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也是土木工匠之祖师、建筑师之鼻祖,被誉为“百工圣祖”。 而“鲁班在滕州的传说”却传遍了神州大地,鲁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授相传,现已形成一个有物质相印证的完整体系,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班堤就是在滕州保留完好的非遗之一。 在滕州市界河镇的北界河村,有一座东西石板大桥,桥的东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鲁班堤”。2008年4月被滕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鲁班堤”的来历,多少年来一直流传着“金山、银河、三千滚明珠”的动人传说。 界河,东起邹、滕间的丘陵,西入微山湖,其水清沙白,原名叫作白水河,是为“银河”。 明朝万历年间,邹、滕两县以河为界,改名为界河。界河镇是河边一个小古镇,历史上是乾隆屡下江南的必经之路。 《鲁班堤的传说》,讲的是鲁班看到周边五河之首的界河每到夏季山洪暴发,水流湍急,为害两岸,鲁班就利用碌碡在界河岸边砌垒了堤坝。 山有山的品性,河有河的脾气。现在邹、滕两地交界的那条界河,两千多年前叫白水河。白水河心胸狭窄肠子弯,脾气大着呢。夏天只要山洪一下来,就摧枯拉朽、拔树倒屋,年年两岸受伤害的人畜不计其数。鲁班来到白水河边,他心想:木朽了能用来雕花、铁弯了能够取直。它河水是软的,我的锤子是硬的,难道就不能“规矩规矩”它吗? 一天,南河崖上卖羊肉汤的王二,起五更赶集去买羊,迎头遇见从东山坡上下来一群白花花的绵羊,个个腚大腰圆。顺着河筒子拥来。王二贪心,上前逮着一只,抱上就往家跑。越抱越沉,越沉越跑不动,害怕赶羊的追来,连歇都不敢歇,累的张口气喘,满头大汗。王二好不容易把羊抱到自家大门口,天明一看,是个碌碡。王二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下。 王二越想越纳闷,跑到河边一瞅,北岸看林的老头正东眼西眼的找什么,一问说是五更天,见有人滚着三千滚明珠,到了这儿不见了。老头说的那赶珠人,竟和王二看到的赶羊人,长相一模一样,很像白天在河边站着的那个石匠。二人不死心,沿河往下找。找着找着,一看白水河的牛梭头湾一夜变直了,排排碌碡垒起了齐刷刷的大堤,城墙似地护住了岸边的村庄。 二人没见过这阵势,一遍一遍的来回数,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个碌碡。数来数去都是两千九百九十九。老头说:“不对呀,当时我数的,不多不少,三千个滚明珠呀,怎么少了一个呢?”王二脸红了,说:“我抱家去了一个,放在大门口了。”“五更赶羊”,如果说是王二看花了眼,那被乡亲们立碑刻石的“鲁班堤”上,至今犹存着整整齐齐的二百一十五个碌碡。如果说是看林老头没看花眼,那鲁班他咋有这么大的神功哪? 之所以用碌碡砌垒,因为圆形的碌碡不仅便于从山上滚运,更因为碌碡的圆形状带有弧度,能够分解激流的冲击力,减缓水流对堤坝的损坏。 传说中的“三千滚明珠”,指的就是界河岸边用碌碡砌垒的“鲁班堤”。相传很久以前,有人半夜里听见外面“咕咕噜噜”的响个不停,起身一看,大路上滚来一个个合抱粗的“夜明珠”,“夜明珠”后面跟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天明时人们出来寻找,但“夜明珠”已经不见了,河两岸一夜之间却立起了三千多个碌碡,这就是被称为“三千夜明珠”的鲁班堤。 白胡子老头和“夜明珠”当然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事实上是鲁班率领众多工匠在附近的“金山”上采石做成碌碡,并砌成了两岸的堤坝。鲁班用超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打造了这举世无双的变水害为水利的工程,比李冰父子造都江堰足足早了200多年。然而,古往今来一直呵护着界河两岸人民的“夜明珠”,至今仅存215个。 站在桥头上,俯瞰南北,河水几近干涸,滩涂上已栽植了树木,有村民们在放牧。古界河的恢宏气势已不再现,唯有东西两岸的“鲁班堤”依稀可见,现存的碌碡,呈圆形青石,它上下两层交错排列,连接处的混凝灰沙,已风化为钟乳石状,缝隙里已老树伸出,根枝盘错,木石相依,它饱经沧桑,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创新和创造精神。 古界河的恢宏气势已不再现,唯有东西两岸的“鲁班堤”依稀可见,现存的碌碡,呈圆形青石,它上下两层交错排列,连接处的混凝灰沙,已风化为钟乳石状,缝隙里已老树伸出,根枝盘错,木石相依,它饱经沧桑,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创新和创造精神,不禁为之震撼。 有句古语言道:“灵,灵不过灵山;巧,巧不过鲁班”。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能给后世子孙留下如此丰硕科技成果的,鲁班是第一人;能留下无数深入人心、誉满天下的美好传说的,鲁班也是第一人。 鲁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属于滕州人民为之骄傲、自豪而亮出的一张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年开启能工巧匠金银币系列项目,第1组中包括5克金币和15克银币各一枚。中国金银币在方寸之间以精工之美,体现工匠精神,传承匠艺匠心。5克金币与15克银币的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5克金币背面图案为鲁班锁、鲁班堤,配以木工工具装饰图形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能工巧匠‧鲁班”中文字样及面额。 鲁班不仅造出了碌碡,还发明了石磨。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麦等谷物加工成粉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磨。在那之前,人们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为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无疑是古代粮食加工技术的一大进步。 直到饮食日益多元化、加工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放眼全国也只有山东南部的滕州人还乐此不疲地顽强保留着用石磨把小麦磨成糊子,再把糊子摊成煎饼的古老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鲁班故里在滕州的又一份证据了。 鲁班的发明创造,传说中的就有锯、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诸多木工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工具的发明不仅大幅减轻了劳动的强度,而且明显提高了劳动效率,改进了工艺水平。据《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楚”,“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墨子·公输》还曾记载,“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可以用来攻城。可见,说鲁班是当时的军事科学家实不为过。《墨子·鲁问》又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或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吧?千百年来鲁班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化身,民间传说和后世记载多少或有溢美之辞,但在《墨子》这部哲学兼科学的著作中,墨家后学关于墨子这位同乡好友的叙述当是不折不扣的信史。<br><br> 春秋战国时期,滕地处于鲁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由此往南的老子庄子谈道论德,是一种无为的潇洒。由此往北的孔子孟子崇仁尚义,是一种恪守的执著。滕地的鲁班和墨子提倡技术和科学,代表的不是一种更为积极更为务实的生存智慧和发展本能吗?<br><br>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鲁班的高超技艺启示后人的是循规蹈矩的严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鲁班的众多发明启示后人的是革故鼎新的勇敢。祖师爷也好,发明家也好,鲁班说到底还是一个打工者,一个手艺人。在我们以民为贵的历史传统里,在我们以人为本的当代理念里,表达的都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知识的褒扬。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实在应该更多地去认识工匠始祖鲁班,去了解鲁班故里滕州。 鲁班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也是土木工匠之祖师、建筑师之鼻祖,被誉为“百工圣祖”,是我国各行业的行业神,是与“科圣”墨翟同时代的平民圣人,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所尊崇。 俗话说“天下无处不鲁班”,鲁班的传说传遍神州大地,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鲁班被滕州民间尊称为鲁班爷,据传诞生于滕州灵泉山下。鲁班艺成之后,游历于中国大地上的百姓之间,传技授徒,造福八方百姓。其实鲁班原不姓鲁,而是姓公输名般,之所以被后世称为鲁班,与他的出生有关。 鲁班的出生地为滕州,滕州于春秋时期为小邾国,仅距鲁国中心几十里之遥,是鲁国的附庸。 鲁班出生时,其母梦见其父正搬动一巨大石磐,鲁班降生后得以石磐的奶名。当时滕州方言中的“磐”与“班”音近,所以民间百姓记准了公输般是鲁国人,奶名叫小石磐(班),沿袭下来就称之为鲁班了。 鲁班身上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建筑、机械制造、民间工艺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发明了木工用具鲁班尺、斧、刨、钻等,墓葬用具机封,农业用具石磨,军事武器云梯、钩强,仿生机械木鹊、木鸢、木车马、木人等,并在建筑和雕刻方面贡献很大。从流传至今的鲁班的各种传说中,人们除了可以看到他的一些传奇故事外,看到更多的是他超人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如《鲁班堤的传说》,讲的是鲁班看到周边五河之首的界河每到夏季山洪暴发,水流湍急,为害两岸,就利用碌碡在界河岸边砌垒了堤坝。之所以用碌碡砌垒,因为圆形的碌碡不仅便于从山上滚运,更因为碌碡的圆型状带有弧度,能够分解激流的冲击力,减缓水流对堤坝的损坏。 在界河镇,多少年来一直流传着“金山、银河、三千滚明珠”的动人传说,其中“三千滚明珠”指的就是界河岸边用碌碡砌垒的“鲁班堤”。 传说很久以前,有人半夜里听见外面“咕咕噜噜”的响个不停,起身一看,大路上滚来一个个合抱粗的“夜明珠”,“夜明珠”后面跟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天明时人们出来寻找,但“夜明珠”已经不见了,河两岸一夜之间却立起了三千多个碌碡,这就是被称为“三千夜明珠”的鲁班堤。 白胡子老头和“夜明珠”当然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事实上是鲁班率领众多工匠在附近的“金山”上采石做成碌碡,并砌成了两岸的堤坝。鲁班堤这一发明,比李冰父子造都江堰足足早了200多年,可惜的是,由于后人对其缺乏必要的保护,古往今来一直呵护着界河两岸人民的“夜明珠”,至今仅存2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