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山城” 我的第二故乡

守望

<p class="ql-block">摄影 编辑 孙承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附:工会拍 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二故乡坐落于群山怀抱之间,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因此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山城”,又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建厂 又叫711厂。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人们要离开这块眷恋的土地。往事回首,难舍难忘,美丽的家乡记载了山城人的勤劳奉献,书写了历史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见证“山城”——我的第二故乡那段美好的历史吧!</p> <p class="ql-block">  是通过和老伴儿的相识,并感谢她给我带到了这片圣土,来到了711厂,使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转折。</p><p class="ql-block"> 先是在的交换台站了站脚,后来便调到了山城文化宫。</p><p class="ql-block"> 因为技校毕业后,我就工作在家乡 通河县的前进厂俱乐部做电工、放映员,是有电工 电影放映证的。</p><p class="ql-block"> 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是当时的陈主席到交换台找的我,说大喇叭不响了,是林大斌子给我找了一个纸盆的电影音箱上的喇叭,解决了职工下班吹号的问题,当时的广播员是李莹,调到文化宫也要感谢工会的陈主席。在山城文化宫一干就是三十余年,发挥了我的特长,丰富了我的爱好,很开心快乐。退休前期,由于文化宫的解散,到车间干了两年,也知道了航弹长的啥样,很圆满。</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厂工会、文化宫的一些老同事,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已年迈,感谢他 她们有过的帮助,我永远祝福他们幸福美好!</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照片,那个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我也是东拼西凑买了一个变焦头的海鸥相机,那是一个胶卷年代,记得我的这组照片还拿到总厂展示过,是工会洗的 很大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来的时候工厂的领导是林厂长,大家都叫他老林头子,那个时候工厂的效益非常好,相应而来的职工福利待遇也优厚。大会战的时候工人们昼夜奋战,吃在车间睡在车间,铸就了“建成精神”,谱写了辉煌的业绩。如今这一代人都已退休,祝福他们晚年幸福!</p><p class="ql-block"> 而我拍的这组照片是任厂长在任的时候;绿地荷塘、山城公园、室外泳池、招待所的改造、文化宫会议室的装修...美化了山城家园,使得小小的山城更加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任厂长卸任后,绿地里的那几株点缀的美丽的“塔松”和家属区道两旁名贵的松柏也都不知了去向,留下的只有那片肥绿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是我在文化宫的二楼会议室拍的</p> <p class="ql-block">这棵树记载了山城的沧桑,大概是山城的镇宅之树吧,据说工厂专为它入了会,是保留还是伐掉,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棵老树,苍劲婀娜,虬枝茂盛,也是山城的一道风景,后来又给它的婉臂处用水泥柱做了支撑,便永远的保留了下来。而这座小房做了二年的维修部便拆掉了,改做了绿地,美化了山城。</p> <p class="ql-block">厂正门广场的西侧,原来是独身宿舍,来自各地的职工有好几百号人,有当兵转业的,有技校毕业的,有大中专分配的等等,到食堂吃饭要排队,专有个后勤部,做饭的也大多都是大集体员工,很是热闹。后来家属区盖了简易楼房和山上平房,青年男女们也都渐渐的成了家。再后来这里便成了工厂的招待所,取名为第二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恬静优雅的人行小路</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桥连接着工厂职工的命脉,是工人上下班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严寒与酷暑,都以它那完美的姿态 在那里静静的守候,就连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蔓延,也没有使它动摇,梦里寻你——家乡的小桥。</p> <p class="ql-block">我大概是八八年和马玉民主任一同来到文化宫的,当时电影行业还是很热络的,三天五天就会上映一次,大多都是小车班的司机去电影公司取片。那个时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看电影,也时常的联系附近的学校包场,充分体现了文化宫在一个企业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化宫独特的地利的优势,也是迎合市场,适应时代 多项开发;台球厅、舞厅、录像厅、二人转小剧场等,着实的火了一阵子,也从中受了益。</p><p class="ql-block"> 每天你会看到,跳舞的一群人,看录像的一群人,看二人转的一群人,总是各有各的那一些人,还从不“混搭”,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记得我是在篮球架上拍的。那个时候工会经常组织活动,这是各车间在进行拔河比赛,文化宫的台阶上坐满了人群。</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城的秧歌队,山城的人 都会记得那一段壮观的场景,也会记得那些辛勤奉献的秧歌领头人,也会记得在职工运动会上表演 那宏大的场面,给山城带来了喜庆,给山城人带来了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幸亏有了记载;这是97年香港回归时,在文化宫的楼上燃放礼花的场面,礼花还是我在绥化烟花厂买的。礼花点亮了夜空,照亮了山城,举国同庆,国富民强。</p> <p class="ql-block">每年都要在文化宫开几次全厂职工大会,有的时候是组织看电影,有的时候是组织看节目,除了各车间自编自演的节目外,还常请来黑龙江省曲艺团来工厂演出。年终的总结表彰大会是必开的,会后都要招待一场电影,我便放下银幕,关掉场灯回到放映室放映电影,可惜没有留下放映座机和文化宫大厅的照片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  这是职工运动会的场面,历届的运动会都是在子弟中学的广场召开的。头一天就搭好台子,划好跑道,就像过节一样,大家都兴高采烈。说来也巧,老天总是在这一天给山城人一点“滋润”。</p><p class="ql-block"> 我刚来到文化宫的第一年就赶上开运动会,对当时最先进的“百威音响”都十分陌生,老式的扩大机也连接的不是很理想,可领导和同事们都给我支持和鼓励,我既感动又无助。到了隔年的运动会,我将百威音响和150瓦扩大器并用,挂上二个高音大喇叭,这样音箱的低音浓厚,高音明亮清脆,声音送出去老远,领导很高兴,我也很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扛着摄像机的是职工医院的刘砚石大夫,他不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也是爱好广泛,义务的为工厂做了很多工作。很多年前就回到了上海,现在也有七十多了。我的影集里有很多和他一起合作的照片,让我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往事,谢谢你刘哥,祝福你幸福!</p> <p class="ql-block">这是运动会的宣传组,他她们以明亮的声音为运动会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青春不负韶华,三十多年过去了,你们都好吗!</p> <p class="ql-block">和女儿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文化宫广场华灯初放,快乐的山城孩子们在灯下憧憬着未来。</p> <p class="ql-block">  每当节日的时候,文化宫的“礼花灯”就要点亮。</p><p class="ql-block">这个“礼花灯”的落成可算是个工程,是仿造继电器的礼花灯制作的,人家继电器是这方面的专业,又不提供技术,而工会主席又一定要搞,只能采用笨拙的技能。记得当时陈主席刻意开车带着我们去看的,我做为整体设计,五车间的杨永春师傅作为电气控制部分设计,由四车间整体加工,由工厂的吊车和转运线的工人用绞盘立起。15瓦彩色灯泡大概用了一千多个,最难做的就是控制器的设计。以彩灯控制器的控制程序为基础,带动大功率可控硅最后使灯泡点亮。</p><p class="ql-block"> 起初还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时间久了便都成了白色了。</p><p class="ql-block"> 礼花灯的亮起,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山城,周边的村屯都可以看到,也是山城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礼花灯设计、施工、安装人员。</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化宫脚下的凉亭,是建厂初期就有的,是老厂长 林吉祥在任时建造的,像这样的亭子北山的山上有四个,据说硬是用人拉肩扛的形式运到上顶的,给后人留下了美好景观。每当端午踏青时,人们在山中相见打招呼都说:“你走到了哪个亭子...”。</p> <p class="ql-block">这群高大的 遮光蔽日的杨树是文化宫东脚下,铁道东角,子弟小学大门口旁的杨树林,枝繁叶茂,笔直的嵩入天空,我是躺着拍照的,自觉得很美好,所以一直保留。后来这些树木也都被罚用了,再后来变成了自留地。</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工厂的时装大赛吗!具有创意的延伸到座席的T台,舞台的美工设计,灯光音响的衬托,靓丽大方,端庄典雅的倩女们的时装表演,振奋了山城人的精神,给山城增添了美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山城人的大合唱;也时常在党的生日,国庆节日等节庆的日子里在文化宫上演。</p><p class="ql-block"> 以尚进为首的山城小乐队,给工厂带来了欢乐。有时我也跟着,为他们提供音响,排练时意见不统一 各抒己见相互争议的场景也在我脑海里涌现,哈哈!挺有意思。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用的什么乐器我现在还都能记起。</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学雷锋义务服务一条街”的活动吗?各个车间都踊跃参加,有磨刀磨剪子的,修理自行车的,焊盆焊碗的,修理家电的,大夫义诊的等等,老伴儿是被服的裁剪,她回忆说:每次活动都有来剪活的不间断。</p> <p class="ql-block">文化宫的二楼会议室</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厂工会经常组织各种游戏活动。</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有一段时间是舞厅最火的时候吗?那大概是97年前后,工会指派我做了这项工作,前期的部分投入也都是我个人的。整体的灯光设计和施工也是我做的,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们七栋楼的老邻居们帮了我很多的忙...也还是要感谢工厂的。我更要感谢的是后期的高首荣主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工厂改造期间文化宫二楼会议室改造后的装修,大概是99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通过工厂对“二招”的改造和装修,使我掌握了家装的技能,我也要感谢当时的任厂长。</p><p class="ql-block"> 由基建的王柏林领队,以我为主和基建的工人们在完成了“二招”的室内外装修后,装修了这个二楼会议室,将我原来舞厅花池等凌乱的装饰全部撤掉,变成了干净利落,简约明亮的会议室。将近大半年的业余基建工作,我感谢工厂,感谢领导,也要感谢王柏林,虽然他还有一些工钱没有给我,就当我交学费了。</p> <p class="ql-block">山城人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山。每年的端午节都要来秀丽的山峦走一走,嗅一嗅青山的神气,就连远离这里的大城市人也来这里入住踏青,家乡的山啊!你留下了山城人太多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端午节您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曙光还没有探出山脚</p><p class="ql-block">踏青的人群早已布满了山腰</p><p class="ql-block">惊醒了路旁沉睡的花草</p><p class="ql-block">打扰了林中梦香的鸟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漫山遍野的奔跑</p><p class="ql-block">大人们在芊芊莽莽草丛里寻绕</p><p class="ql-block">晶莹的露珠早已浸透了衣角</p><p class="ql-block">一簇簇的艾蒿映着游人的微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彩的葫芦插着艾蒿在门窗前悬吊</p><p class="ql-block">守护家门渴望平安这是亘古的祈祷</p><p class="ql-block">粽叶里的馥郁那是糯米裹着的红枣</p><p class="ql-block">品一枚禽蛋滚动出天地人之美——道一声端午节您好!</p><p class="ql-block"> 2015端午随笔</p> <p class="ql-block">进入工厂家属区的“龙门架” 两侧是一招、电视台、退休办。</p><p class="ql-block">工会吴师傅退休后,我便担起了所谓的美工,没有老师傅美术字的功底,但有现代的科学技术。第一招;电脑打字,幻灯投影。铁板刷上红漆,白漆描字,规范工整。第二招;电脑选字,大型打字机打在图纸上,用复写纸誊写在彩钢板做的宣传板上,要点是排版要准确。</p> <p class="ql-block">天寒地冷,记得“八荣八耻”大概写了半个多月。</p> <p class="ql-block">进入数码时代,便有了数码相机。</p><p class="ql-block">这是2011年4月27日(这就是数码相机拍摄的信息)工厂举办的春季越野、拔河比赛活动。这个时候大多的老工人已退休了,工厂的在职员工从最初的两三千人变到了不足千人,一些领导也退了二线,年轻人充实了工厂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放风筝</p> <p class="ql-block">在老领导的关怀下,一批年轻的干部在不断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这些照片是我在一号门的楼上用长焦拍的。</p> <p class="ql-block">荷叶满塘,荷花淀放。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荷花池塘,碧绿幽香永远不会忘。</p> <p class="ql-block">每年这里都会引来外地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赏花拍照,游山玩水,“二招”也便成了游客入住的客栈。燃起篝火,跳起舞蹈,礼花漫天,歌声飞扬,好一派大美山城!</p> <p class="ql-block">  《荷塘》</p><p class="ql-block">遥看荷塘碧玉妆</p><p class="ql-block">百紫千红万人赏</p><p class="ql-block">满池翠蓬照不透</p><p class="ql-block">惟有戏鱼水中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4年有感于上班的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工厂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山林吐绿,百鸟争鸣,小河流水,田野生辉,一派生机勃勃,家乡的山 家乡的水,家乡的花草树木像画一样美。</p> <p class="ql-block">丁香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枝头吐绿发芽</p> <p class="ql-block">山野花斗艳</p> <p class="ql-block">山峦起伏,云雾莽莽。</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山不是很高,你可顺着文化宫与子弟学校的山间小路,或是北山平房都可以上山里尽走,也可以数着凉亭走。踏步在这山林的小路间看晨起日落,感受青山的气息,大自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到了夏季,翠绿山间,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招待所的后边,职工医院前面的人工露天游泳池,这些孩子们如今也都立业成家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外的幼儿班、托儿所。最早的托儿所是在厂里的,我们的孩子都是在厂里的托儿所长大的,后来也大概为了方便挪到了厂外。看到孩子们可爱的样子我便拍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小菜园山城人几乎家家都有,享有绿色,享受快乐!这就是得天独厚的山城 给这里的人带来的优越感,人人生活的都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到了秋天,不用去景区就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枫叶。大山也会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宝藏;最属抢手的就是山葡萄酿酒,还有那一筐筐的山蘑菇,山里红、山核桃等等,忘说了;还有春天的山野菜。</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在山城公园拍的。</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山城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北国风光,瑞雪兆丰年,洁白美如玉。</p> <p class="ql-block">山城大街也常会看到美丽的树挂,一出家门就会看到雾凇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还是那个山,还是那条路,从春天的绿装到秋天的五彩装,而到了冬天便披上了洁白的圣装,走在雪做的林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里,无不感到大自然的造化,山城的美。</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夜是那样的恬静美好,如梦如幻。你可以独自走在夜色的天底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p> <p class="ql-block">  最属难忘的还是山城公园,它是山城人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去处。一年四季人们在这里散步锻炼。</p><p class="ql-block"> 我好奇的度量过,绕公园的最外圈走一圈大概是一里地,所以人们都已在公园走几圈为一天的锻炼标准。</p><p class="ql-block"> 我在家乡时,在我的笔下就写了一篇赞美《山城公园》的散文</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小树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健身器材</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健身操气氛热络,舞乐飞扬。</p> <p class="ql-block">  我要重重写上一笔的就是我们的子弟学校,数年来,为国家送出了不少的人才。每年都有考上阿城重点高中的,并有考取清华北大的学子,以及上海复旦、浙大、哈工大等等,国家重点大学都有我们711山城孩子们的身影。战斗在山城子弟学校的老师们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使得桃李满天下,谢谢你们辛勤的付出!</p><p class="ql-block"> 山城的孩子学习勤奋刻苦,山城的人们勤劳拼搏向上。走出这里的山城人永远不会忘记这片美丽神圣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山城的职工医院也有它辉煌的一页。最初这里的大夫很多,护士也很多,有院长和护士长,科室也很齐全,内科、外科、儿科、牙科、五官科、化验室、手术室,不亚于一个县城的医院。从山城里长大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在这里接生的,我老伴儿阑尾炎手术就是刘大夫给做的,在那个年代像这样的接生手术也都不用花钱的,连饭都很少吃,真的很感谢你们的高超医术和医德,也再次彰显了山城人的奉献精神。(院长陈姐经常去哈市取药定药,也时常的叫着我们,去市里买些衣料等,小车班的赵师傅开车)现在这些老大夫也都是六七十岁了,山城人永远祝福你们安康幸福!</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医疗也都社会化了。后期这里变成了养老院,只有一两个大夫也就成了卫生所了。</p> <p class="ql-block">山城浴池 给山城人带来了莫大的福利,起初职工是不收费的,后来改造后象征的收了费,有泡澡,有淋浴,有汗蒸,也有搓澡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走过的山间小道,也留下了更多山城人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朝阳映照下的群山环抱的云雾缭绕的我的家乡——山城</p> <p class="ql-block">日落夕阳,静美山城。</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四号门的上面,煤气站旁边的河塘,幽幽曲靖。</p><p class="ql-block"> 沿着这个地方顺着铁道往东走大约一公里处还有工厂设立的安息殿,我还代管了几年。</p> <p class="ql-block">过董家屯后,进入711厂区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宝安屯的南大地,厂子的四号门处拍的。</p><p class="ql-block">720/717楼 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通往董家屯的铁道上拍的</p><p class="ql-block">718/719/721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董家屯和山头的大地上拍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附近村庄的大河,说它是一条大河就是比小河大一点,也叫山头大坝,是上游红星水库下来的支流,汇于阿什河。山城人也常来这里玩耍,打鱼捞虾。记得我们当年七栋楼的人年轻好胜,来过这里野餐,也很有一份情怀。</p> <p class="ql-block">这是家乡的“小桂林”,距山城13公里处。</p><p class="ql-block">我还要说一个快乐的回忆;那是工会人员最多的时候,宣传口和插转台都归厂工会。大家组织了一次野外炊烟旅游大会餐,大概有三十多人参与,大车小辆的,拉着锅碗瓢盆,挑着水桶,带着砖块搭炉灶,买了一条狗,就来到了有山有水的“小桂林”。带了网 打了鱼,爬了山 下了水,玩的开心,喝的痛快,促进了工作,增进了友谊。</p> <p class="ql-block">这是工厂的“五七”,也叫大集体,有一套完整的体系。那一代人为工厂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电焊的,种地种菜的,做冰棍的,被服的...。一段历史记录了一段奋斗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这条铁轨连接着工厂的命脉,承载了山城人的情怀。它弯延地穿过家属区,横卧在文化宫脚下,记载了山城的沧桑历变。据说当初建厂时没有公路,只能靠这条铁路线运送职工的来往。那个时候都称之为“亚沟”,因为需要先到亚沟坐这样的火车皮来到工厂,车厢也是装货的木板式的车厢,冬天里那种冰冷刺骨的感觉也是不言而喻的,家属房也就那么几栋。后来是工厂带领着广大职工修建了公路,家属区也逐渐的扩大。</p> <p class="ql-block">山城家属区山上平房</p> <p class="ql-block">年年都要给山上的平房运送取暖煤,这是我的三弟,大家都叫他“亮子”。也是为人诚实,工作吃苦耐劳。至从入厂后就考入了机车队,一直在开铲车和推土机,坚持下来的也只有他一人。</p> <p class="ql-block">山城家属区山下平房,“五七”院里,家属区锅炉房。</p> <p class="ql-block">山城大街,十字路口,打车处,客运车站点。一条街饭店,小吃,小商店,邮局,储蓄所,街道办,煤气站。</p> <p class="ql-block">山城家属区简易楼房</p> <p class="ql-block">山城大街十字路口中心小市场</p> <p class="ql-block">市场里的小商户。</p><p class="ql-block"> 使我一生难忘的是家乡的味道,大范姐烀的猪头肉久吃不厌。</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有了集市,就在我的房门口,每周一次,很是热闹,给山城的人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带来了生计。</p><p class="ql-block"> 常做生意的都很懂规矩,占用我门前的多少都会给点费用,我也会在这一天多卖些东西,卖的最多的就是方便面,烧好了开水给他们泡上,这时我却感到,这些人(跑集的人)也真是很辛苦,...这就是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以上的这些照片都是2011年初春拍的,那个时候就听说有动迁的消息,为了留下山城家属区的记忆,我从山上山下走了一圈拍下了这组照片。</p><p class="ql-block"> 一晃十年了,终于搬迁了。无论走到哪里,忘不了的是家乡的山 家的水,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美味,魂牵梦绕的山城大街,半生缘的711圣土。</p> <p class="ql-block">  自从来到711厂我就住在这个小屋,一住就是三十一年,姑娘就出生于这个小屋里。后来又买了隔壁,做了杂货店,有着不解的情缘。</p><p class="ql-block"> 房屋虽说不大,好在是楼房。和老伴儿结婚时就赶上工厂分房,是当时的李厂长(为姑爷儿)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政策,我才借着老伴儿被服组长的名义分到了楼房,也是我最中意的把一头,当时我特别高兴。没有体验过山上平房自己烧煤取暖,上大厕所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年“五一”节姑娘带回的照片。这些在这里生 在这里长的孩子们,如今已工作在祖国各地,在班长的倡议下,有的远隔江南塞北,怀着一颗思乡的心回家乡探望,看一眼昔日书声琅琅的教室,看一眼培育他们成长的老师,看一眼养育他们的山城。</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在身边长大的孩子感到十分亲切。</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时光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见证的朝生暮死,满目新生,而山城家园就是我人生最美的邂逅。与时光而言,我是过客,悠然而往,随遇而安,你与我,则是最美的遇见,用心而眠,一梦百年。</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离开家乡已有六年多了,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故土,思念着那伴我生命的老房子——</p><p class="ql-block"> 山城!我的第二故乡,愿我的工厂再创辉煌业绩,愿那隅宝地永远山花烂漫,愿那片圣地永远留在山城人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撰笔</p> <p class="ql-block">这段小视频是我门的孩子作的,“石头爸爸”就是同我姑娘一起长大的同班同学,里面做菜的师傅是她们同学的爸爸。片子作的很有情怀,把它放在这里作为收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附页:</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如今的山城已成为往事。</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七栋楼群里发出的四个小视频,我把它组合起来放在这里,因为怀念,所以牵挂。并把她们的语音整理,献给那些曾经为山城奉献的人。</p> <p class="ql-block">一寻思起来真是酸甜苦辣都有哇,就说修咱们那条道吧,起早贪黑的修哇,还有文化宫啊,哎呀妈呀,一干就是大半宿哇。修文化宫的时候我最有亲身体验,那是搁五栋楼住呢,哎哟我的妈呀,给两个花卷儿,两个就是两个,就是那个细粮饭票儿吧,到那个食堂,那时候没有大米饭,细粮就是花卷儿,修那个文化宫,起早贪黑的,哎呀妈呀,那文化宫凳子都是俺们检验干的,一伙一伙的,那小螺丝啊,都是我拧的,上那凳子,那底下后边儿的,哎呀妈呀,这都是检验干的活儿。</p> <p class="ql-block">我是七五年去的,那时候就老五栋楼,123栋住人儿,四栋五栋里边儿还没装呢,还有几栋大平房,剩下什么七栋楼啥地都没有呢,那个七栋楼前面儿是一个洼地,水坑子里面儿乱七八糟的,就是长一些树,这都一点儿一点儿建那么好,完了,现在叽里咕噜全扒了,看着心里不舒服。</p><p class="ql-block">我七六年参加工作,76年12月就在那儿,一直到现在,几乎就没离开呗,这才离开几年啊。我原来 来的时候儿就是南边儿 咱七栋楼那边儿都是大苞米地呢,高粱地,整个道南一个房子都没有,就是最早那个道南于二家有个小平房儿,那盏 咱厂子有一个水泵儿都没有房子。后来都盖起楼了,都变成家属房了,现在又都扒了,哎呀妈呀,一瞅心可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