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已有3000多年历史雁门关,被称为“中华第一关”,是因为历代它都属于军事重地。在战国时期开始建立雁门关来防备匈奴,进了雁门关相当于敲开了入侵的门,这里发生了很多场战争,经过那么多年,一座雁门关简直可以书写出半部的华夏历史。</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汉高祖北征”、“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见证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坚强不屈的精神,令后辈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有一位有勇有谋的女英雄,人称佘太君。杨家男儿为大宋尽忠,佘太君的丈夫和儿子孙子都战死沙场,佘太君充满怒火,为夫为子,她决定亲自挂帅,带领杨家女将和曾孙奔赴战场,将西夏军队打得落花流水。</p> <p class="ql-block">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昭君是大汉的恩人,为了家乡甘愿牺牲,但是王昭君也无时无刻牵挂着自己的家乡,曾经提过一个要求,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王朝,回老家终老。</span></p> <p class="ql-block">从磨损的石阶,见证当年的繁华,多少烟云,击鼓上阵,战火硝烟。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战争,有数据统计,在雁门关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发生过一千七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战争,以至于你行走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会不经意的放轻脚步,生怕惊动地下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1948年毛泽东主席在赴西柏坡的途中,登临雁门关时,也曾在此做短暂停歇,并亲笔题写“雁门关”三个大字。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防御为主的历史遗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文化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p><p class="ql-block">当你站上雁门关,放开嗓子大声颂唱这首歌,这种山谷呼应,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雁门关见证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古商道,雁门关成就了晋商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名人壁位于明月楼广场,长63米,高28米,上面镌刻有历代历朝具有代表性的与雁门关有密切关系的帝王、公主、将军、文人雅士等59位,是雁门关历史文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名人壁对面的关桥两侧是24位杨家将人物塑像,均为4.5米高的花岗岩石雕,这些人物雕像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家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西侧是11位杨家男将,东侧是13位杨家女将,这些雕像向人们诉说着杨家将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久远历史。</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杨家将而修建的明月楼。一副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明月楼,明代建筑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楼身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雄伟壮观,是古代雁门关城廓北口的第一道门户。</p> <p class="ql-block">我怀着对雄关的崇敬来到这里,目睹它那苍老的容颜,触摸它那不朽的魂灵,感慨万千。一段城墙、一座关卡,只要它的存在,就有成千成万后人来瞻仰,牢记那种创造历史的悲壮和顽强,站在雄伟壮观的城楼旁边,如同走进远古的岁月,整个身心都和历史风云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雁门关最终在滚滚烽烟中归于荒芜和沉寂,但作为一段尘封的记忆,一段拥有梦想与光荣的辉煌岁月, 她将永远走进历史,傲然耸立于十万大山中,刻骨铭记在中华儿女心中!</p> <p class="ql-block">明月楼,明代建筑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楼身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雄伟壮观,是古代雁门关城廓北口的第一道门户。</p> <p class="ql-block">天险~明代建筑门高12.5m,门洞上方额天险二字为武则天写。两侧的是巍巍长城,在烽火台上饱览关内外风景,遥想古代将士征战沙场的戎马峥嵘。</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到“地利”门,上面的字是武则天所写,城门中的青石路上还能看到古代时期留下的车辙。实际“地利”两字根本看不清,所以此门没照片。地利门与天险门相对应,明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为关城东门,石座砖券,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角悬挂风铃。楼内空畅,供兵丁巡察、了望。</p> <p class="ql-block">第二关“天险”,明代建筑门高12.5m,门洞上方额天险二字为武则天写。两侧的是巍巍长城,在烽火台上饱览关内外风景,遥想古代将士征战沙场的戎马峥嵘。</p> <p class="ql-block">群英堂供奉西汉卫青,霍去病,东汉杜茂、西晋刘琨,唐薛仁贵、张公瑾、薛万彻、明徐达、陆仲亨、周遇吉、李文忠等历代专职镇守,征站雁门关内外的名将11位。</p> <p class="ql-block">镇边祠是为纪念战国时期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而建立的武安君庙,又称李牧祠,后改名为护国镇边祠,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安堂,供奉战国6位“守关第一名将”。</p> <p class="ql-block">登上雁门关城楼,遥望那茫茫群山,经过几千年的时代变迁,雁门关己失去了昔日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那残存的长城遗址,残破的城墙,都是历史沧桑的见证。在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雁门关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雁门关见证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古商道,雁门关成就了晋商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从磨损的石阶,见证当年的繁华,多少烟云,击鼓上阵,战火硝烟。</p> <p class="ql-block">雁塔始建隋代,毁于清末,2010年复建,塔高21米,为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举目四望,群山连绵,古道悠长,威严肃穆的古长城犹如一道黑色的林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然后又跃上山岗虎啸而去。</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黄河边上,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李家山村。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p> <p class="ql-block">黄土高原之上层叠的窑洞大厦,汇聚成一派浓郁的黄河风情,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p> <p class="ql-block">窑洞依山而建,你家的房顶,我家的院。</p> <p class="ql-block">相传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此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工程,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p> <p class="ql-block">东财主的家</p> <p class="ql-block">西财主的家</p> <p class="ql-block">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从风水学讲,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每年吸引着许多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p> <p class="ql-block">碛口古镇~是吕梁山中,黄河边一座古镇,山西临县的一个古渡口,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p><p class="ql-block">古时候,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转旱路,距离碛口不远,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p> <p class="ql-block">碛口古镇古时候是黄河上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商业非常发达,当地的除了农业之外,还有经商,渡船,然后将商品运往山西内陆。</p> <p class="ql-block">孔祥熙老家在山西,孔祥熙的祥记公司,当初也开到了碛口古镇。在玩繁华了二百多年之后,到了民国年间,相继修了铁路公路,黄河水运也萧条了,碛口古镇也就落后衰败了。</p> <p class="ql-block">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街台。屋檐连着屋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创。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子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3条主街和13条纵街,这里有商铺,醋坊,酒坊,客栈,镖局,当铺,银行,庙宇,戏台。</p> <p class="ql-block">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山西老陈醋中含游离氨基酸多达18种,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需,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促进胃液分泌,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血脂等。</p> <p class="ql-block">现在都成了客栈和饭店。</p> <p class="ql-block">黑龙庙</p> <p class="ql-block">碛口古镇是山西一个渡口,古时候,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转旱路。</p> <p class="ql-block">漫步“母亲河”黄河岸边,行走五里长街石板路,欣赏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晋商老宅院。</p> <p class="ql-block">推开窗,裸露着黄土的山,就在咫尺,现代与民俗装修风格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晨光下,河水汩汩的流淌,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么浓重的黄河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山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人说山西好风光》确实如此。他们的家乡或者生活过的地方都值得我们走一走,看一看,重温历史,欣赏大好河山,但是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只好踏上归乡之路。</p><p class="ql-block">祝福山西早日重振百年前雄风,祝福山西人再现当年自豪!</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