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当我再次走进兴化府古城,去寻找丢失在历史深处的长街小巷,去叩问这座千年莆阳城深邃、辽阔、壮美的前世,去探寻在每一条街巷的背后每一扇虚掩的大门、古旧的匾额后,那一个家族科甲绵延的美丽往事。</p><p class="ql-block">而在我辽阔的心中永存着兴化府城从不消逝的风华正茂,构建兴化府城的“九头十八巷”,依然在这块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若隐若现地呈现千年莆阳城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物质之美。还有那些仍然屹立在我的目光之上的“里弄”,仍以古老的砖墙瓦檐轻声地呼唤我心底千回百转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古谯楼是兴化古城的门楼、门面,现在的建筑为三层台楼,整座建筑物雄伟壮观,为福建省仅存的最完好的一座谯楼。文革时期,楼上作为县文化馆,曾经是我每个周末必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兴化府志》记载,兴化府城有15街46巷。现在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有后街、庙前、大路、县巷、衙后…为了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正在进行全面整修,那街衢纵横、里巷交错的兴化府古城区是历史文化的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兴化府署旧址,也是历代莆田县政府的办公地,现在是莆田市荔城区政府所在地。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系唐朝中期,莆田置县已二百年左右,莆田县廨署或已布局合理,成为整座县城的行政中心,运作着数万人口的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县署在我文化寻找中的真实再现,为这座城的历史存在留下了可靠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妈祖是天下共仰的海上女神,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匾额。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皇帝勒封妈祖“崇福”夫人。文峰宫内供奉着至今八百多年的宋代妈祖神像。文革期间,文峰宫隐藏在一个大型商场的侧面少为人知。文革后拆除商场打通文献路,文峰宫才露出庐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文峰天后宫文峰宫,与齐名湄洲祖庙,极具官方正式的色彩,凡是前往湄洲祖庙瞻拜祭祀妈祖,或海内外妈祖回娘家,一定要先在文峰宫祭祀或驻驾,再从文峰宫起驾往湄洲岛妈祖山湄洲祖庙,以示正式和隆重。</p> <p class="ql-block">仓边巷的卫理公会莆田总堂,又称基督教莆田堂,始建于1915年。教堂整体建筑融中西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既有古代中国宫殿结构的古朴、典雅、庄重,又有西方歌特式格调的雄伟、壮观、迥异。卫理公会莆田总堂是莆田城内中西方建筑文化融洽的象征,也是近代莆田具有经典价值的文化标志。</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美国人浦星氏创办西学堂,为莆田第一所中学,传教士高哲理在井头巷兴建哲理楼。这座砖木结构的学堂,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五层高,是清末时期兴化城内最高的建筑物。这里是美国教会办的哲理中学(莆田二中的前身)校舍,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这里成为莆田地区(现莆田市)机关宿舍。哲理钟楼是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旧址。1926年初,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后,这里成为地下党的活动据点。</p> <p class="ql-block">佛教之金仙院,儒家之县学,道教之元妙观,在一座县城最初的文化开端,道、释、儒就如此完整地为一座小城的历史远行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或许这只是莆田古城某种神秘的文化暗示。道、释、儒从这个时间节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千年兴化府古城终将以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书写一部千年古府的文化史诗。</p> <p class="ql-block">右边那个小门,曾经是我上过的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元妙观三清殿重建,三清殿大殿为重歇山顶式建筑,保存着浓郁的宋代建筑风格,对于研究宋代的建筑、彩绘艺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被誉为“江南古建筑之花”。文革时期,这里划归城郊五七中学(后改第四中学),我上中学时,大殿是学校的礼堂,这个古建筑群的其他房子,或是学校图书馆,或是学校食堂,或是老师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回莆田,当然少不了品尝兴化特色小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