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性别平等教育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实施妇女发展纲要规划的重点目标,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性别平等观念和行动能力,促进其个人成长,和谐相处,并参与建设性别平等社会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都努力保障和推进性别平等。性别平等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我国是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最早的缔约国之一,推进性别平等是我们履行的国际承诺。</p> <p class="ql-block"> 平等,包含了性别平等;公正,包含了性别公正;和谐,也理应包含性别和谐。性别平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不同性别的价值和尊严的平等,权利与机会的平等,责任分担,多元选择。其中,权利平等是基础。</p> <p class="ql-block"> 社会性别是性别平等的理论内核。长期以来,人们将性别气质、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的差异,仅仅归结为生理性别的差异,导致生理性别决定论以及性别的刻板化印象。而社会性别在正视性别生理差异的同时,更强调社会文化的构建,主张性别气质的多样性,性别角色的丰富性,性别权利的平等性。性别平等不是抹杀性别的生理差异,而是在正确认识性别生理差异的基础上推进性别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责任分担。</p> <p class="ql-block"> 中小学生是性别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合理的性别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性别的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性别气质是多样的。积极的性别认同就是悦纳自己,勇敢做自己,青少年尤其要做好青春期身心保健,破除以瘦为美等体像烦恼;不同性别者都能够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和贡献,制定生涯规划要依据个人特点、社会需要,不应受性别限制。当前依然要重视培养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p> <p class="ql-block"> 性格角色是丰富的,不同性别者在团体中都能扮演重要角色,家庭、学校和社会分工不应受到性别限制。性格权利是平等的,与性格相关的法律赋予了女性与男性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其精神内涵就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所有性别关系平等的关键还是权利平等,独立自主,互相尊重,共同承担各种责任。保障性别权利,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才能让不同性别间相处得更为平等、和谐。</p> <p class="ql-block"> 男、女,存在一定的生理差异,但男人女人都是人,男孩女孩都是孩。</p><p class="ql-block"> 女人同样是社会一员,也能精忠报国,贡献人类;男人同样是家庭一员,也应照顾家庭,关爱家人。对于所有的父母,儿子女儿都应“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意义的人”</p> <p class="ql-block"> 给予男孩女孩同样的期待,就是给予平等的发展机会,就会催生更多的女政治家、女科学家、女军人,还会催生更多的贴心儿子、暖心丈夫、尽心父亲。</p><p class="ql-block"> 给予男孩女孩同样的期待,不仅对女孩有利,对男孩也有好处。可以防止过于单一的“伟男子”形象,限制了男孩的多元发展;避免过分加重的“大丈夫”负担,压坏了男孩尚且稚嫩的肩膀。</p> <p class="ql-block"> 十指有长短,我们并不苛求父母对每个孩子付出和给予一模一样,但根据孩子性别的“偏心”并不可取,男孩女孩需要同样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给男孩女孩同样的期待和关爱,推行性别平等教育,是要避免用性别固定教育孩子的方式,限制孩子的发展可能。归根结底,是努力让每一个男孩每一个女孩都尽可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实现充分的发展。这应该也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