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1992年12月“太谷教育电视台招聘电视节目播音员”的消息一刊登便引起了我的关注。虽未接触过电视播音这一神秘的职业,但真有那么一点点的心动。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梦想也许就是简单的冲动,也许不问前路何许,只顾奋力闯才成就了今天的模样。家人,朋友的鼓励,让我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报名!</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开始苦练临阵磨枪功,找来报纸、杂志,突击练习播报能力。看中央台《新闻联播》模仿人家的播音腔调。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30分,并用卡带录音机录下来模仿练习。照镜子, 观表情,练笑容,看形象,练才艺…… 从未受过艺术熏陶的我,只能准备清唱一首校园歌曲。借衣服,亲戚、朋友、同学、邻居……都来支持。</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这是步入社会面对的第一次考验,也是第一次知道了喜欢一件事物的滋味,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经过了的报名、初试,开始了复试阶段。现在回想,30年前的考试与如今的面试基本相同。第一,现场撰写新闻稿并进行新闻播报;第二,指定稿件播音,朗读散文《荷塘月色》;第三,模拟采访嘉宾;第四,才艺表演。复试一路顺利,新闻稿虽写得稚嫩,倒也像模像样,朗读《荷塘月色》也自然顺畅,特别是采访嘉宾这一环节记忆犹新,我对他的提问是:(一)这是我县第一次进行面向社会招聘播音员,您认为有什么意义?(二)如果您有孩子会不会让他参加这样的考试。嘉宾的回答记不太清楚了,但两年后嘉宾的孩子竟然成了我的播音搭档,应该算是巧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临阵磨枪的嘴皮功夫,穿着借来的墨绿色的套裙,没有化妆,没有修饰的短发……在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试播选拔阶段。四个进入试播的年轻人,在前辈老师们的带领下参与了小县城正月十五社火活动的采访报道,初次体验当出镜记者的新奇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