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结业复习与考试的学法策略 2016年5月

杨永本

关键词:初中地理 结业考试 掌握方法 精准备考 作者:李颖 杨永本 部分素材取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2016年,盘锦市将组织初中学生生物、地理学科结业考试,制定并下发了《考试说明》,考生要紧扣《考试说明》,进行精准的、系统的复习,《考试说明》规定的只是范围与考点,而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做到有的放矢。在整个地理学业考试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复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试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成熟的解题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考试心理状态。对初中八年级学生来说,结业考试是他们第一次针对升学的考试,还没有进入中考的复习阶段,缺乏相应的考试经验,往往觉得地理知识杂乱无章、千头万绪,学生对各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常手足无措;对各种地理图表,常眼花燎乱,地理名称与所在位置脱节,海陆搬家的情况时有发生,应试能力相应不足,所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是会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既掌握知识同时又培养能力,进行有效的复习,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作者以地理教师的视角,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际,针对备考和临场二个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技巧,供师生参考。 一、对照考试范围 精准复习<br>由于学业考试范围已经确立: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三节),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七章第一节和第三节、第八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九章第一节),八年级上、下全册。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大部分,复习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不必要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地去复习每一个考点。一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内容要多留意,次要内容简单看看,大体了解即可。 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br><br> 2.疑难知识点摘录法。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在会考前需要抽点时间重新拿出试题进行回顾,体会并思考同类试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反复练习,掌握同种试题的处理办法。 3.专题练习法。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做题是巩固和检测所复习知识点的一种最好方式。在每复习一个考点之后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并且这种解题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4.自我检测法。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有些内容编成“顺口溜”加以记忆,如记忆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可以这样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列表比较法。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如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对比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还有些内容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把原来零碎、分散的地理知识组织起来,让学生容易掌握。 6.图像图形记忆法。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答题时要求认真审图,认真分析图的组成要素,以及认清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做到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图中的有用信息。而且还要注意把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 地理复习的方法有很多,但任何时候都要记得把所复习的知识落实到图上,“抱着地图打滚”,这样才是有效的复习。 三、掌握应试技巧 有法可依 2.认真审题,读懂题意<br> 审题,实际上是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要求在审题中做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 3.仔细读图,看清图示<br> 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 4.精准答题,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br> 指导学生将试卷分成两次完成。首先做容易的、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培养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5.认真检查,查缺补漏<br>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知识结构图能把所学内容整理好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繁多的地理知识用知识结构图可以清晰地把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完整的体现出来。复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把知识结构图设计好,再在课堂上查缺补漏,力求抓住主干知识,以干带支,形成知识体系。随着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增多,知识树会变得枝繁叶茂,学生也会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增强学习的效果。 复习方法不可能是定法,每个人的复习方法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还是要因人、因时而改变。适合你的复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说明:本文作于2016年5月。创作之初只为当年学生备考而用,由于考试要求的变化,对现在及今后的会考不具有针对性。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