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省总课题《安吉游戏本土化推广的实践策略研究》大背景下,我园作为项目研修实验园确立了子课题《安吉游戏本土化野趣自然环境的创设实践策略研究》,同时我园也肩负着《幼儿园户外活动低结构游戏材料的挖掘与利用》的实验项目研究。我园秉承“以乐为伴 玩转童年”的办园理念,遵循环境创设自然野趣的原则,充分利用乡土本地的自然材料,为幼儿开展“真游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把游戏的权利真正的还给幼儿。</p> <p class="ql-block">一、优化自然野趣的游戏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p> <p class="ql-block"> 宽阔的户外场地为游戏实践提供保障。我园户外活动场地约5000平米,自开园起我园致力于自由自主的户外游戏研究,打造丰富的可支持幼儿成长的生态自然游戏环境;依据本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符合乡村幼儿充满野性与挑战的特点,打造了地面、空间多为一体的多元游戏野战区,随着低结构游戏的开展,为了适应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新增设泥趣池,窝棚私密小屋、砖筑区、滑索区、绳索攀爬区等,满足幼儿各类游戏活动需求。</p> <p class="ql-block">二、挖掘本土低结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多元游戏需要。</p> <p class="ql-block"> 充分挖掘自身的园所资源、创新低结构材料的多元化利用:红泥土、砖块、石头、木棍,玉米瓤......都是孩子们游戏时爱不释手的实验材料。</p> <p class="ql-block"> 1、 爱玩泥巴是孩子们的天性,而红泥是朱碌科镇西科村特有的一种泥土资源,材料易于收集,可塑性更大。孩子们可以对红泥尝试不同的玩法,他们可以通过摔泥,团泥、捏泥、脱泥坯等制作各种造型,极大的发挥着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 2、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建筑师的梦想,我园为孩子们提供了真材实料,投放红砖、青砖以及各种砌砖器械:腻板、泥抹子、泥斗子等一应俱全,孩子们可以用砖进行平铺,垒高,围合等技能砌筑。孩子们还进行有主题的建构:砌筑长城、砌筑房子等。</p> <p class="ql-block">3、石头是乡村常见的自然材料,他们造型各异,孩子们可以用石头排序、铺路、拼摆造型、垒高,进行不同方法的探究,丰富孩子的无限的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 4、木棍也是农村的产物,是我园投放的低结构游戏材料之一,我园从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了对木棍不同层次的探究。小班幼儿可以用木棍进行平铺,延长.....在地上拼摆出各种平面造型。中、大班孩子的孩子可以用棍子拼摆出各种格子造型,架空.....还可以进行合作式建构,不断产生新的建构主题。</p> <p class="ql-block"> 5、 我们在草地上运用原生态的木质材料搭建了几个窝铺小屋半开放的空间,幼儿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喜欢的游戏。同时为孩子们投放了废旧锅碗瓢盆及蔬菜、石头等多种材料,孩子们还可以就地取材,如:树枝、树叶等,在这里进行各种角色扮演,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情景式游戏。</p> <p class="ql-block"> 6、玉米是农村常见的农作物,而幼儿家中打完玉米粒剩下的“玉米芯”,如今也作为低结构的游戏材料被请进了幼儿园,继续发挥余热,深受我园幼儿的喜爱! </p> <p class="ql-block"> 7、海绵垫子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低结构游戏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海绵垫子也有不同的玩法,孩子们可以在海绵垫子上蹦跳、翻滚,还可以用垫子摆出多种造型进行袋鼠跳、障碍跳、跨越跳、高低跳、翻越跳。</p> <p class="ql-block"> 8、炭烧积木是孩子们认识几何、了解世界的开始。孩子们在摆弄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的不同形状、比例,大小、高矮,还可以用积木进行各种主题式搭建。</p> <p class="ql-block"> 9、 纸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但普通的纸箱在我们孩子的手中变成了一块块“砖”、一根根“柱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图纸,选择纸箱进行搭建。纸箱建构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孩子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 10、 沙子和水是自然的原始材料,他们没有既定的玩法,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孩子们可以在玩中感知沙的柔软与松散,体验玩沙的乐趣。孩子们可以探索干沙、湿沙的多种玩法;沙中作画;利用工具与同伴合作玩沙,尝试在沙池里创造性地表现各种造型;孩子们还可以自制水道,挖渠引水。</p> <p class="ql-block">三、自然生态的园本游戏课程,赋予孩子成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园本课程支持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我园的“自然生态课程”采用的是重体验的浸入式课程,自然教育的主题式课程,让孩子更关注,收获更直接,着重凸显了尊重幼儿、唤醒问题、支持探究,让孩子学的主动、玩得快乐、学的有效。</p> <p class="ql-block">四、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升教师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自主游戏能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游戏中的观察与记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去发现儿童,而自主游戏活动作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方式,更能让我们全面的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儿童进行观察、并记录游戏故事能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水平,有利于增进教师对儿童的了解、发现问题,及时给与引导与帮助,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一)我园定期开展关于《乡土资源低结构游戏材料在户外游戏的挖掘和利用》园本培训、园本教研。以《指南》为依托,逐领域突破,掌握3-6岁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指导,引领她们向专业化、科学化成长。</p> <p class="ql-block">(二) 教师们通过《指南》的学习,真操实练,进行实地教研。全面解读,使游戏精神植根于新。在教研的大练兵场上,提高了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认知,他们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游戏在前,教学在后;经验在前,分享在后。去伪存真,赋予孩子生长的力量。 </p> <p class="ql-block">(三)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故事,教师通过视频回顾,讨论,绘画故事的讲述,幼儿间的交流,更准确的了解幼儿的游戏意愿、兴趣点以及游戏需求,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梳理,总结提升游戏经验。</p> <p class="ql-block">(四) 线上教研,提升专业化指导。通过省、市、县各级幼教专家的精彩讲座,姐妹园组织的线上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感悟中成长,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相长。</p> <p class="ql-block">(五)、 共话幼儿游戏,携手家园同行。</p><p class="ql-block">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游戏缺乏真正的了解,我园通过对家长的宣传引导以及体验互动,看游戏,听分享,游戏案例的分享评价,了解了幼儿游戏的价值,他们成为了低结构材料的积极提供者,如:玉米瓤、玉米皮、石头、木棍等。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家长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因为游戏、因为孩子,我园的家长和老师们越走越近!</p> <p class="ql-block"> 低结构游戏的实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给予幼儿爱、冒险、喜悦、投入与反思,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人格能力的发展,使儿童在真游戏中自由释放天性,在真游戏中自由深入学习和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