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you, SICL! 感恩之夜话感恩(2021版)

万花筒10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9日晚,“感恩之夜---亨德尔&鲁特合唱和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大厅,观众满座!</p> <p class="ql-block">这是SICL(上海国际合唱联盟)疫情后的首场音乐会,演出大获成功!!作为合唱团一员的我,很感恩!!!</p> <p class="ql-block">和SICL相遇在2015年 。从此爱上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SICL成立于2011年,于2013年首次举办“感恩之夜”音乐会,唱响亨德尔的“弥赛亚”。此后每隔一年的感恩节期间,都会将这部作品呈现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的舞台上,其主旨是为了纪念我国合唱艺术的先驱者,SICL首席指挥王瑾的恩师马革顺先生。</p> <p class="ql-block">那晚,“哈利路亚”作为压轴曲目响彻东艺音乐厅上空,观众全场起立致意(有的还一同哼唱),曲终时掌声雷动。当音乐会指挥王瑾眼含泪花一次次返场,音乐会高潮迭起之时,我想到了她排练时说的话。“我们的歌声一定要从心底发出,这样才能向观众传递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是的,这是爱的信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期盼,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p><p class="ql-block">此刻,我也要打开心扉,写下”Love you SICL!感恩之夜话感恩"的2021版。</p> <p class="ql-block">这已是我第三次参演“弥赛亚”了(您如移步至我的美篇”弥赛亚”2017版和2019版可了解更多)。与之前相比,这次最投入。和疫情共存的三个月里,有太多令我感动的人和事。难忘,珍惜!</p> <p class="ql-block">“新冠病毒”没能阻断SICL的演出传统,SICL疫情后首演的正是唱响“弥赛亚”的感恩之夜音乐会。马革顺老先生在天之灵一定很欣慰!</p> <p class="ql-block">亨德尔出身于17世纪,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曾有过很辉煌的创作时期。18世纪40年代初,正当亨德尔处在健康和财政状况艰难的低潮期,他意外地得到了一部名为《弥赛亚》的清唱剧剧词手稿,就像来自上苍的音乐灵感,亨德尔怀着虔诚的感恩之心,足不出户,奋笔疾书,仅用了三个星期,传世之作“弥赛亚”横空出世!几个世代以来,这是被全世界传唱最多的清唱剧之一。</p> 为了让上海的听众有机会了解合唱精品,同时让合唱团员有机会和世界著名指挥和独唱演员同台演绎经典作品。以往的演出几乎都由泰斗级的国际著名指挥担纲音乐会指挥。 <p class="ql-block">疫情阻隔了国际间的交通。终于,我们大家心中的“女神”,合唱团首席指挥王瑾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在我眼里,她的指挥风格帅呆了,简直了!</p><p class="ql-block">一位早于我加入SICL且十分内行的歌友对我说,她很庆幸这次由王瑾担任指挥,我非常认同。是的,那些不辞辛劳来到中国的国际级指挥有丰富的经验,指挥了甚至不下几百场的“弥赛亚”。但地域和时空关系,我们互动机会很有限。可王瑾不一样,她太熟悉我们了,很知道如何“调教”我这样的音乐“老白”。她那超乎常人的谦卑和耐心的品质,让我这个曾经也当过老师的人汗颜!(演出海报上的王老师)</p> <p class="ql-block">王瑾的身上永远散发着一股激情且极具感染力。她幽默风趣的沟通话术常引来我们阵阵欢笑。对着男声部,她会大叫“哥哥们”,当然,我们这些“姐姐们”也怕被叫到,因为肯定是哪儿哪儿不对劲了。王老师鼓励人的方式很特别,比如,“BASS(男底声部),你们是最有气质的”!当然,不和谐的声音绝逃不过她的耳朵。在满屋飘荡的歌声里,她能听出“杂音”,并不依不饶地要把那个“杂音”制造者找出来。难怪有团员说,跟演出相比,更期待下一次排练。(排练现场的王老师。左上:啊呀,咋唱的?左下:准备好了?右:好多啦,就这么唱)。</p> <p class="ql-block">站立在舞台中央的王瑾,素颜墨服,没有一点刻意的装扮。可当她双手舞动起来时,奇妙的音乐流淌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面部表情,刚柔并济的身体移动,举手投足的频率,像一本跳动着的“乐谱”。跟着她的指挥棒唱歌,过瘾!(音乐会现场的王老师)</p> <p class="ql-block">歌友蓉蓉的朋友拍下来这段珍贵的现场视频。她说,整场音乐会,她的眼球始终被指挥吸引着。(曲目名:Surely He Hath Borne Our Grief s)</p> <p class="ql-block">整场音乐会分成上下半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上半场)由百格室内合唱团的年轻人演唱从北欧到拉丁美洲,九首不同风格室内合唱作品。让观众们享受了几乎无伴奏的美妙和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格的这位小帅哥和我十分有缘,我们“母子”相称,“臭气相投”。</p> <p class="ql-block">下半场SICL和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加入了进来,形成300人左右的宏大阵容。</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演唱英国著名当代作曲家约翰·鲁特的三首作品。鲁特的作品,旋律唯美,好听到令人颤抖落泪!用王老师的话来形容,“你们的心化了没?”(Cantique de Jean Racine, Op.11 法语演唱)</p> <p class="ql-block">合唱音乐的魅力一直都令人意犹未尽,是不可替代的。一起歌唱是人类的基本诉求,它能带给人们非常美妙的感觉,必然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生存。当你纵观合唱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你都不难发现令人难忘的好音乐。大浪淘沙,这正是当今合唱音乐中会发生的事情。——约翰.卢特。</p> <p class="ql-block">大浪淘沙冲刷下的好作品,百唱不厌。每次唱起这首"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每次都被感动,甚至红了眼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50年金婚大典时,唱诗班唱的就是这首歌。</p> <p class="ql-block">压轴的第三部分是“弥赛亚”的曲目。担纲领唱的女中音鲁云斐和男高音钮结义。</p> <p class="ql-block">一个张口温润如玉,优美的旋律像珍珠滚动着流出。</p> <p class="ql-block">一个声音高亢洪亮且情深意长,似乎在向上天诉说呼唤传颂。。。</p> <p class="ql-block">整场演出最出彩的是,一个小女孩轻盈地“飞”上舞台来,四下里静默期待。。。</p> <p class="ql-block">她打开歌喉的那一刻,wow,惊为天籁! 天真纯净的声音和歌词“the angel said "太契合了!我们接着她唱完了“Glory to GOD”,听着乐队继续弹奏结束曲,想象着天空飞翔着的天使们渐渐离去,直到最后一个也飞走了。。。</p> <p class="ql-block">演职人员退场时,观众们站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去。感谢我那50位现场朋友们,你们的参与对我意义重大。。。之前所有努力都值了!(我的大学同窗们在演出现场)</p> <p class="ql-block">演出后的派对上,王老师发表感言时潸然落泪。这里让她用朋友圈留言说话吧。“道不尽那感恩的话,唱不完那赞美的歌! 德国团友Hado要离开中国的最后一晚仍在高歌赞颂,同时这也是我们的老朋友Mag最后一场在中国的音乐会,想念已经回国的Uta,Didi,Stephen, 满希子,Alisha……排练时仿佛还看见你们的身影,谢谢你们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合唱团的老外歌友中不乏声乐老师和专业歌手。为减轻指挥的工作,他们在排练前义务为团员热身、练习发声。</p> <p class="ql-block">玛格,常年在国际学校教授声乐课。这是她退休回美国前跟我们相处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后一次参演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深情地说,“谢谢每次排练前早到晚走的志愿者们,还有台前幕后忙碌顾不上喝水吃饭的志愿者们,谢谢你们为团队为音乐会保驾护航!谢谢救场如火的演奏家们!你们能放下一切工作奔来一起应对突发情况并圆满顺利地演奏!还有太多....太多...默默支持着的朋友,在此叩谢大家”。</p><p class="ql-block">是的,每次排练之前,志愿者都提前等候我们的到来。填信息表签到、量体温,查健康码和行程码,按次序耐心引导服务。排练场内,椅子都已按要求事先摆放好,结束时再搬动恢复原样。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p> <p class="ql-block">和志愿者的“主心骨”陈莉老师在派对上。</p> <p class="ql-block">当然,最最辛苦的要数两位伉俪指挥。由于防疫的原因,排练场地限制了聚集人数。团员们被分成两批(甚至三批)参加排练。过去每次2个半小时左右的工作量,现在至少要工作六个小时以上。排练指挥Jordi 先生常常因此衣衫湿透!</p> <p class="ql-block">王瑾不仅家有嗷嗷待哺的宝宝,还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几乎把周末和晚上的时间都挤出来了。看着她连轴转,消瘦疲惫的身影,心疼!</p> <p class="ql-block">“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团员没有理由偷懒。集体排练之外,几个好友抽时间一起交流切磋。</p> <p class="ql-block">歌友Greet 帮助我们纠正法语发音。</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上海的疫情出现了状况,好担心啊。感谢上天眷顾我们,音乐会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歌友们牢牢记住王老师的话,with energe (要有力量)齐声高唱。。。(曲目:And the Glory )</p> <p class="ql-block">歌友亚凤妹妹在微信群里写道,出场上台站立时 ,看到观众席都戴着口罩,满满当当,这么多人爱好古典音乐啊!内心为之动容。耽搁了二年的音乐会,观众渴望音乐,我们渴望舞台!</p> <p class="ql-block">香香姐是老团员了,她非常感慨地说,“我们都是被经典音乐吸引、被王瑾老师和Jordi老师对继承发扬经典音乐的执着感召来的,我们一留下就是7、8年,甚至10年,我常说只要老师不嫌弃我年龄大,我希望能一直唱下去。”这也是我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遇见SICL,我好幸运。不仅仅因为喜欢合唱,她更是我的心灵家园,感受音乐至内心深处。我和SICL,像一棵树栽在溪水边,吸取着精神养料。(完)</p> <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好友赵荣及歌友群里朋友们提供的素材。爱你们!</p> <p class="ql-block">歌友安琳(左二)观后感:感恩之夜的余音尚在缭绕,你的美篇声情並茂更令人激情难已。回想与疫情共存难忘的三个月,为什么个人的困扰及纠结不值一提,仍然执着冒着风险参加排练?王瑾老师的指挥风采、音乐素养、人格魅力是SICL的魂,是我们追逐合唱梦想的支柱。当然红花绿叶相衬,Jordi 的无私奉献,还有好多志愿者的无怨无悔!爱合唱,爱SICL。</p> <p class="ql-block">歌友刘杨绚(上中戴眼镜者)说,@万花筒10 胡老师,每次演出结束,等你发布美篇是另一种期待,字里行间是一次次完整的回顾,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无一遗漏。表达的正是我们所思所想、所亲身经历的,很让人动容,是一种文字的享受,有你这样的歌友真好,值得珍藏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这次书写的美篇创下以往的阅读量记录,达到了5位数过了W。我这棵“蒲公英”被王瑾和众多富有爱心的音乐爱好者们吹出来了,还吹得蛮远。感恩!</p> <p class="ql-block">感恩之夜话感恩。“当感恩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部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我们将变得更积极,慷慨,慈爱和谦虚”。让我们共同祈祷,期待下次演出的时候,观众们不用戴口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