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百年独伊

胡山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6日,一位传奇的中国女性走完了她辉煌、壮丽的百岁人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爱祖国爱人民夫妻鞠躬尽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满门英烈双获殊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真理为光明父母负重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舍身取义血花灿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她的目光 清澈深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她的才华 光彩夺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她的人生 跌宕起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她的品格 冰清玉洁</span></p> <p class="ql-block">她,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与党风雨同舟,披肝沥胆,命运共进,百岁一世,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历久弥坚。</p> <p class="ql-block">她,是中共建党百年“七一勋章”获得者、新华社离休干部、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瞿秋白烈士与杨之华的爱女瞿独伊。</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30日,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陈人康会长和我早早来到北京八宝山。</p> <p class="ql-block">上午11时,瞿独伊遗体告别仪式在殡仪馆兰厅举行。各界人士冒着凌冽的寒风,向这位非凡的革命老人做最后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瞿独伊同志遗体覆盖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静静安卧在鲜花与苍松翠柏之中。</p> <p class="ql-block">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王岐山、王晨、陈希、黄坤明、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张德江、俞正声、李岚清、贺国强等及相关单位、生前好友、亲属、晚辈送来花圈、挽联,向逝者表示沉痛悼念。</p><p class="ql-block">敬送花圈的还有:“常州三杰”张太雷、恽代英烈士后人,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党和国家功勋荣誉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中共新华通讯社党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亚欧总分社暨莫斯科分社、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新疆航空队后代、抗联后代、井冈人物研究会、八路军研究会、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朝阳党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延安儿女联谊会、中直育英同学会等众多单位和同志敬送了花篮花圈。</p> <p class="ql-block">瞿独伊生前好友、革命后代黄华夫人何理良,李东东、郭庶英、胡木英、李多力、李黎力、刘丹、叶大鹰、叶小燕、邓小燕、陈人康、冯海阳、王太行、任公伟、刘晴羽、刘松柏、梁汉平、欧阳晓光、欧阳晓明、刘无畏、王东哈、宋扬之、韩明、余元元、陈小琴、陈月芹、王金波、哈吉娅、刘峰林、肖晓青、王江明、范杰、王小燕、何光、齐放、李晓莉、萧南溪、聂秋莎、胡山、牟献献、王娜、刘建国、王永革、杨武军、梁怡、钱光剑、田野、陈楚三、吉新军、吉新华、吉新玉、程源敏、方红、周燕、黎矛矛、吉新力、刘競英、姜小英、肖苏华、刘煜奋、肖立昂、李小玲、赵渏莲、李一楠、王金波、聂和平、李乐群、张建国、周凭栏、周太和、刘小冰、陈刚、苏北、吴毅灵夫妇、王元等参加了告别仪式。</p> <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之子、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赋诗《缅怀瞿独伊大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儿时酣唱赤潮曲 百岁陶然国际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本色鲜红传伟志 青春世纪颂山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右起:阎明光、瞿独伊、刘爱琴、任远芳、关黎黎(左一)(2016年8月 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共隐蔽战线传奇英雄、中国战略情报专家、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勋章获得者阎宝航之女阎明光女士无尽哀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深深怀念亲爱的瞿独伊大姐!因本人年事已高,无法赶来北京亲送大姐最后一程,甚感遗憾!我与独伊大姐感情很深。2016年8月15日阎宝航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活动暨拍摄“重庆村17号”电影发布会,会上迎来了瞿独伊大姐以及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任弼时的女儿任远芳等至亲好友。她们的到来受到大家极为隆重热烈的欢迎,其情其景,音容笑貌,真真切切,恍如昨日。大姐一生,为党为国,鞠躬尽瘁,光明磊落,家风风范,高山仰止。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革命先驱瞿秋白烈士和杨之华阿姨。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没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抛洒热血和拼搏奋斗,就没有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独伊大姐,是瞿秋白、杨之华先辈永远值得骄傲的优秀儿女!是泱泱华夏民族永远值得骄傲的优秀儿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亲爱的独伊大姐永远和我们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臣烈士后人任公伟敬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秋之白华迎风挺立百年独伊无憾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莫道书生多有意气国际悲歌慷慨一曲</span></p> <p class="ql-block">抗联后代白山黑水宣传组沉痛哀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亲爱的大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磐石压余心,几番疑电错,再四问消息,哀音牢不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老总悼念叶挺将军的诗句,正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本来,我们希望聚集在一起,庆祝大姐荣获七一勋章和百岁大寿“双喜临门”,谁能想到今天在这里,竟然是天人永隔的最后诀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姐!面对您的英灵,我们又回忆起您的音容笑貌。作为党的同龄人,您遵循瞿秋白烈士和杨之华前辈的教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树立了为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初心使命奋斗终生的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不会忘记,在异国他乡的岁月,您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华,成为我们尊敬的大姐和学习的榜样。在苏联卫国战争最初的艰难岁月里,您积极投身莫斯科人民抗击希特勒匪徒的斗争。在军阀盛世才的屠刀下,您和相依为命的母亲,经受住了生死考验,坚守住了革命气节,最终重新回到党的怀抱。1949年10月1日,您亲眼见证了陈云、陈潭秋和吴玉章等前辈的誓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的胜利,是对于秋白同志和一切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士底最好纪念典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不会忘记,您在新中国走过的72个春秋。您是新中国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和人民友谊工作的最初实践者之一。为中苏(俄)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面对隐藏在革命伪装下的敌特内奸,您如同在新疆监狱一样,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晚年,您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依旧初心未改、丹心报国。用一生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习主席在建党百年之际授予您的七一勋章,就是您生命乐章最后的灿烂光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姐!在您百年华诞之际,伊万诺夫儿童院——当年您生活的地方——院长谢尔盖·马雷舍夫赞誉您是“正在成长的一代的道德指南针”。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句对您最合适的评价,竟然会成为您的墓志铭。今天,我们在这里向您最后告别,相信您在与好爸爸好妈妈团聚的时候,一定会告诉他们,他们和他们的战友们开辟的光明之路,今天我们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更加宽广宏大。相信这也正是他们最关心的好消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别了,亲爱的大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您将永远与我们同在!</span></p> <p class="ql-block">家人介绍,老人是在家里走的,就伏在自己的桌子上,像睡觉一样安详、轻轻的走了,一如一百年前她轻轻的来,在父母呵护下,来到这个她为之奋斗终生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李辉(俄罗斯联邦外交最高荣誉“友谊勋章”获得者)沉痛悼念伟大革命先辈瞿秋白与杨之华之女、为中俄人民友好关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瞿独伊同志。</p> <p class="ql-block">李辉大使十年驻俄工作期间,中国使馆精心组织,收集、整理、编辑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一大批中国老一辈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在苏俄学习、工作的珍贵史料,推出重要文献一一《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者在俄罗斯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1年独伊的“好爸爸”瞿秋白(后左四)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6日,瞿秋白在共产国际“三大”会场上见到列宁,成为第一个零距离接触列宁的中国记者。他用流畅的文字,向中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列宁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油画:幸福的会面(瞿秋白与列宁)</span></p><p class="ql-block">在瞿独伊的记忆里,父亲瞿秋白会间在走廊里追上列宁要求采访。列宁对年轻的东方记者并没有挥手拒绝,而是停下来与他进行了简短的交谈。由于列宁这个时候会务实在太繁忙,他指给瞿秋白几篇有关东方问题的材料让他参考,然后说了几句话,便道歉忙碌去了。采访很短暂,但是瞿秋白心里非常激动,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会上,瞿秋白还采访了“苏联红军之父”托洛茨基。</p><p class="ql-block">瞿秋白对列宁的讲话做了详细描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列宁出席发言三四次,德、法语非常流利,谈吐沉着果断,演说时绝没有大学教授的态度,而是一种诚挚果毅的政治家姿态流露于自然之中。每逢列宁演说,台前拥挤不堪,椅上、桌上都站着人。电气照相灯开时,列宁头影投射在共产国际 “各地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标语题词上。列宁的演说往往被霹雳般的鼓掌声所淹没。</span></p><p class="ql-block">《回忆列宁》第5卷前言中,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对瞿秋白的回忆评价甚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回忆录反映了列宁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的伟大作用,表明了他是多么重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列宁作为一位对世界有巨大影响的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最有人性的人”,他丰富多彩的形象得到了再现……瞿秋白等人的回忆,都说明了这一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2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陈独秀(前左一)和瞿秋白(后右四)</span></p><p class="ql-block">瞿独伊回忆,1922年11月5日到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陈独秀率团参加,父亲还是担任翻译工作。早在1917年父亲初来北京期间,就去位于沙滩(地名)的北京大学旧址听过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舵手的课。父亲是想报考北大的,但是堂兄瞿纯白无力资助,后来才考取的北洋政府外交部俄文专修馆,不仅学习俄语,还自学了英语、法语,为以后研究拉丁文打下了底子。</p><p class="ql-block">陈独秀会后邀请父亲回国工作,让他主编《新青年》季刊。1922年12月21日,父亲离开莫斯科回国工作,时年他24岁。</p> <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年幼的瞿独伊随父母一起到会场,曾为代表做掩护,休会时为代表表演。瞿独伊是到过“六大”会场驻地最后一位离世的历史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瞿独伊,浙江萧山人,生于1921年11月,母亲杨之华1924年嫁给瞿秋白,她是瞿秋白的继女。瞿独伊6岁半就随母亲杨之华远赴莫斯科学习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30年,瞿秋白(右二)、杨之华(左二)、蔡和森(右一)与苏联友人在莫斯科郊外巴库疗养院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1930年7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奉命回国工作,为了避免国内白色恐怖的残害,同时也考虑到带着孩子从事地下工作不方便,他们将瞿独伊继续留在原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p> <p class="ql-block">父亲给予瞿独伊爱国教育的第一课是在俄罗斯生活期间,瞿秋白寄给女儿一张印着一个大飞艇的明信片,上面写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长大了,也为祖国造这样的大飞艇!</span></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对沈独伊视为己出,为了不让女儿感到冷落,瞿秋白与杨之华决定不再要孩子,将女儿改名为瞿独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无比的温馨幸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从小就没有感到瞿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甚至感到他对自己的爱比普通的生父还要入心,还要周到。这是他心灵圣洁的表现,是他高尚人格的表现。他教会我要爱祖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永远也忘不了有一次父母来看我,带我到儿童院旁边的河里去撑木筏玩,父亲拿着长竿用力地撑,我和母亲坐在木筏上。后来,父亲引吭高歌,我和母亲也应和着唱,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当回想起来,都使我受到鼓舞,感到有力量,也很温馨。</span></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力量伴随着瞿独伊坚定地踏上了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独伊怎么样?我亲爱的独伊怎么样了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瞿秋白离开上海到苏区的前夕,在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需要紧张处理的时候,仍然十分惦念远在苏联的瞿独伊。</p><p class="ql-block">1935年秋的一天,瞿独伊和儿童院的同学到乌克兰的德聂伯彼特罗夫斯克旅游,她偶然从《共青团真理报》上看到了父亲瞿秋白英勇牺牲的噩耗。晴天霹雳,瞿独伊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昏倒在地。</p> <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瞿独伊结束了13年旅居异国的生活,跟随母亲回国,到达新疆时被地方军阀盛世才“无端”逮捕。审讯中,敌人以诱惑的口气说:你还年轻,只要答应我们,出狱后会很快给你找一份工作。</p><p class="ql-block">独伊愤怒痛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决不单独出狱,决不会为你们工作,我们无罪!你们必须把我们全体无罪释放,把我们送回延安!</span></p> <p class="ql-block">瞿独伊和母亲等150多人关进了监狱。里面的生活非常艰苦,住在阴暗潮湿的破庙里,每天吃的都是发霉的清水白菜汤,菜里没有油,馒头掺着沙子。</p><p class="ql-block">此前,瞿独伊的中文水平很差。在狱友的帮助下,她还抓紧利用时间,刻苦学会了中文。在狱中,瞿独伊也收获了爱情,与风度翩翩、文采飞扬的李何结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疆难友全体合影局部 (二排左一:瞿独伊,右五:杨之华)</span></p><p class="ql-block">和他们关在一起的除了过路人员外,还有一些来自八路军办事处新疆的工作人员,还经常会开展党组织生活。在四年半的监狱生涯中,瞿独伊目睹并听闻了许多革命家的故事,懂得了更多革命道理。“为共产主义奋斗”便成为了她终生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6年独伊夫妇在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10日,瞿独伊一行人获救并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同的接见和亲切关怀。</p> <p class="ql-block">瞿独伊和丈夫一同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她光荣宣誓,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自己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就更深刻地理解,觉得为共产主义要奋斗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span></p> <p class="ql-block">作为俄语播音员,瞿独伊在天安门城楼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了毛主席的史诗宣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开国大典的时候,我很兴奋,能够向全世界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觉得无尚光荣!</span></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莫斯科分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驻外新闻机构。瞿独伊和李何,是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1950年3月,他们前往莫斯科赴任途中,发现为迎接第三届最高苏维埃选举投票日,火车上特设了选民投票箱。二人立刻对同行的苏联旅客进行采访。这篇鲜活的报道,是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发自国外的第一篇新闻。</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盛典,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先后向国内发回10多篇消息和通讯,反映了苏联人民对新中国的友好和热爱。莫斯科分社在瞿独伊夫妇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莫斯科,我们身兼数职,既是记者、通讯员,又是译电员、抄写员、打字员、翻译,甚至还是会计、大师傅、采买员,各种零七八碎的琐事无不分散我们的精力。我们新华社的领导说你们吃苏联面包黄油,怎么都是那么瘦,我们说我们不是吃不饱,我们是太忙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2年中国工会代表团访问苏联(前排右三为瞿独伊)</span></p><p class="ql-block">瞿独伊和李何,用尽全部身心,去爱、去呵护这个刚刚成立的记者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一次,我们去拜访苏联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刚好赶上下大雨,我们下了公共汽车还得走一大段路,到他那里后衣服、鞋子全湿透了。谈起工作,他说你们有些事情不必亲自跑,写封信派人送到外交部收发室即可。当得知我们既没车子又没有通讯员时,不禁哑然失笑。我们向他解释:中国目前要厉行节约,一切力量都要放在建设上。</span></p> <p class="ql-block">记者站内所用的电视机、收音机、照相机,都是夫妻俩自费购置的,甚至主动提出降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定级工资的时候,给我们两个人的名额是1900卢布。当时我和李何讲,我们是不是减工资,他减到1500卢布/月,我减到1200卢布/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瞿独伊生病住院费用要比苏联公民高三四倍,未向公家报销。在国外工作期间,所得稿费绝大部分她都交了党费。</p> <p class="ql-block">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百岁新闻人瞿独伊为筹建共和国的第一家驻外记者站——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立下汗马功劳。她多次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翻译,是新中国重要外交的历史见证人和亲历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7年,瞿独伊在国际大会上为周总理当俄语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1957年瞿独伊夫妇从苏联回国,改行来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64年,丈夫李何因患了不治之症去世,享年44岁。过了半年,正在哈军工读大学的儿子李克林也因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瞿独伊和丈夫李何</span></p><p class="ql-block">短短一年内,瞿独伊先后遭受了丈夫、儿子接连去世的双重打击。即便如此,她还是一个人挺过来了。上天还是仁慈的,为他留下了一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瞿秋白烈士遗骨北京安葬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1955年6月18日瞿秋白就义20周年纪念日,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的瞿秋白烈士遗骨由福建长汀迁至革命公墓安葬仪式。周恩来、董必武、陆定一、周建人、叶圣陶、许广平、杨之华及瞿秋白生前好友百余人参加了仪式,陆定一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报告》,周恩来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秋白: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瞿独伊四处奔波,忙着《回忆杨之华》和《忆秋白》这两本书。从找人撰写、组稿到图书的出版发行,无一不浸透着瞿独伊的心血。此外,她还筹划参加了《瞿秋白文集》的出版工作。</p><p class="ql-block">1978年,瞿独伊再度回到新华社,分到国际部俄文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1982年,她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p> <p class="ql-block">1983年春节,陈云在京接待瞿独伊、蔡博等几位烈士子女,亲切招呼大家坐下,瞿独伊紧挨着陈云。陈云和大家说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们和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新中国。今天的每一项建设成就都有他们的功劳。我们活着的人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他们。我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忘记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一次,瞿独伊参加活动时,遇到了聂荣臻。说起了往事,聂帅对她讲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母亲杨之华和你爸爸瞿秋白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为此,你爸爸还专门用两人的名字刻了一枚名为‘秋之白华’的图章,以此见证两人之间的爱情。</span></p><p class="ql-block">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瞿独伊被父母的真挚爱情深深打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慈母爱女(1929年10月)</span></p><p class="ql-block">母亲杨之华1973年也驾鹤西去。她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女儿瞿独伊和孙女李晓云说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们一定要永远乐观,要随时迎接更大的考验!</span></p><p class="ql-block">独伊记住了母亲的临终遗言,坚强地度过了今后人生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2021年年5月,《人民日报》公布“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这样评价独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6月29日,一百岁的瞿独伊获得了首次颁发、习近平主席亲自授予的“七一勋章”。在29位勋章获得者中,她是唯一的一名记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独伊:信仰共产主义,就是信仰这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为这美好的社会而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瞿独伊获颁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图为俄驻华使馆特命全权大使杰尼索夫与瞿独伊母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珍贵视频: 晚年瞿独伊在友人聚会上优雅翩翩起舞(特别鸣谢李冉女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李范伍女儿李黎力(中)、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梁怡与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胡山</span></p><p class="ql-block">电视上多次听到瞿独伊用流畅的俄语吟唱《国际歌》。她的父亲瞿秋白,当年正是唱着这首他亲自翻译成中文的革命歌曲,为了信仰,从容就义。</p> <p class="ql-block">一百零一年前的1920年秋,为直接采访报道各国要闻,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决定派出一批驻外记者。作为两报特约通讯员,瞿秋白前往莫斯科,成为最早系统报道苏俄社会情况的中国记者。受到马克思著作的感染,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展革命斗争。</p> <p class="ql-block">《新俄国游记》,亦名《饿乡纪程》,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瞿秋白的散文集,1922年由开明书店首次出版。本书收录了瞿秋白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时的游记,它们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社会现实。无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深刻变化,俄国劳动者以主人公的姿态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创造性劳动,以及革命后的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p><p class="ql-block">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是一个伟大的心灵为了探索真理与祖国的光明未来而经过的一段艰苦历程的实录,有丰富的思想意义和极高的文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灿烂庄严,光明鲜艳,向来没有看见的阳光,居然露出一线,那“阴影”跟随着他,领导着我。一线的光明!一线的光明,血也似的红,就此一线便照遍了大千世界。遍地的红花染着战血,就放出晚霞朝雾似的红光,鲜艳艳地耀着。宇宙虽大,也快要被他笼罩遍了。“红”的色彩,好不使人烦恼!我想比黑暗的“黑”多少总含些生意。并且黑暗久了,骤然遇见光明,难免不眼花缭乱,自然只能先看见红色。光明的究竟,我想决不是纯粹红光。他必定会渐渐的转过来,结果总得恢复我们视觉本能所能见的色彩。——这也许是疯话。</span>(《新俄国游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世界上对待疯子,无论怎么样不好,总不算得酷虐。我既挣扎着起来,跟着我的“阴影”,舍弃了黑甜乡里的美食甘寝,想必大家都以为我是疯子了。那还有什么话可说!我知道:乌沉沉甘食美衣的所在——是黑甜乡;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所在——是你们罚疯子住的地方,这就当然是冰天雪窖饥寒交迫的去处(却还不十分酷虐),我且叫他“饿乡”。我没有法想了。“阴影”领我去,我不得不去。你们罚我这个疯子,我不得不受罚。我决不忘记你们,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我愿去,我不得不去。我现在挣扎起来了,我往饿乡去了!</span> (《新俄国游记》)</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真实袒露面对新世界的内心惶惑的同时,也抒写了探索追求献身真理的热情与襟怀。作为出身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知识分子,少年时代起作者就致力人生究竟的探索,然而陷在旧文化的汪洋中,徒然增加了厌世之思。</p> <p class="ql-block">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他卷入了时代漩涡,开启了他生活的新方向。但面对纷然涌入的各种主义、思潮、学说,同大多数知识者一样,这新质文化的刺激,在未完全消化领受之前,渐渐郁积为心头的“阴影”,不免有些迷乱、晕眩,可贵的是,作者始终洋溢着探索者的热情。他在《饿乡纪程》中表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担一份中国再生时代思想发展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勉力为有系统的理论事实双方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span></p> <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22日,北京举行电影《秋之白华》新闻发布会,瞿独伊展示父亲瞿秋白送给母亲杨之华的“秋之白华”印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瞿秋白介绍列宁的文章,译著《列甫·托尔斯泰象一面俄国革命的镜子》</span></p><p class="ql-block">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主要有三个渠道:“苏俄渠道”“日本渠道”和“西欧渠道”。“苏俄渠道”,又称为“东方路线”,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巨大的。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p> <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中,数万名旅俄华工在率先觉醒的工人领袖组织下,毅然投入了保卫新生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任辅臣领军中国团浴血奋战,屡挫强敌,被苏共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红鹰团”,苏联红军重要领导人、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亲自赶赴库什瓦城主持隆重的授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0年5月在北京的瞿秋白</span></p><p class="ql-block">1899年,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祖上是宜兴望族。父亲瞿世玮生性淡泊名利,不治家业。因此瞿秋白出生时,家里就没有几个钱,瞿秋白一家都寄居在叔父家中。16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寒而交不起学费,他未能完成学业。但天资聪颖的瞿秋白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在万人之中脱颖而出,18岁考入外交部俄文专修馆。</p><p class="ql-block">1922年底,已成为中共党员的瞿秋白回到祖国。他拒绝了北京政府以每月200块现洋聘请他到外交部任职的机会,却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新青年》、《向导》、《前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p><p class="ql-block">24岁时,他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3年,丁玲与王剑虹(右)在常德</span></p><p class="ql-block">1923 年8 月,瞿秋白通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施存统,认识了女青年王剑虹和蒋冰之(丁玲)。</p><p class="ql-block">王剑虹起初叫王淑璠。父亲王勃山读到龚自珍《夜坐》里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万一禅关砉(xū)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span>的诗句,希望女儿能巾帼不让须眉,改其名为王剑虹。</p> <p class="ql-block">忙于献身事业的瞿秋白并没因此错过爱情。他常去看望学生王剑虹和丁玲,教学俄文,成为她们人生路上的导师。</p><p class="ql-block">几个月后,丁玲在王剑虹的床垫下翻出一页诗稿,诗稿是一位青春女子的心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回自赤都的俄乡,本有潇洒更增新的气质,渊博才华载回异邦艺术之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那学识、气度、形象,谁不钦羡、敬重?但,只能偷偷在心底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王剑虹敬重他的人品,崇拜他的学识,钦羡他的气度,她心仪的对象就是瞿秋白。</p><p class="ql-block">闺蜜丁玲倩女传书。心意相通的两个人在1924年1月喜结良缘。他们新婚之初的甜蜜时光,亦如丁玲《秋白同志》中所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或相伴笔耕,或诗词唱和,有时还吹吹箫,唱几句昆曲,弄一点篆刻,堪称温馨而浪漫。</span></p><p class="ql-block">1923年12月,瞿秋白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他将浓烈的情思频频流注笔端,化成滚烫的书信,一封封飞至上海,寄到妻子的手中。这些缠绵之作都表达着这位革命者的柔情,他还手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万郊怒绿斗寒潮 检点新泥筑新巢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梢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海大学旧址:时应里</span></p><p class="ql-block">两人婚后生活如诗如画,然而天妒红颜,王剑虹身染重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秋白:我生活在你的爱抚之中,虽然只有半年,我已经感到无比地满足了。半年不过是人生激流中的一片涟漪,然而它却是无比绚丽多彩的一朵浪花。病魔纵然夺走我的生命,但不能夺走我对你的爱。南京莫愁湖上的月夜真令人留恋。你把爱的诗句刻在美丽的雨花石上,让我永远地珍藏。那时,你曾经教我吟诵普希金的诗,此刻我又想起那美丽真诚的诗句,就让我摘用来向你永诀吧!——我那么温柔专一地爱过你,我一点也不愿使你难过悲伤,愿上帝给你另一个人,也象我爱你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结婚七个月后,薄命红颜的飘然仙逝痛碎了瞿秋白的心。他后来写信给丁玲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瞿秋白将爱妻王剑虹深深埋藏在心底。临就义前,他在囚室写下7首诗词,其中有一首《梦回》是怀念王剑虹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城细雨作春寒 料峭孤衾旧梦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思绕云山</span></p> <p class="ql-block">遇见瞿秋白之前,杨之华已经嫁与富家子弟沈剑龙。双方父母早年定下的婚约。在成长过程中,杨之华从十几岁开始就外出求学,与仪表堂堂的未婚夫在文化上的差距越来越大。1921年她和沈剑龙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一女,取名沈晓光。</p><p class="ql-block">沈剑龙到上海打拼,事业不顺,反而染上风流之气。杨之华得知后,她气愤地把女儿改名为沈独伊,表示生她一个便不再生了。两人感情出现裂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7年汉口中共中央办公室外</span></p><p class="ql-block">杨之华初次见到瞿秋白的时候,并不太喜欢这位老师,认为他太过严肃。不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认识了真正的他。</p><p class="ql-block">共产国际派驻顾问鲍罗廷受孙中山委托偕夫人到上海了解考察妇女运动情况。瞿秋白、杨之华应邀到他们的住处汇报情况。杨之华此前是上海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国共合作后,被派往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工作,任向警予部长的助手,经常参加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对情况十分了解。那天,鲍夫人把她拉到身边的沙发上坐下,让她介绍情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共产国际派驻中国国民党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夫妇合影(左上角“赠予孙中山夫人”,右下角“终身友谊,不离不弃”,落款:鲍罗廷夫人,1925年1月28日)</span></p><p class="ql-block">一开始,面对两个高鼻梁蓝眼睛的苏联人,杨之华感到紧张,不知从何谈起。瞿秋白在一旁打气、安慰,她的情绪稳定下来,掏出调查材料,开始介绍有关情况。</p> <p class="ql-block">逐渐地杨之华开始滔滔不绝,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越谈越自如。对鲍氏夫妇的提问,她对答如流。瞿秋白不断用娴熟的俄语翻译给鲍氏夫妇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瞿秋白任苏联顾问鲍罗庭助手及翻译时用的名片,背面有他的亲笔留言(现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鲍氏夫妇频频点头,深感满意。这是鲍氏夫妇首次结识杨之华,印象深刻,这为他们以后长期相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对杨之华刮目相看。他发现她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思想上也很有觉悟,认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快,瞿秋白就邀请杨之华加入到自己的队伍当中,两人的往来也更加频繁起来。</p> <p class="ql-block">1924年11月27、28、29日极具轰动性地连续三天刊登三则同样内容的启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曾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后来一直伴随着母亲度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瞿独伊在回忆母亲的往事时说。</p> <p class="ql-block">1927年3月,中共中央由上海迁至汉口,瞿秋白一度负责中共中央工作,同时兼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4月11日,他对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予以高度称赞,并写下热情洋溢的序言,号召革命同志都要想方设法来满足农民的心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农民要的是政权,是土地。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前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是个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最可纪念的一日,1927年4月28日于武昌第一小学(中共五大开幕式后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人参会,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p><p class="ql-block">瞿秋白《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对陈独秀及共产国际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大会选举,瞿秋白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后任政治局常委兼中组部部长。他撰写《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强调土地革命必须坚决站在贫苦农民一边。</p><p class="ql-block">1927年7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指示,停止陈独秀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7月下旬,瞿秋白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参与制定“南昌起义”方案,为中共军事斗争开创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6日深夜,汉口德林公寓二楼的窗口前,昏黄的灯光下,瞿秋白奋笔疾书,挥汗如雨,连夜翻译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起草的《告全党党员书》。</p><p class="ql-block">第二天,1927年8月7日,瞿秋白<span style="font-size:18px;">秘密潜入俄租界的一座公寓楼,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间,</span>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顾顺章、蔡和森、毛泽东、陆定一、王一飞等21人参加。会议通过《告全党党员书》,正式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党中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土地革命两项基本的方针路线。</p><p class="ql-block">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瞿秋白成为陈独秀之后中共最高领导人, 领导中共中央全面工作开展。</p><p class="ql-block">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重新鼓舞起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 ,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柔弱的书生之肩,担负起统帅全党之责,发出武装革命的呐喊,夜以继日,浑然忘我,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领导着黑云摧城、血雨腥风之中的中国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人一次次英勇的武装反抗斗争,坚决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最终走向井冈胜利会师,为中国革命艰辛探索出了一条苦难辉煌的成功道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海留影(1925年4月)</span></p><p class="ql-block">1934年秋,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被迫长征,而瞿秋白被留在了苏区。中央苏区沦陷前夕,瞿秋白在突围时被捕。</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下旬,驻扎福建长汀的国民党第36师中将师长宋希濂接蒋介石南京密电,称“据可靠情报,共匪头目瞿秋白在你部的俘虏群中,务必严密清查”。其保安第14团报告俘虏中有个可疑的人,自称林琪祥,上海人,但操苏南口音,面容消瘦,职业医生。宋希濂命令师参谋长亲自前往将此人解往长汀师部审问,自己也火速赶回师部。</p><p class="ql-block">军法处处长吴淞涛耐着性子反复审问,“疑犯”都不紧不慢地答复说自己叫“林琪祥”,36岁,上海人,职业医生。审讯室长时间静默,静得室里五六个人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吴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不时观察“疑犯”神色。只见“疑犯”半合半闭双眼,脸孔苍白消瘦,端坐的样子像一个打坐的和尚。突然吴松涛一转身把桌子拍得震天响:“你是瞿秋白,不是林琪祥!民国16年(1927)我在武汉听过你讲演,你不认得我,我可认得你,你不要冒混了吧!”</p><p class="ql-block">“疑犯”仍不紧不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们搞错了,我不是瞿秋白。</span></p><p class="ql-block">吴大吼:“来人啦!”在外等候传话的被俘投敌的叛徒进来,指着“疑犯”向吴献媚道:“我用脑壳担保,他就是瞿秋白。我说了不算,还有他本人照片可核对!”</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坦然笑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既然这样,也用不着这位好汉拿脑壳作保,我也就不用‘冒混’了。瞿秋白就是我,十多天来我的什么‘林琪祥’、‘上海人’之类的笔供和口供,就算作一篇小说吧。</span></p><p class="ql-block">宋希濂命令下属先不要再提审瞿秋白,并批了“优裕待遇,另辟间室”八个字,给瞿秋白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解放后,宋希濂回忆:“我想以柔克刚,用软化的办法克敌制胜。但最终目的并未达到,还一连出现我意料之外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我给瞿秋白生活优待,原担心他不会接受,他却二话未说,欣然处之;我看其神情,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为直接出马同他交锋会有所获,不料他外表体弱神伤,心中却有一把利剑,迫使我步步退守;在我谋事不成、功夫白费的这段时间里,他竟埋头写出长篇文章《多余的话》!”</p> <p class="ql-block">敌人甚至承诺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担任翻译或大学教授即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妻子不会允许我这样做,这是对她的侮辱。</span></p><p class="ql-block">秋白不加思索。</p><p class="ql-block">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视死如归的秋白慨然填词《卜算子》以言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寂寞此人间 且喜身无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眼底云烟过尽时 正我逍遥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花落知春残 一任风和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信是明年春再来 应有香如故</span></p> <p class="ql-block">宋希濂亲自审问也毫无结果之后,对瞿秋白狱中生活优待如常。宋以下,36师司令部凡能与瞿秋白接触的官兵,都私下向瞿索要题字和印章,瞿一律求者不拒,予以满足;唯独各种形式的审问、谈话毫无进展。过了一段时间,宋希濂向南京方面汇报:审讯没有突破。紧接着,南京直接派人到长汀提审瞿秋白,反复几个回合,依旧毫无所获。</p><p class="ql-block">6月16日,宋希濂突然接到顶头上司蒋鼎文转发来的蒋介石密电,命令对瞿秋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中央社和各大报发消息。</p><p class="ql-block">次日中午,师参谋长随陈军医走进瞿秋白的房间,瞿正在聚精会神地给师部的一名卫兵刻图章。瞿秋白头也没有抬,顺口对来人说:“请坐,稍等片刻。”</p><p class="ql-block">参谋长的勤务兵端进来一大盘酒菜,瞿秋白这才站了起来:“今天是什么日子?参谋长还亲自来作陪。”</p><p class="ql-block">“不要客气,瞿先生,随便喝点。”参谋长招呼瞿秋白对坐,瞿秋白已有预感。听明情况,瞿秋白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样做才符合蒋介石其人的作为。我提议,为你们提前给我送行,干杯!</span></p><p class="ql-block">参谋长和陈军医没有表情,没有举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一切准备就绪。唯一的要求,是委托陈军医将我身边的一些遗墨(包括长文《多余的话》),在我死后寄给一位武汉的朋友,请参谋长报请宋师长照准。</span></p><p class="ql-block">参谋长当场答复:“好说,好说,你写的那些东西对我们没有用,我想宋师长会照准的,请瞿先生放心。”</p><p class="ql-block">是夜,秋白内心平静,安然入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狱中手迹</span></p><p class="ql-block">6月18日天空晴朗。清早进餐后瞿秋白换上了新洗净的黑褂白裤,黑袜黑鞋,泡上一杯浓茶,点支烟,坐在窗前翻阅着《全唐诗》。金灿灿的霞光投进了门窗。他翻阅,吟读,思索,然后提笔书写起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偶成一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夕阳明灭乱山中 (韦应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落叶寒泉听不穷 (郎士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已忍伶俜十年事 (杜心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心持半偈万缘空 (郎士元)</span></p><p class="ql-block">书写至此,军法处长传令催促起程,瞿秋白于是疾笔草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方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半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span></p><p class="ql-block">瞿秋白掷笔整衣,昂首走出房门。阳光洒满院落,两排上了刺刀的士兵站在院中。10时正,瞿秋白走出大门,脚踩着行进的节拍,轮流高歌俄语、华语“英特耐雄纳尔,一定要实现!”</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上身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鞋,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背手挺胸,两腿分叉,面带笑容,为世人留下了一位革命者最后的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一位临场记者当日报道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瞿来到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壶,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span></p><p class="ql-block">酒兴之际,秋白朗声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span></p> <p class="ql-block">餐毕,瞿秋白出中山公园,步行二华里多,至刑场,系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他一路手持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唱歌,《国际歌》是用俄语唱的。</p><p class="ql-block">到达刑场后,瞿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地甚好!</span></p><p class="ql-block">枪声过后,燕雀惊飞,直上云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瞿秋白与杨之华1924年摄于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秋白去了,去的那么坚毅,那么优雅。那一年,瞿秋白36岁,杨之华35岁。秋白留在世间最后的影像,就是在中山公园中山亭的就义照。</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就位于他的就义地。纪念碑初建于1952年,又经重建和重修,总高30.59米,分为三层。碑身使用砖体结构白色水泥洗沙饰面,台座为朱红色洗沙,碑顶为琉璃瓦。碑身正面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八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1985年首次发表于《瞿秋白文集》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九五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span></p> <p class="ql-block">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为瞿秋白烙上了人生最为辉煌的印记。他临危受命,以坚定的革命方针,用战斗的精神,重新团聚起受到重创而散乱的党的组织,扭转了党员和群众的悲观情绪,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挣扎站立起来 ,揩干身上的血迹,再次振奋,投入战斗。</p><p class="ql-block">“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极具划时代意义的里程丰碑,英勇悲壮,豪情万丈。</p><p class="ql-block">当时年仅28岁的瞿秋白这样坦露心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我不得不担负起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进到了最后大的转变和震荡的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瞿秋白,一位书生革命家,一位才子领袖。</span>在他的生命轨迹里,文人的浪漫气质与革命的严酷血腥浓烈交织融汇在一起。他,本可以成为鲁迅式的世界文化巨匠,却为解民水火倒悬之中国革命、为混沌暗淡之人类文明开辟光明之路英勇献身!</p><p class="ql-block">秋白已逝,但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印刻在历史的注脚里。</p> <p class="ql-block">杭州萧山区衙前镇的凤凰山脚下,掩映绿荫丛中白墙黛瓦的杨之华纪念馆,古朴素雅。清风拂过门庭,悄然激荡着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讲述着杨之华的非凡人生。</p> <p class="ql-block">她是中国现代妇女运动伟大的革命先驱,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中央妇女部第二任部长,中共五大第二位女性中央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陈人康会长、中国拉贝文化研究首席学者梁怡教授、新四军后代陈小琴、开国中将聂鹤亭之女聂秋莎惜别大姐,寄托哀思,缅怀伟大先辈瞿秋白、杨之华,缅怀独伊老人的百年风雨革命人生。</p> <p class="ql-block">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上将之子李南征将军、国务院副总理<span style="font-size:18px;">邓子恢女儿邓小燕、</span>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李燕梅书记和刘欣副校长、萧锋将军女儿萧南溪、王近山将军女儿王媛媛、裴周玉将军之子裴静京、老红军陈复生之子陈戬、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议人胡山向伟大革命前辈瞿秋白、杨之华和他们的英雄爱女瞿独伊表示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著名爱国侨领王雨亭孙女王枫(早年与父母合影,退役后在新华社工作)回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记得是哪一年了,独伊阿姨出现在新华社侨联春节联欢会场,她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中翩翩起舞,绕场一圈又一圈,轻盈的舞步和满脸的笑意,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父母与独伊阿姨家距离不远,侨联聚会后,我们常结伴同行。她爱唱歌和运动,我们边走边听她唱。一次我陪她到三里河,途中她突然停住脚步,问我是否喜欢运动,我点点头,她立即将腿抬起,放在街边的栏杆上伸直,做起了标准的抻筋动作。那是距今大概有二十年多年前的事了,老人有如此好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韧带条件,绝不是一日之功,有这种自律性,在我周围的老人中实难见到。从此我对她的认知和敬重又多了一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愿革命老人在天堂与父母双亲永远天天欢聚,永远健康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红色诗人丹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革命先烈瞿秋白的事迹催人奋进,伟大革命者的尊容相貌及革命生活的历程,其爱情之浪漫,其理想之高尚,其意志之坚强,其牺牲之从容,其视死之如归,震撼心灵,振聋发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每一个故事都是具有震撼人心的革命英雄主义色彩。静若潭水,动似波澜。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足以让当今社会麻木的心掀起一些热血沸腾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秋白不死,千古绝唱。好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好一个浪漫的革命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的笔似利剑出鞘,横扫千军万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的爱情堪称世纪伟大的经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秋白之华,日月相映,天地可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些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拚出来的,他们永远是中国的脊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英雄,不忘这些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岁月如歌,他们是奏响新时代凯歌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经典,致敬先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萧三后人萧立昂、吉新军、刘亚楼之子刘煜奋;红军高级将领张琴秋后人刘競英、中共新疆航空队杨德一后人杨武军;梁怡、中旗网主编张伊深情缅</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怀革命前辈瞿秋白、杨之华,永远怀念独伊大姐,怀念她那青春永驻的革命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6日,瞿独伊100岁生日刚过不久,她离开了人世。父亲瞿秋白虽然没有能够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但瞿独伊却亲眼替父亲见证了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巳经发展成为拥有超过9500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执政大党,正昂首阔步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强盛,走向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世界政治舞台的最中央。</p><p class="ql-block">伟大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p> <p class="ql-block">瞿独伊终于响应她至亲至爱的爸爸、妈妈的殷切召唤,将中国的盛世告诉他们。历尽曲折,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p><p class="ql-block">独伊大姐,天堂相会,请向瞿秋白、杨之华前辈捎去芸芸华夏子孙的敬意与问候!</p><p class="ql-block">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国民、为人类“辟出的光明之路”正在向前不断延展,延展,通向公平正义,通向世界大同……</p> <p class="ql-block">胡山(右),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人民法治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苏联飞鹰寻访团副团长,北京航空联谊会换届筹备组副组长。1990年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入职外经贸部外事司翻译处、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外贸运输司、政策发展司、对外贸易司,2002年出任中国国际货主协会(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执行秘书长。2019年被授予人事部全国流动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长期研究中国革命、二战历史以及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及鹰虎驼峰和平外交倡议人。</p> <p class="ql-block">《苏联飞鹰战南昌,血洒长空魂安在》《万千将士浴烽火,铁血军魂绕战旗》《交流互鉴扬正义,拥抱世界铸和平》《鉴忠贞魂系台海,仰高风矢志不渝》《雄关漫道残阳血,山石英魂尽丰碑》《滚滚湘江化赤水,昭昭青史耀英辉》《潜战龙潭迎春辉,风萧易水不复回》《丹心拥得九州醉,可待乘风下翠微》《凛风傲骨寒霜雪,我伴梅花报春来》《十字岭峰叹悲壮,血花英魂祭太行》《风萧易水将军去,殷绵魂梦父女情》《白求恩精神不朽,共同体大同共襄》《战天斗地凿天河,红旗渠人向天歌》《血战湘江祭》《碕石彭家将》《追寻十月革命中国红鹰团的足迹》《苏联版&lt;西行漫记&gt;之&lt;在华一年&gt;在华出版》《他们应永远以胜利者的姿态前进》《感悟伟大征程》《铁肩道义擎天,英魂浩气赤穹》《弘扬五四精神,再唱青春之歌》《光阴不掩铁血,岁月殷鉴赤诚》《感悟共青精神,缅怀耀邦同志》《讴歌战疫英雄,逆行使命担当》《血战湘江祭与湘江战役精神》《飞鹰撼邪阳,铁血铸英魂》《甘洒一腔血,蓝天舞忠魂》《奔向海陆丰,人类庆大同》《不倒的红旗》《漫漫征程西风烈》《秋之白华,百年独伊》《革命老区古交,铁血红色关头》《走进名胜宽城,走进长城抗战》《光荣军团,光辉不朽》《风雨云英,千秋芳华》《中俄睦邻,友谊世代传扬》等作品发表于《博览群书》《中华魂》《华北诗苑》《中华英才》等杂志及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中国军视网、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网、中华魂网、中国社科网、凤凰新闻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