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装满“官帽”式的粮仓

忆江南

<p class="ql-block"><b>   摄影、文章/忆江南 </b></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说,</p><p class="ql-block"> 乡愁也是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对于黄祖泗湾,</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那条穿村而过的小路, </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那承载着黄氏历史文化的黄家祖堂。</p><p class="ql-block"> 乡愁写满了秋色迷人的乡村,</p><p class="ql-block"> 乡愁装满了“官帽”式的粮仓!</p><p class="ql-block">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大冶陈贵镇李河村黄祖泗湾,这九个像清朝“官帽”式的粮仓,承载着一份厚重的历史,记录着沧桑岁月的昨天。</p><p class="ql-block"> 它是人们心中抹不去的记忆,它是岁月留给人们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地道的陈贵人,虽然对家乡有着不解的情结,但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人文地理还不是真的了解,毕竟在家乡的那些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18岁以后上大学就离开了家乡,回家乡也只是偶尔罢了。</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挖掘乡村文化逐渐成为新时尚。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朋友发一些“官帽”式粮仓的图片和消息,并且告知这些“官帽”式的粮仓就在陈贵镇李河村黄祖泗湾,原来在家乡还有这么多不曾相识的文物---“官帽”式粮仓</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当年高中的老同学,善长于黄氏传统文化研究的黄德勋同学,他兴致勃勃的告诉我:黄祖泗粮仓历史悠久,它与黄祖泗湾的发展源远流长。黄祖泗粮仓是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准文物保护单位。它屹立金盆山下,如若登山远眺,气势雄伟,景色壮丽,就像清朝的官帽一样,九顶连着戴在黄祖泗村庄上,预示着“耕为本,读书戴顶”的深刻含义,自古就有“祖泗粮仓,湖广之宝”之美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颗好奇心,对这九个“官帽”式的粮仓探个究竟,11月初约上几个老伙伴,沐浴着深秋的暖阳,我们一起踏上了回家乡陈贵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沿着宽阔的大金省道,我们驱车前往,大清早的大金路就显得非常繁忙,来来往往,车水马龙,道路两旁的白杨树高大挺拔,经历深秋洗礼的树叶金黄金黄的,在朝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道路两侧的田野上熟透了的稻谷,在不停的点头微笑,附近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正忙碌着,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一路车轮滚滚,一路秋色迷人,一路秋日暖阳,一路乡愁澎湃。</p><p class="ql-block"> 家乡陈贵镇地处青铜文化发祥地—大冶市中部。全镇国土面积160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社区),总人口6.64万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中国明星镇、国家卫生镇、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龙狮运动之乡、中国楹联文化之乡等几十项国家级荣誉。</p><p class="ql-block"> 最近从湖北省文化与旅游厅传来好消息,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和《国家全域旅游验收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经省文旅厅组织验收认定,陈贵镇上榜“2021年湖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成为黄石首家获此殊荣的乡镇。</p><p class="ql-block">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新时代的步伐,近年来陈贵镇依托长江、背靠武汉、连接黄石,地处国家“T”型战略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纳入了武汉“8+1”城市圈,地理区位优越。大金省道自东向西贯穿镇区,黄咸高速贯穿镇区和雷山风景名胜区,并在小雷山脚下特设了互通处。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高质量的发展吸引着武汉、黄石等省内外游客,乡村旅游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 雷山风景名胜区是陈贵镇的旅游龙头,全景区总面积为54.8平方公里,包括有小雷山、大泉沟、天台山三个景区。雷山风景名胜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小雷山景区以石景奇待闻名于世、以休闲为主题;天台山景区以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远播、以朝佛为主题;大泉沟景区以泉清谷幽而被人们称为是黄石的“九寨沟”、以避暑为主题。美丽乡村建设,该镇先后投入1300万元,启动民间资本3500万元,对120个村庄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省级绿色示范村11个,实现“一湾一景点、一村一特色”、“点成景、路成荫、林成带”。着力打造了小雷山、李河、南山3个美丽乡村,小雷山村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旅游名镇、湖北省旅游魅力名镇、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一块块含金量极高的奖牌充分证明了家乡在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方面走出了一条金光闪闪、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很快就到达了陈贵镇李河村黄祖泗湾,一进黄祖泗湾,整洁卫生的村容村貌让人赞叹不已。顺着穿村而过的老公路继续前行,在黄庭坚书院(原上罗中学)斜对面的一座老式建筑的院子里面,我们找到了被人们称为“官帽”式的粮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进院子,连着的9个粮仓映入眼前,在早晨朝阳的照耀下,十分显眼,几位工人师傅正在把粮仓里面的稻谷搬运出来收晒,有的一车车的往外面拉,有的把拉出来的谷子耙开均匀,忙个不停,汗流浃背。……</p><p class="ql-block"> 见师傅们正忙,我们没有上前打招呼,几个人一起欣赏打量着粮仓来。这些土粮仓群坐落在一片土坡上,属黄祖泗湾地理位置比较高的地段,院内这9座粮仓呈圆弧形排列并连为一体,每一个土粮仓为圆柱体,上半部分为土灰色,下半部分为白色,最为奇特的是仓顶的斗篷好像清朝官员的顶戴花帽,每座粮仓的上半部分有4个通风口,分别通往四个不同方向,下部都有一道铁门,粮仓的底部是比较深的沟渠,互为连通,据村民介绍,沟渠的作用是将粮仓里面的粮食运输出去,同时起到通风、排水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趁着一个打开铁门的粮仓,我们进入粮仓内部看看,整个粮仓设计别具一格,粮仓的内部就好像一口大土锅,中心有一个四方形的小漏斗,我们简单的度量了一下,粮仓内空间确实很大,每一个粮仓内部圆柱体直径大约有8米,高度大约5米。</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段时间后,见几个师傅稍有空闲,我们便迎了上去,递上一根香烟,师傅微笑着与我们交谈起来,交谈中师傅告诉我们,他姓方,不是黄祖泗湾人,属陈贵镇方家湾华龙村人,今年承包了一百多亩水田,生产稻谷有十几万斤,部分稻谷搬运存放在这里,方便收晒加工,因为这里有一条龙(储存、收晒、稻谷加工)服务。</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问及粮仓的有关情况时,方师傅摇着头说:只知道这些粮仓大约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据说过去属于陈贵粮管所上罗粮管站的,至于其它情况也不清楚,可以去问问黄祖泗湾的老人,他们可能更清楚一些。</p><p class="ql-block"> 根据方师傅的提醒,我们在湾子找了几位老人,其中一位70多的老人介绍:黄祖泗湾属于陈贵镇上罗地区的李河村,是粮食生产大村。因为地处大冶湖上游,有红旗泵站的支撑,粮食生产基本上旱涝保收,整个上罗地区是原来陈贵镇的生产粮食最多的一个地区,盛产粮食,每年额外上交国家公余粮、增产粮食达20余万斤,为解决粮食存储问题,当时的陈贵粮管所在上罗建立粮站,于上世纪50年代末该地区建起粮仓储备粮食。</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9座粮仓要设计成为“官帽”式的样子呢?黄老人家也不太清楚,笑着说:“据说历史上我们黄祖泗湾曾出了9位比较有影响力的官员,当时设计人员灵机一动,就把土粮仓建造成一顶顶官帽,也是寓意该地人才辈出、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是粮仓的真实情况,也许这只是粮仓的一个侧面。但我相信,这9个“官帽”式的粮仓的存在,绝非那么简单,历史也非同一般,它与黄祖泗湾的历史和发展肯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考证粮仓的历史,我再一次联系老同学黄德勋,从事多年家族黄氏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德勋同学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p><p class="ql-block"> 黄祖泗粮仓果然如此,据《黄氏大成谱》、《陈贵镇志》、《兴国州志》记载:在明朝英宗之前,叫万山粮仓,明英宗(即1448年)改为“黄祖泗粮仓”一直延续到今天。据记载公元654年,当时此地属兴国州管辖,兴国州飞骑江杭官员下令大势种粮,兴建粮仓,确保民生,据在地基挖出的材料考证,当时修建粮仓的材料为石灰、牛粪和泥巴,地基是线砖这四种物料建成,呈圆型建筑,上面是用木料和稻草做成,当时的设计者叫江杭,粮仓的始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粮仓屡建屡毁,据黄氏家谱记载,就在清代就七建七毁,最后一次粮仓建于清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焚毁于清光渚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至今已二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当时黄祖泗为什么要建粮仓呢?据《黄氏大成谱》记载,元朝至正20年庚子年(1360年),黄氏冕七公之子黄万山受其父之托来大冶县宣化乡毛谭里江家埠头采购粮食并开设店铺,即传说的“江家埠码头黄家店”,将粮食送到朱元章驻扎在鄱阳湖的军队中。朱洪武了解情况,承诺等他统一天下,将《江家埠头粮仓》改为《黄万山粮仓》,到明英宗正统十年(即1445年),祖泗辞官回乡教书,英宗赐祖泗公本人匾文,并将《万三粮仓》改为《祖泗粮仓》,此名至今已有近6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黄祖泗粮仓,因为毁坏重建,每个朝代都有不同,建筑风格各有所异。当今已经找不到唐、宋、元朝式《粮仓》的图像了,只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图像在族谱中有所记载,大多是“耸构巍峨”、“高榴色桅”、“势欲飞动”。建筑色调都是朱兰粉蝶,不同的是”宋仓雄浑”、“元仓堂皇”、“明仓隽秀”、“清仓奇特”。</p><p class="ql-block"> 到民国十年重修一次,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为了保护民生,将粮食运到王母山储藏,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惨烈战斗。在一次战斗中,新四军打败强悍的日本侵略者,不服气的日本侵略者为了报复,再反过来将陈祖三湾的运输船全部烧毁、并杀害陈祖三湾6人,烧毁房屋九栋,粮仓又一次糟受毁坏。</p><p class="ql-block"> 现在保存的粮仓是按当时的图纸后来仿建的。</p><p class="ql-block"> 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来到黄祖泗湾考察以后,对于保存较好的官帽式土粮仓及其文化遗址惊叹不已,赞不绝口。称像这样规模官帽式的或者蒙古包式的土粮仓在全国属罕见,建议申请“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p><p class="ql-block"> 粮仓贯古今,祖泗铸辉煌。9座“官帽”式的粮仓透析出厚重的黄氏宗族文化,看是简单的土制粮仓记载着黄祖泗湾的昨天和今天,见证了黄祖泗湾的兴旺与发展,装满了一代又一代黄祖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装满一个又一个从黄祖泗湾走出儿女的思念与乡愁!</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说,</p><p class="ql-block"> 乡愁也是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对于黄祖泗湾,</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那条穿村而过的小路, </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那承载着黄氏历史文化的黄家祖堂。</p><p class="ql-block"> 乡愁写满了秋色迷人的乡村,</p><p class="ql-block"> 乡愁装满了“官帽”式的粮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