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走北京的老胡同</p><p class="ql-block"> 胡同是蒙语音译,相当于北方称谓的小巷,上海的里弄。北京原来有名的胡同过千,小胡同多如牛毛。胡同起名多依据这里居住的大户人家的姓氏,如史家胡同;有的是这个胡同原来手工作坊的产品,如东石槽胡同;有的是这个胡同的特点,如干面胡同,是运往紫禁城的面粉都从这里经过。北京最集中的地方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现在崇文、宣武两区已分别归并东城、西城区。现在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中华古文化的历史光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遵循原则。</p><p class="ql-block"> 我挺爱走胡同,边走边看,边看边想,慢慢走去,有时我真的忘记了自己走在哪里?那就是走进了历史时光隧道。我仿佛看到中华民族的先民从这里走向作坊,走向田野,走向生活的远方。我仿佛看到中华民族的英烈志士,身披甲胄,翻身上马,从这里走向沙场,去保家卫国;我仿佛翻开了一部历史的宏篇巨著,这里记录着庭院风情,闪烁着历史的刀光剑影,镌刻着中华历史前行的主旋律;我仿佛看到五星红旗在每一个门扉猎猎升起。走着,走着,我的脚步加快了,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胡同里住的大多数是老北京人,不知道是否可以称作北京土著人。有的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有的几辈人,一百年或者有更多年头生活在这里,过着平静、恬淡、不紧不慢、不急不燥的生活。他们(北京大多数人)衣着并不奢华,并不张扬,看不到显著的北京范儿。我觉得北京是海纳百川之地,大致这里的人口有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一部分是年青人,大多数具有高学历,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一部分从事三产业,社会服务(如清扫工、家政工),还有建筑工人,还有我说不清楚的其他行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人也挺辛苦。胡同里的四合院大多居住拥挤,有的一家两口、三口人或更多拥在十几平的一居室内,冬季靠电取暖,做饭用天然气罐。有许多人家没有卫生间,要去公厕。尽管如此,他们很爱胡同,很爱四合院。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尽管腾退公租房,一平方米能补偿十五万(左右)元。</p><p class="ql-block">胡同里四合院那些居住拥挤的人,日子会一点点好起来,终完会过上更加宽松、更加富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在胡同里走着。冬日的午后天气灰蒙,院落里的老槐树已落尽了叶子,柿子树枝头还挂着稀疏的红柿子,很能夺取人们的👀 眼球。西天上一轮夕阳烧的火红火红,挂在半空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1.29.晚九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