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免,上古音miən(见藤堂明保《漢和大字典》),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标音mian,与“丏/麪”古音mien音近。</p> <p class="ql-block">“免”字始见于甲骨文,一般认为是“冠冕”之“冕”的本字。“冕”字是在“免”字上又加了一个“帽子”的“冃”字作意符,表示“免”是“帽子”之意。</p> <p class="ql-block">但是,所谓的“帽子”并非现今人们戴在头顶之上的帽子,甲骨文的“免”字更像是将整个头部包裹起来的头罩。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免”字还表示一种服丧的装饰:“去冠括发,以布缠头。”具体的作法是:“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又却向后,绕于髻。”</p> <p class="ql-block">这种以布缠头的丧服,从“项中”也就是从脖颈开始,覆盖住脸部,交之于额前,最后绕在脑后的发髻上。可见所谓的“免”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帽子,而是自脖颈以上覆盖整个脸部的头罩。</p> <p class="ql-block">人用布或某种器具将整个头部罩住,一种可能是侵犯他人、实施犯罪,为了防止被人认出而遮掩面部。这反应在“冒”字上,“冒”有冒犯之义(详见《冒字解》)。另一种可能是从事某种粉尘环境下的工作,为了防止吸入粉尘而将面部以布或器具包裹起来。</p> <p class="ql-block">在《麪(麵)字解》那一章里我们阐述了:表示面粉之义的古字“麪”以“丏”为声符,“丏”应该就是“麪”的本字,其语根是“磨”,根本义是研磨产生的粉尘弥漫于空气中阻挡了视线而“不见也”(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免”字古今音皆与“丏/麪”(面)字相近,其根本义就有可能也是“不见也”(看不见)。“不见也”(看不见)有两种意思:一是人的视线被遮挡看不见外物;二是外物被遮挡使人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比如“晚”字,“免”通“晚”,应该就是“晚”的本字,指的是太阳被山峦、草木、地平线所遮挡使人看不见。而“挽”字,《说文》解“挽”字:“引之也。”应该是指引导一位看不见的人。</p> <p class="ql-block">具体到“免”字,可以说是兼有这两层“看不见”的意思。一个在粉尘环境下工作的人,其视线肯定是看不清楚的;又因其面戴防尘面具(mask)而使人看不见他的面部。“免”字的造形是用一种面具将整个头部遮掩起来,其字音miən表达的根本义和“丏/麪”(面)同样是“不见也”(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笔者之所以判断“免”的本义指的是:“从事研磨工作时着用的防尘头罩”,第一,根据的是其字形,像是一个将整个头部罩住的头罩;第二,根据的是其字音miən与“丏/麪”(面)mien相近;第三根据其字义,“免”通“勉”,有花大力气,辛苦工作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辛苦工作”不仅指费力气,还指工作环境的恶劣。“免”字与“丏/麪”(面)音通,束皙(西晋古文字学家)《麪賦》云:“重羅之麪,塵飛雪白。”大量地生产面粉,在研磨、筛选、装填的过程中,无疑会产生粉尘污染。所以,“免”(勉)首先是指在有粉尘污染的环境下工作,进而引申出“刻苦、努力、花大力气”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娩”字指生孩子,虽然“娩”与“免”甲骨文的字形有所不同,但“免”亦与“娩”通假,“娩”之本义就应该是“花大力气将孩子生出来”,是从“免”(勉)字的努力工作而引申出的引申义。</p> <p class="ql-block">英语里有一个单词moil(辛苦工作/勉/免),关于这个单词的语源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是源于印欧词根*mel-。值得注意的是词根*mel- 是个一音多义词根,它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意思是grind(磨),英语meal(面粉)、mill(磨坊)都是源于这一词根(参见《磨字解》《麵字解》)。</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看汉字的话,可以清楚地看出grind(磨)与soft(面/绵)之间的语义发展脉络来。首先由“磨”字派生出“塺”(粉尘),进而派生出“麪”(面),而“麪”(面)字本身就具有soft(软绵绵)之义(见《汉语大词典•面字条》),“麪”(面)与“绵”古今音皆同,无疑是同源词。英语的mutton(羊肉)本义是绵羊,mutton这个词亦源于词根*mel- "soft"(绵)。</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在印欧语里“勉”(moil辛苦工作)与“绵”(mutton绵羊)是同一词根*mel- (磨/塺)的派生词。印欧语研究者之所以认为从"soft"(绵)的本义衍生出moil(勉)的意思,是因为*mel- 这一词根有soft earth(软土)、dust(粉尘)之义,还有“糜烂”(molder)之义,所以moil(辛苦工作)是指在肮脏的环境中工作"to labor in dirt",dirt亦有尘土、粉尘之义。</p> <p class="ql-block">对照汉字“免”(勉)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出所谓 to labor in dirt 应该就是“在粉尘环境中工作”。“免”是一个戴着防尘头罩的人的象形,当脱下这个头罩的时候,人就从辛苦的工作中解脱了。所以,汉字“免”又衍生出“脱、逃、赦免、免除”等义。</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免”还有另一种写法,像是戴着一顶佩有装饰物的冠冕,应该就是后世王冠的雏形。君王即位要举行加冕仪式,王所戴的“冕”前面有又长又密的流苏,几乎将脸全部遮住了,其源头仍然可以追溯到从事艰苦工作时所戴的防尘面具。</p> <p class="ql-block">远古的三皇五帝之时,氏族社会的首领所从事的是一项辛苦而艰巨的任务,故将本来是象征辛苦工作的防尘面具~“免”,改造成君王之“冕”,本义并非是要君王作威作福,而是提醒君王“加冕”之后就要为氏族百姓“勉力”辛苦工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免”(勉)字与“麪”(面)、“绵”(绵羊)是同源词,语源根本义源于“磨”*mel- "to grind,“松软”(soft)之义是“磨”*mel-的派生义,源于研磨之后“塺”(粉尘)的松软(绵)状态。在这一点上,汉语词汇和印欧语词汇是共通的,可以互相印证,加深理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文发表后,有读者来信称:有“免”字时还不一定有麵粉。小麦何时传入中国的确实需要考证,但小麦传入的时间和“免”字的创生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免”字的语根是“磨”而非“麦”,“丏/麪”(麺/面)字语根也是“磨”,和小麦没有直接的关系。所有谷物的脱壳(舂磨)或磨粉,以及研磨过程中产生的尘屑(糠),都可以造成粉尘污染,都需要防尘,只不过以小麦粉为甚而已。即使小麦传入中国较晚,但其他谷物“稻、稷、黍、豆”之类早已出现,这些谷物研磨后亦可称为“米”或“丏”。米和面都是泛指而非特指,花生脱壳后亦可称为“米”;面类亦有荞面、豆面、玉米面。虽然后世“麪”字添加了“麦”字旁,但并非专指小麦粉。“免”及“丏”(麪之本字)是从“研磨”的根本义派生出的词汇,远古时代有了谷物就需要研磨,“免”及“丏”字就有条件诞生,研磨是充分条件,小麦传入中国并非必要条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