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师,我就是想知道‘我的答案对不对?’” 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着实让我感动!说这话的孩子,叫白子润。</p> <p class="ql-block">离下课还有5分钟左右,学生都在静悄悄地写“当堂检测”,我也在辅导一个“特别”学生的作业。感觉被碰了一下,我回头看到白子润同学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右手拿着练习本,笑眯眯地望着我。这个爱钻研的孩子又有什么问题了?我心里琢磨着,低声问:“什么事?”他轻声细语说:“老师,你看看这道题我做的对不对”。我拿起那本厚厚的书,看了一眼,是一本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书。我大致看了一下他问的那道题目,是关于行程问题的数学题,且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的综合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还没等我深入思考,就看到他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边画边说“甲和乙……”。由于自己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一时也没有找到思路,不敢轻易回答。快下课了,还要值安全岗,我只好对孩子说,等我思考一下,再回复你。</p> <p class="ql-block">到了第二天快上数学课时,孩子又找到我问“老师,我就是想知道‘我的答案对不对’”,此时我才想起这件事。我很歉意的对他说,我还没有认真看,快上课了,等上完课,我再好好研究研究……孩子只好失望而去。</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孩子这么执着。第三天的大课间,当他拿着练习本走到我跟前,还没等我开口,就听到:“老师,你想好没有,我就是想知道‘我的答案对不对’”。我内疚地心里默念“怎么把这事忘了,我还没有仔细研究呀!怎么办?”。我只好坦白地告诉他,真报歉!老师还真把这事忘了。你是怎么想的?能给老师讲讲吗?白子润同学拿出练习本,上面“凌乱”地画着图示并配以算式,虽不规范,可那正是他的研究成果。他边讲边用手演示,听着听着,我不禁被他清晰的思路深深打动,更为自己这样懈怠孩子提出的问题而惭愧。</p> <p class="ql-block">我为他竖起大拇指,真棒!孩子脸上露出了满意而自信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真心被孩子这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而感动。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呵护孩子的这种天性是父母之责任,更是教师育人之使命。仔细想来,为什么低年级的孩子爱提问题,主要在于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探究欲。相反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在课堂上越来越不爱表达,总是被老师的思路“牵”着走,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逐渐削弱。被动思考问题,被动接受知识,渐渐失去主动汲取“营养”的机能。孩子自身心理变化,家长缺失正确引导,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失去探究动力和好奇心的原因所在,最终导致成绩与能力失衡。</p> <p class="ql-block">学习品质教育要适时切入。我及时采取“正面反馈”——放大白子润同学主动研究数学问题的优点。白子润同学主动探究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也是老师最敬佩的同学之一。大夸特夸,在学生中树立“主动探究问题,主动研究好问题就能得到老师高度评价”的“风向标”,让“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没想,确实有些孩子的“动力源”被激活,能积极主动探究新知,探究一些“好问题”,课堂上敢于回答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学生也多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我想,只要能“细水长流”地进行“正面反馈”,终能汇集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遇到难题就撤’为“不破难题不罢休” 的似大海般的 “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教”与“学”方式要真正转变。《数学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要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的变化——主动探究者。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方式应当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设计有效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等良好的数学习习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p> <p class="ql-block">“老师,我就是想知道‘我的答案对不对?’”。孩子不是带着“寻求答案”来问,而是带着“验证答案”来寻,这是一个令教师为之感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