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盘锦的中国梦 2017年4月20日

杨永本

1970年辽河油田第一列原油外运。 1976年国庆辽化投产捷报。 文革时期。 公交。 环岛。 当年的国营第二百货商店。 辽河油田客运总站。 当年的辽河商店,也应该是我1985年毕业后,到辽河油田报到,印象最深刻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每当看到这些老照片,思绪仿佛又要回到从前。天命之年,时常回忆往事。 靓丽盘锦的中国梦 ,一路走来,城市因文明而美丽,发展因福祉而持续。 我于1985年参加工作,来到盘锦市,32年来,亲眼目睹了盘锦这座年轻又充满生机的城市,一次次经历蜕变、一次次茁壮成长历程,见证了盘锦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内心深处,早已把盘锦市当成我的第二故乡。 盘锦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盘锦市石化新城,缘油而建,因油而兴,是中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总部所在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动了石化产业的迅速崛起,石化及精细化工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全省第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世界级产业基地初见端倪。 盘锦是鱼米之乡,其中河蟹养殖面积已达150万亩,年产量6.5万吨,盘锦是全国最大的中华绒鳌蟹人工繁育养殖集散基地,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河蟹第一市称号。 一、一部勤奋创业史<br>翻开盘锦市近期档案,可以看到:2006年进入辽宁省级文明城市行列;2008年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行列;2009年在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排名中,获得全国第11名、东北三省第一名的佳绩;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荣获全省文明城市测评成绩第一名;2014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省文明城市标兵”等称号……在2015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盘锦市在全国100个地级提名城市中名列第五,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名列全国第二。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和要求,盘锦市结合实际制定了2015-2017年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措施和任务。 为了让城市更美,更靓丽,盘锦人民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蓝天。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盘锦市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让城市的魅力不断得到升华。盘锦市是全国首批36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之一,GDP常年位居辽宁省前列,人均GDP连续八年居辽宁省第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16年9月,盘锦市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对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十项必备条件,盘锦市已全部达到。在省级卫生城市复审检查中,市名列全省第二位,并已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全市上下正全面部署,形成了新一轮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高潮,确保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二、风景名片红海滩<br> 作为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提到盘锦,就会想到石油和辽河油田,如今,一提到盘锦,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水稻、河蟹、红海滩、绿苇荡…… 渤海之滨,大辽河畔,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盘锦转型的样本实践,是中国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谋求转型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城市更美,更靓丽,盘锦人民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蓝天。大力推进辽河口8.6万亩退养还滩工程。 积极治理雾霾,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多措并举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环境保护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盘锦市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让城市的魅力不断得到升华。 盘锦湿地在国际、国内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享有“地球之肾”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盘锦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实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功能和效益,将为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提供有力支撑。盘锦市近年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湿地保护红线,实现了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盘锦与锦州交界处,大凌河和辽河一路逶迤奔腾,汇入渤海。在涨潮落潮交汇的滩涂湿地上,生长着旺盛而茂密的碱蓬草,从夏季至金秋,是一望无垠的红色草原。这便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河口湿地,这是一个以保护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水禽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该湿地被国际组织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球最大黑嘴鸥繁殖地,占总数70%以上,从大片芦苇荡继续向渤海边行走,连绵不绝的红色闯入眼帘,棵棵碱蓬密密麻麻,顽强扎根于滩涂之上,这便是初秋的红海滩。盘锦湿地处于全球八大鸟类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西太平洋迁飞路线上,也是我国鸟类三大迁飞路线的东线,每年有近百万只水鸟于此迁徙停歇或繁殖。这里是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栖息的种群数量超过500只。入海口处还是斑海豹的重要产仔地,每年有斑海豹300余头栖息于此。 如今的盘锦大地,处处涌动文明潮,全民同唱文明歌。盘锦市正迎着春的勃勃生机,承载着140万市民的殷殷期盼,承载着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担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以高昂的热情、攻坚的姿态、必胜的信心,全力冲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目标。期盼那将是属于这个城市和全市市民的又一殊荣,让人欢欣鼓舞、信心大振,使人倍加珍惜、奋勇前行。打造文明之城 提升竞争力,整洁的长街,四通八达;繁华的街市,规范有序;丰富的绿地,移步换景。徜徉在盘锦市城区,你会由衷赞叹这座城市如此迷人。<br> 如今,红海滩已经成为盘锦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因为海的荡涤与滩的沉积,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孕育出了美丽的红海滩。目前,盘锦18公里长的红海滩风景廊道,已成为我国著名生态旅游区。这片海滩,每到秋天,都会染上一片醉人的“中国红”。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也是世界罕见的“红色海岸线”。每年四五月份,群生翅碱蓬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份左右渐至赤红,于是有了那片恣意狂野的红色“海洋”。 辽河裹挟而来的泥沙沉积加上渤海潮汐的反复浸泡,使得盘锦孕育出了最适合翅碱蓬生长的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盘锦翅碱蓬迅速生长,蔓延最盛时78公里的海岸线上,都长满了这种红艳欲滴的植物。由此,盘锦红海滩盛名远播。每年三至五月,数以千万计的候鸟南飞,茫茫海滩上,浩浩苇荡间,鸥雁合唱,鹭飞鹤翔,好不热闹。 如果说油田、苇海、稻浪、蟹田是魅力盘锦的风景组合画,那么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事就是盘锦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的有一道风景线。2016年9月11日早8点,2016年盘锦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激情起跑。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30多名特邀运动员、3000名省内外运动员加上迷你运动员,共万余人参加比赛,共同欣赏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和辽东湾新区渔雁小镇的美丽景色,领略辽河口文化底蕴,感受盘锦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我市第二次在风光旖旎的湿地中举办马拉松赛事。本次比赛为雅典马拉松的姊妹赛,选手们充分领略世界奇观红海滩的壮美,绿苇荡的浩大,成为这个城市将马拉松打造为国际田联最高级别赛事的亲历者。 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辽宁省体育局、盘锦市政府主办,盘锦红海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英陶国际体育赛事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盘锦红马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秋风送爽,艳阳高照,参赛选手们跑过流光溢彩、富有浓郁江南风情的渔雁小镇,跑过雄阔的混江沟大桥,穿行在18公里的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浩瀚炽烈的红海滩、碧绿的苇荡、金黄的稻浪、蓝色的大海、飞舞成阵的鸟群一一呈现在视野中,令参赛选手感受到“世界红色海岸线”“中国最浪漫的游憩廊道”的无穷魅力。 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路线不仅充分向世人展现了拥有“世界最美马拉松赛道”的湿地之都盘锦的动人风情、辽河口文化独有的风韵和魅力,同时也向世人展示顽强拼搏的马拉松精神和盘锦人民积极进取、健康活力、乐享生活的精神风貌。<br> 斗转星移,盘锦大地上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记录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折射了由温饱型基本追求到创建文明城市的精神升华,靓丽新盘锦,就是一部劳动者之歌。从城到人,从人到城,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人才是文明的主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方热土上的人民,更是引领这座城市的精神标杆,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新的华章,加速国际化进程,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共筑中国梦。 我在二年前撰写的一副对联最能表达我对盘锦的挚爱:<br>天连红滩碧苇生态地 水映鹤舞鸥翔易居城 题注:本文是我于2017年4月17日,为“新盘锦·中国梦·劳动美”职工读书征文大赛交流材料征文而作。作品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向原作者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