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民族自信之花尽情绽放,马岗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我是今天的讲述人张老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的是华夏复兴,衣礼携行——汉服文化。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著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旧称汉人,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绚灿的民族。上溯炎黄二帝,族称华夏,五千年文明由此展开,历至汉朝,因其强盛一时,异族始称中原华夏人为汉人,从此“汉”成为这个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名号。汉服是汉族的民族特征,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着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中国特有的标志性文化。</p> 汉服的起源 <p class="ql-block"> 汉服也不单指汉朝服装,而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直至明代,《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如果说殷商时期属于摸索阶段,那么春秋时期就是服饰发展的高峰时期了。那时候,衣服款式、种类十分丰富,主要以深衣和胡服为主。深衣作为当时的古衣之首,因上下通服,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不过,春秋时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服饰,汉服只是其中一种。经过春秋时期的服饰改革,汉服比起殷商时期来说,更加精美、端庄!</p> 汉服的发展 <p class="ql-block"> 自从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他不单单统一了度量衡,还在衣冠制度上进行了统一。而到了汉朝,汉朝官员在前朝的衣冠制度再次进行改革,重新制定了衣冠礼仪。也是从这时开始,汉服的地位才基本确定。西汉时期的服饰仍旧保留了深衣的形式,不过在款式和裁剪上进行了变更。例如女子深衣就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不同于战国时期。到了东汉,人们又在汉服上加了冠帽作为区分等级,服饰整体显得更加端庄、秀美。汉朝时期,为了搭配服饰,就连日常头饰、鞋子都要符合当时的等级规定。如普通家庭的女子日常用巾裹头,头上并无明显饰物,鞋子也是较为常见的粗布鞋,而贵族女子则插戴步摇、花钗,下穿精美的襦裙,搭配一双精致的绣鞋。严格来说,服饰在当时代表的就是人的等级,相当于人的脸面。</p> 汉服的没落与复兴 <p class="ql-block"> 满清时期,满族占据了汉人江山。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但是,汉服本身虽然在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虽然我们已经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已经不再以古代的汉服为日常服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的服装中看到汉服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许多汉服爱好者希望汉文化和汉礼回归,以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扬华夏华裳。国人开始反思并举力保护继承我国之优秀文化,以彰显中华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我们学校每年的经典诵读活动,就能频繁的看到同学们身着汉服表演节目,继承汉服文化,传承传统精华,相信汉服文化会一直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如果对历代汉服和汉服的形制感兴趣,可以观看文章后面的小视频。 </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之夏之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华夏复兴,衣礼携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