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桂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喜欢白纸上码字,石头上刻印,宣纸上泼墨。出版有散文卷《去看天边》。</p> <p class="ql-block">一、说不尽的鲁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那场大革命,给了鲁迅一个本色出场的机会,成为新文学第一大腕。他的头像摆在世界文豪画廊中,不丢中国人的脸。</p><p class="ql-block">俄国人能摆出托尔斯泰,美国人能摆出海明威,法国人能摆出雨果,英国人能摆出哈代,印度能摆出泰戈尔,中国能摆出鲁迅。鲁迅先生有泰斗相!文气逼人但不嚣张。萧伯纳称鲁迅样子很好看,鲁迅说,我是越老越好看!</p><p class="ql-block">画鲁迅可用重墨,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将西方的五彩缤纷比下去。中国文学馆要摆放鲁迅的雕像,就是切割黑色的钢板焊接而成,而且方正全无圆角。</p><p class="ql-block">其实鲁迅很懂得圆滑,也有人称他为世故老人。他提倡堑壕战,不搞赤膊上阵。</p><p class="ql-block">我看过许多回忆鲁迅的文章,只强调他斗士的一面,忽略了他风趣的另一面。一件事,一句话,从鲁迅嘴里出来,就幽默得紧,其它作家很难出其右。比如鲁迅挖苦某些人廉价的同情,那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年轻的郭沫若曾一度陷入生活困窘,鲁迅写道:“有人挑同情一担,访郭沫若,见郭穷极,失望而去。”</p><p class="ql-block">鲁迅极善戏谑,就连送本书也要开个玩笑,给刚结婚的川岛送书,他写的便条:“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抽出一只手来,接受我这枯燥乏味的《中国小说史略》。”给人一种温暖亲昵!那种仁厚与调皮,一个智力和感受力过剩的人才会随时随地来个幽默,给自己制造一点快感,却并不伤人。</p><p class="ql-block">我们通常只看到他犀利与深刻,却没有看出他好玩的另一面。画家陈丹青说,好玩,不好玩,甚至有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一点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轻松的,豁达的,游戏的。可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p><p class="ql-block">鲁迅回忆人的文章,又来得深沉,深沉得让你掉出眼泪。他回忆范爱农、韦素园、柔石、刘半农、刘和珍,就比别人回忆鲁迅的文字不知精彩多少,既深刻,又深情,看后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我看郭沫若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作家群里,郭沫若算一个美男子。他长得帅,又赋予他那么多的才华,老天爷为了公平,在他的听觉上狠狠地打了折扣,他不得不与助听器伴随一生。一条线从他耳朵上垂下来,居然无损他的形象,反而更突显他学者风度。</p><p class="ql-block"> 他写诗,写小说,写剧本,研究甲骨文,考古,都著作宏富。是学者,是书法家,是中国新诗的拓荒者。他的诗集《女神》,紧跟潮流,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蔑视传统,勇于创新,开阔了新诗的题材领域,自由、多样了新诗的形式,摆脱了一切羁绊自己的格式,新诗史上,他是第一人,奠定新诗的历史地位,竖立起新诗史上第一座丰碑,集中地、强烈的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p><p class="ql-block"> 他的散文狂放随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也有鲜明的特色。有人说他书法有骨,做人无骨。这不是正确的诠释他。他写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战斗檄文,总是置身于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浪尖上,大呼大叫,天马行空,敢怒敢骂,不含蓄,也不隐晦,而是一团熊熊的烈火,一阵咆哮的狂风,一股汹涌的巨浪。新中国后,他也伤了一些人,深受其害的有沈从文……</p><p class="ql-block">他是社会活动家,而且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加者。对于写文章的诀窍,他讲了七个字,实则一个字也:改改改改改改改。这七个字只有他用四川口音抑扬顿挫的念出,方感到韵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长沙马王堆挖出的西汉轪侯古墓,女尸历经两千多年不腐,其陪葬待遇之高,直逼皇亲国戚,谁也说不清轪侯的身世,唯郭沫若能说出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以捷才称,他游览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处都能留下吟咏,到了新时期,这些诗、文、墨宝,竟能给当地带来旅游热点,赚取银两搞活经济,郭沫若价值大矣哉。</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陪同周恩来去重庆,从湖北武汉取道207国道,途经湖南澧县留宿一夜。在他的巨著《洪波曲》一书中留下记载:惊奇于澧县洗脸不是用的陶器是木脸盆,大街是用青石板铺成,以致夜晚踏出的足音传出去很远。还饶有兴趣地同周恩来去桃花滩看桃花,奇怪于这里并无桃树。</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这两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若能树碑塑像,不也能为澧县带来亮点、热点,不也值得骄傲吗?</p> <p class="ql-block">我所知道的茅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看见茅盾的活动影像,是在文革的鼎盛时期,那是新闻简报。他接待外宾,从天安门翘角飞檐建筑里走出,其装束之简朴,令我惊讶,一身布衣,既不挺括,也不高档。他消瘦、躬背,年老体衰,华发苍颜,很像一个地道的农民,印证了一句话:大学问者若农夫。</p><p class="ql-block"> 茅盾是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家境并不宽裕,在北大预科只念了三年,无力继续升学。胡耀邦鼓励年轻人要多读书,曾举茅盾为例,说他“二十岁就对《四书》、《五经》、《资治通鉴》、《九通》熟悉得很,报考商务印书馆,有人考他《九通》,他对答如流。”可以看出茅盾年轻时读书之勤,使人悟出一个道理:汇细水成大川,才能浮起巨船。 </p><p class="ql-block"> 从小学时代起,茅盾作文成绩就很突出,国文老师对童年茅盾的一篇作文,评语为:“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p><p class="ql-block"> 茅盾是个多才多产的作家。他的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以及翻译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他是我国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师,1932年完成了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子夜》。写过《蚀》三部曲,写了长篇《虹》、《腐蚀》、《霜月红于二月花》、《第一阶段的故事》、《锻炼》等。他的小说,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艺术典型,富于匠心的艺术结构,深刻细腻的心理描绘,来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一个时代历史风云的记录。茅盾是以他的长篇小说,奠定了他在现代小说领域中开拓性的地位的。</p><p class="ql-block"> 1981年,茅盾去世前夕,他捐献出多年积蓄下来的25万元稿费,作为我国今后长篇小说文学奖金的基金。</p><p class="ql-block"> 茅盾的散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大多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他常常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写出日常生活的一角。有些散文往往绕有诗情画意,《白杨礼赞》与《风景谈》就是他散文中的力作。茅盾在文艺理论上的贡献也很突出。他先后共写了有1400万字的著作,为中国新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他是继鲁迅、郭沫若后的又一杰出的中国作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