有句俗语叫做“鸡同鸭讲,眼碌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字面意思为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沒有使用共同的语言,无法沟通,只能大眼瞪小眼。此時此刻,我倆就是鸡同鸭讲吧。</span></p><p class="ql-block"> 用中文介紹自己,這对Elsa是件很容易的事,她說so easy. 她自告奮勇舉手:老師我先來。我叫xx,我今年8岁,我上三年級,很高兴认识你!而奈丽娜依旧茫然的看着她。Elsa就很着急的用英文巴啦巴啦的和她说了一通。</p><p class="ql-block"> 奈丽娜的中文名字叫芃芃,她妈媽之前已經告訴我芃是一种草,又有植物茂盛的意思。特意查了字典,《诗經》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可見父母对中国傳統文化是有了解的。</p><p class="ql-block"> 我说今天先教你學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吧,這句她听懂了,很高兴奌头说Ok。我说你知道你這个名字的意思嗎? 她說媽媽知道tell me。中英文夾杂着说是她們的习愦。</p><p class="ql-block"> 奈丽娜是个很认真的的學生,跟着我一笔一画努力的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写完后我表扬她写得很好,她拍手说Ye, I can do it. Elsa在一旁自豪的說我在家很小的時候就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我问谁教你的,她说:“爸爸教的。我妈妈英语好,爸爸英语不好,只能跟我們說中文。”</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奈利娜學会了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兩个小女孩在練習自我介紹中開囗说中文了,就此開啟她們的學习中文之路。</p><p class="ql-block"> Elsa很聰明,有点古灵精怪,不拘小節,她是那种大大咧咧、天馬行空的性格。她写字不求一笔一画有多工整,只要写出來就行,我也不拘着她。這很像她好动的性格。我笑她說,你写的字有點张牙舞爪哦。她笑着问我什麼意思?我说你的字超出格子了,她回答我:我喜歡写大字,我都能写對是吧?我說是的,你写得都对,不拘一格(真的不在一个格子里)。</p><p class="ql-block"> 2个女孩的性格各有不同,在課堂上却能相互成為對方的动力。 每次只要一提问,Elsa总會第一个举手回答,答的对她会在座位上站起來左扭右扭為自己欢呼雀跃。答的不对,她也不气馁,會说等下我再試試。而Neilina却是保守型的,沒有十足的把握她不會举手,Elsa回答时她就认真的听。但只要她會,都会答的百分百对。比如能准确无誤的默写上节課學过的字、词,能背诵上节課教过的儿歌和唐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又來了兩个小女孩一起学中文。 課間休息,几個小女孩會在垫子上比拼翻跟头,也会爭相在白板上画小人画動物,全英文交流。Elsa已經是标准的双语小孩了,我問她有关学校的事情,她能用中文對答如流,又可以和小伙伴们叽哩咕嚕的说着英文。我尝试用中文問Neilina一些學校的事,她可以听懂,但都是用英文回答我。她的性格沉靜內敛,不怎麼加入那3个女孩一起玩,課间大多时候她会在书架上找本书自己去課室外面的小桌子旁看。</p> <p class="ql-block"> 記得多年前陪兒子看刘慈欣的《三体》,在书中,可以看到几个混合姓名,比如艾AA,高way,白ice,他们的名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中文姓+英文名。作者设想的世界语是中文和英文的合流。书里描述了这样一种未来:因为中国和美国都变成头号强国,所以全世界人类都要学会中文和英文,于是时间长了中英文夹杂成为了世界语言体系,连名字都得混合着起。</p><p class="ql-block"> 未來的世界如何我不知道,但多学一种語言絕對沒錯。</p><p class="ql-block"> 很想知道经常使用双语的人是什麼体会?是不是脑子里会有个语言开关之类的,遇到什么语言环境,這开关就自动切换成需要的語言。說實話這种切换目前对我来說還是很难。雖說來加拿大3年,去語言班也學了2年,英文水平比在国內是有提高,但面对几个中国娃娃说英文也不容易,課間休息她們几个小女孩叽叽喳喳全英文沟通无障礙,我就说現在是中文課請用中文讲话,她們像沒聽到,然後我才意識到得切换按钮同她們沟通。孩子們从小在英文环境里长大,对中文不敏感,或許根本沒有听見。</p><p class="ql-block"> 沒办法,現在我終於体會到切換語言开关是在環境逼迫下不得已完成的。尤其在教孩子們學唐诗時,用中文解釋孩子们不明白,就尝試用英文去解釋中文的意思給她们,有时大脑也会处于短路状态。幸好Elsa的理解力够強,她有時会充当翻譯給小伙伴讲我剛才那句話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這几个小女孩的父母都是第一代新移民,和大多數國人一样,也是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的。有的父母辈英语较好的,孩子出生长大在这里,只会讲英文,父母在家也只能和孩子讲英文了。也有的家庭不想孩子断了中国文化的根,课余时还送孩子学习中文,但所学有限。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他們結交的同學、朋友全是讲英語的,在家和父母讲话时英语也越来越多,中文越来越少。渐渐中文消失,完全被英文取代,因為他們的環境如此,他們的思維已經西化,对ABC小孩来说,中文只是父母亲的家乡土话,英語成了他們的母語,他们自然更愿意讲英語。中文已經成了他們的第二語言甚至第三語言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學习“里头”和”外头”,給她們解釋就是里面和外面的意思,有問為什麼用里面的头和外面的头来说呢?我说這是中國人的習慣说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說。只能尴尬的笑着給她們說,你們記着:別人給你说她在里头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她在里面,不是她在里面的头就行。作為为母语,要想有条有理的将這些沒有仔细探究过的的“习惯用法”讲清楚说明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這些初學中文的小朋友解答疑惑,难免會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每每這时候,我就很庆幸,身为华裔第二代的妈妈,幸好儿子出來已經15歲了,中文听、說、讀、写沒問题,我們用中文深入的探討一些话題也不难。否则我這半調子英语將來想和孩子说几句掏心窩的话也不会,該是多孤獨、寂寞啊!</p><p class="ql-block"> 中文語法与英文語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连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孩子们現在刚學,基本上是用英語思维说中文。譬如说,英文语法里有“状语后置”,说时间地点的时候,永远放在句子的后面。例子如下:</p><p class="ql-block">问:你星期几去游泳?</p><p class="ql-block">答:我游泳在星期四。(中文:我每个星期四去游泳)</p><p class="ql-block">問:你在学校做作业吗?</p><p class="ql-block">答:我做作业在学校。(中文:我在学校做作业)</p><p class="ql-block">問:你要喝水嗎?</p><p class="ql-block">答:我要喝一杯水在桌子上(中文:我要喝桌子上的一杯水)。</p><p class="ql-block"> 這些ABC小孩有一套混杂的語言系統,她們小小年纪就這樣摸索着學习中文,真是不易。</p> <p class="ql-block"> 暑假期間,Elsa和其他小伙伴报了各種夏令营,中文学习暂停。只有Neilina一直堅持學中文,她給媽媽说沒有其他小朋友,她感覺學到的東西更多。原本我还擔心她來沒有小伙伴玩會覺得無聊。</p><p class="ql-block"> 我发現Neilina 拼读汉語拼音的能力很强,我说一个字,她能拼写出拼音,能准确的标上声調,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調的区分特別准。她的記憶力也超好,特別喜歡學唐诗。学习一首新诗時,我会將拼音先写出來,她能看着拼音读出整首诗,然后再一句一句的學写字。我用中文給她解釋一遍詩的意境,她可以用英文复述出来,一般当堂课她就能背诵下來。她媽媽说她可以用拼音給媽媽发信息了,进步神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外Neilina還是个很貼心的小伙伴,每次課</span>間休息我上个洗手间回來,她會把白板擦得干干净净。Neilina小小年紀,待人處事就這麼细心周到,尤此可見她的爸爸媽媽對她的教育指导很优秀。</p> <p class="ql-block"> 現在Neilina可以用簡單的中文字詞和我交流了,不像一年前那樣一句不會说。她会看着中国地图告訴我她爸爸的家乡和媽媽的家乡在哪裡,說五岁那年回去过中国但什麼也不懂。我说下次回去你就可以用中文和爷爷奶奶们说话了,他們一定会很开心的。她奌头说我会加油的。有時候我也会請教她一些平時不常用的英文单词怎麼读,她會很乐意的教我并纠正我的发音。我們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问她為什麼要来學中文,她说爸爸送來学,我问你喜歡學吗?她說喜歡,我问為什麼?她说fun. 感覺學习是件有趣的事应該是Neilina堅持不懈的动力。我希望奈丽娜能一直堅持學习中文,若干年后她一定能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將來能中英文双語自由切换,她一定会為自己今天的堅持和努力而驕傲的。</p> <p class="ql-block">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 前兩天送了一本庞中华正楷字贴給奈丽娜,我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约好一起練習寫字,我写3页,她临摹一页。</span>平時我都在喜马拉雅听蒙曼老師说诗词;當然每天都要读一段英文箴言和诗歌,还报了老年大學的英文寫作班,開始尝試用英文写一些豆腐块小短文。我們都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 以此文自勉也勉勵孩子們!</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