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初,我们乘坐的军列闷罐车从武汉出发经过五天四夜的颠簸于某日清晨停靠在甘肃清水车站,站台不大,有好多节车箱还靠不上站台,拉开闷罐车箱门,跳下列车,眼前的景象让我眼睛一亮,几天颠巅的周身疲劳顿时消除不少,只見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放眼望远起码能看出去几十公里,远方的祁连山脉白雪皑皑连绵起伏镶嵌在兰色的天空里,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象一幅美丽的油画。"到了吗?"有人问道。“还没有”车厢下带队连长高声回答,接着又说“拿着行李都下车”,这时几百号新兵有序地下车列队,早餐后稍做休整,我们又登上另一趟列车,这次是硬座客车。后来才知道这是通往基地的专列,每天进出各一趟,早进晚出是专门为基地运送人员和物资的。在这条单轨铁路上又行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二十基地的司令部所在地十号。对外称是兰州市27支局,征兵入伍时只告诉我们是国防科委部队。接着又分乘汽车到各自所属部队。离开十号后可再也看不到在清水车站着到的象画一样的景象了,汽车颠簸在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上,刺骨的寒风吹起沙粒打在脸上生痛,鼻腔和喉咙也开始干橾起来,给足了我们这些南方兵的考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被分配在基地第一训练部,第八航区测量站。在新兵训练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我们所在的二十训练基地和二十一基地(原子弹基地)都隶属国防科委,我们是搞导弹试验的,我所在的一部试验地对地导弹的,也发射人造卫星,二部是试验空对空导弹,三部是试验地对空导弹的,为了保障这些任务的完成基地还设有警卫团,通讯团,铁管处,513医院等单位。我所在的一部第八航区测量站是搞遥测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导弹的内科医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在该站二中队一分队一班,我们的中队和野战军的连队有较大的区别,一是人员少,一个中队只有二个分队,每个分队三个班。一,二班是操作班(操作装备车上的仪器),三班是显影班〈负责冲洗仪器记录下来的各种胶片)班里还有驾驶员(开装备车)油机员(保障野外作业的电力供应)一个中队只有七,八十个人。二是干部多,除了中队正副队长,正副指导员外,还有正副分队长,每个班都有技师,中队干部包括技师都名牌毕业的老大学生,他们也享受连职以上的职务,但技师在行政上隶属班长管理,他只负责任务的技术保障。我在班上担任操作手,操作裝备车上的磁记录仪,分摄影和天线,当时的天线是要靠手动操作对导弹进行跟踪的。1969年七.一前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各种阵地演练,我第一次执行的大任务就是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我们中队被分配执行前置遥测任务。就是在导弹的飞行途中接力遥测,因为当时我国装备天线的探测距离仅有六百多公里。所以我们一分队被安排在四川绵阳,二分队设置在重庆。第一次长途跋涉到外地去执行任务,又是如此光荣而神圣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意义非凡,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可这次任务的距离远,保密性又极强,所以我们行动的每一步都十分严谨,内紧外松,装备车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中途停靠都是在军需供应站台,而且在停靠期间不得与任何外人接触交谈,装备加双岗。到达绵阳后我们的遥测阵地架设在绵阳军分区教导队的院子内,由军分区负责警卫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设备一展开分队就立即投入到紧张地调试和运行,每天都要进行模拟信号的训练,一遍又一遍,各个环节都训练的准确到位。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发射时间定在21点35分,早早的我们就开机待命,准备工作做的紧张有序,外面的人都不知道这一重大时刻即将到来,任务的安全标准是非常高的,为了保证发射过程中,指挥口令,信号安全畅通,沿线各段都由各级政府组织民兵护电杆。夜幕降临绵阳市区华灯初上象繁星点点,我们的遥测阵地除了油机的发电声其余都出奇的安静,前方传来了倒记时的读秒口令时,我的心紧张的都要跳出来,当听到点火的口令后天线指向导弹飞过来的方向,技师和部分操作手在装备车内紧盯着荧光屏,当看到信号在荧光屏上跳动时立即向基地指挥部报告“绵阳站收到信号,遥测信号正常”短短的几秒钟过去,信号消失,由重庆站的二分队接收。几分钟过去,我们屏住呼吸,当听到指挥部传来东方红卫星安全入轨的喜讯时,高兴的想跳起来,可又不能象在基地里那样欢呼,只能用在装备车里相互击掌的方式庆祝,晚上炊事班给我们准备了夜宵但不能喝酒。当晚我就接到了部里的调令,让我立即返回基地参加庆功晚会的排练。于是第二天我就乘火车返回基地到文工团报到。</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p> <p class="ql-block">操作手在接受各种数具信号</p> <p class="ql-block">装备车在运往执行任务点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民兵们对各段的通讯线路进行守护</p> <p class="ql-block">在执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任务时我和战友们在绵阳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庆功晚会在一个月后举行,晚会上我参演了多个节目</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演的苏联人民庆祝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剧照</p> <p class="ql-block">庆功晚会全体参演人员与基地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7月中队又接到新的任务到吉林靖宇发射场执行东风一2号发射全程的任务。我们中队又从大西北转场数千公里来到吉林靖宇,这里山高林密,原来是原始森林,东北天亮的很早,我们在辉南下火车时早上四点钟,天已经大亮了,装备车开到山上去,我们分队侧是沿着盘山公路步行上山。营区的住宿条件很一般,都是林业工人的老房子平房。这个发射场是个井下发射场。我们的遥测阵地设在山顶,导弹的测试工作侧是在山体里进行。这次任务时间很紧,是从靖宇向新疆打全程,为发射第二颗人造卫星“实践一号”做技术准备,发射准备过程中钱学森来到发射現场指导工作,发射时并未在场,这次我们中队的遥测任务完成的还是十分园滿,但导弹的发射由于一些技术原因并未成功。但通过我们的遥测数据记录分析出了原因,并找到了解决方法。1970年11月下旬我中队再次接到命令,立即从吉林靖宇转场再赴四川绵阳为发射第二颗人造卫星“实践一号”做准备。在执行任务期间中队接到我提干的命令,任站政治处书记,但我并没有马上返回基地报到,而是在任务后先随中队再赴绵阳为发射“实践一号”做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靖宇执行任务时与战友们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