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机关的15年,曾经历数不清的领导。领导风格虽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但假如按照是否喜欢修改公文分类,可大致分成两类: “爱改文的领导”、“不爱改文的领导”。</p><p class="ql-block">从数量上看,爱改文的领导居多,不爱改文的领导较少。毕竟机关里“文来文往”,处理公文要占据官员的相当大一部分时间。久而久之,很多官员养成改文的习惯。</p><p class="ql-block">领导都是从经办干上去的,通常而言,领导比经办要有水平,当然不排除有部分领导水平偏低,尤其是个别靠“其它水平”上位者。</p><p class="ql-block">我初进机关时,给我印象特深的,是不爱改文的A司长。A司长当时是副司。我印象中,他从未改过我报给他的文。公文呈送给他,他总是面带笑容,拿起公文匆匆扫视一下,然后画个圈,嘴里说:“走——”。我就可以继续往下“走文”。</p><p class="ql-block">我当时由衷感谢A司长,因为他不耽误我们这些经办的时间。我不知道A司长为什么不喜欢改文,也许他觉得:改不改,并没那么重要吧!A司长虽然不爱改文,但却喜欢与下属沟通、交流,下属们对他很佩服。A司长群众威望高,思维活跃,没有官架,交流中总能给你启发、鼓励。这样的领导该提啊!果然没多久,A司长就由副司长提拔为正司级,到部内某事业单位任一把手。</p><p class="ql-block">改文也有潜规则。例如,一把手司长改过后,就该定稿,副司长就不宜再改了。所以签文通常是倒着签,主管司领导首签后,要倒着签,先签排名最后的副司长,然后依次向前,最后是一把手司长。但有一次,某副司长B临时不在,急文不等人,就先签了一把手司长。这时B司长回来了,就又去签B司长。结果B司长让我把文留下。过了几个小时,B司长签完了,打电话让我去取。我一看,改得花花道道,面目全非。我再拿给一把手司长看一眼。这也是机关惯例。一把手问:我签过的文谁又改了?我说:B司长。一把手看了一遍改后的文,皱皱眉,忍住没说话!</p><p class="ql-block">B司长很认真,他改文肯定是出于责任心,但他显然没有遵守潜规则。一把手肚量大还好,要是一把手肚量小,难免不产生矛盾。好在当时的一把手肚量较大。一些默认的规则,最好还是别轻易打破!</p><p class="ql-block">文字功夫是机关的基本功,领导改文天经地义。但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有的领导改文,简直到了“过份”的程度。事无巨细,不分重点、非重点,看见文就兴奋,看见文就想改。遇到这样的领导,那绝对够下属受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让手下恨你,你就反反复复修改他的文。用不了多久,他会恨你入骨!</p><p class="ql-block">我刚入部分配在司综合处,起草讲话稿是最日常工作。我写好后由处长改,然后副司长改,最后司长改。每天改来改去,但并没有人跟我说“为什么要这么改”,反正就是要一改再改,直至领导满意,或者虽然领导仍不满意但“再改时间已来不及”为止。</p><p class="ql-block">我入部第一年,陪司领导到地方出差,回京后写出第一篇调研,投稿到部政研室内部期刊。当时政研室负责期刊把关的是一位副处。他把我叫过去,指出这篇文章问题。他问:这一段你要表达什么?下一段呢?他不是在改文,而是给我讲写文章的道理。他建议“把没有意义的话删掉”。他水平很高,娓娓道来,极具启发。我仿佛一下子顿悟了,我至今仍感谢他!</p><p class="ql-block">在写稿方面,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副部级领导,当时他是处长。我所在的司局,召开全国会。他是文件起草组组长,我是起草组成员。我草拟初稿后,交给他修改。他并没有像其他人,在我的文章上改个乱七八糟。他一个字都没改,但他讲了看法,让我在哪几个方面作修改。</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水平高?这就是水平高!他后来一路干到副部。其实他并非当副部的时候,水平才高的!他做处长的时候,就已经与众不同,被视为明日之星!这种水平高的领导,不折腾,你轻松,他也轻松;就怕遇到水平低还特别努力的领导,时时刻刻瞎折腾,把下属累个半死,下属累,他们更累!</p><p class="ql-block">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并不是官员在文字上层层作修改,而在于文章本身是否有真知灼见。毛主席当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怎么作出来的?他专程到湖南做了32天的考察,用大量事例就八个问题进行阐述。对,32天!此报告之所以写的好,并不在于文字多考究,而在于下足了功夫,把事情研究透彻!</p><p class="ql-block">现在有多少官员会做这种深度调研,浮皮潦草到地方开个座谈会,就能写出好文章?把功夫都用在文字上,那才是误区!功夫应该用在调研上。</p><p class="ql-block">我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作外交官期间,从《国际商报》获得的稿费,每年都是同事中第一。大部分调研,我早忘得一干二净,但有两篇我永不忘。为什么?因为下足了功夫。为了调研清楚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我自费学两门欧盟课程。为了搞清欧盟新法令对中药输欧的影响,我邀请在英中药企业召开座谈会,获取第一手信息,而非人云亦云。</p><p class="ql-block">我提处长后,尽量不在改文方面伤害下属,多鼓励,多肯定,注意培养、锻炼下属。关于改文,我奉行原则:可改可不改一律不改,以便调动和保护下属积极性!</p><p class="ql-block">我总结为七个字:多教、少改、培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