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灶台

文亭湖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玉峰 文/图</p><p class="ql-block"> 前天回农村老家,见父亲正在收拾多年未用的厨房,走进低矮的房门,厨房里年久失修的灶台,被岁月侵蚀的斑驳陆离,这方灶台承载着我们一家的经历,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成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家乡鲁西南有句谚语:锅底门朝南,越过越甜。我家的灶台也不例外,座北朝南,灶台挨着墙有一个风箱,灶台后面有一道空墙,通向外面是高高的烟囱。农家人一日三餐,顿顿离不开灶台,到了做饭的时间,家家厨房的烟囱里冒着浓浓的炊烟,风箱阀门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啪啪”声响,不过多时,街上便有大人们的吆喝声:“二妮、黑蛋,回家吃饭啦……”贪玩的孩子们听到爹娘的呼唤,匆匆从村头树林里或大坑边回到家中,端起粗糙的瓷碗,一阵狼吞虎咽,还有的孩子随同大人们来到街上,坐在门口石头或树墩上,边吃饭边和邻居们拉着家常,这是儿时村里做饭和吃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记忆当中,父母十分勤劳,家里厨房的灶台前,总是堆满了玉米秸、干树枝和棉花柴,冬天一到,灶台前铺上一层薄薄的麦秸,即能当引火的软柴,又能坐在上面拉风箱烧火。夜幕降临,母亲开始做晚饭了,生了火,拉起风箱,灶台前便有了忽明忽暗的火光,这时灶前,便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灶门窜出的火苗,驱走了冬日里的阵阵寒冷,母亲一手把我搂在怀里,一手拉着风箱,给我唱着动听的童谣,等锅里冒出腾腾蒸汽,整个厨房便弥漫在云雾中了,母亲吩咐让我小心的坐在灶前,操起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一阵忙碌过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那时,母亲在灶上蒸出的只是玉米面窝头,一大锅的红薯稀饭,我们吃剩后,用来喂猪喂羊,家里的猪羊似乎也能听懂开饭的信号,听到锅铲与铁锅摩擦的声响,便会在圈里嗷嗷的叫个不停。</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勤劳充实着家里的柴米油盐,那时,哪怕是粗茶淡饭,能让一家六口不饿着肚子,成了母亲最大的心愿。她把心愿寄托在农村过年的一种风俗当中,就是贴灶神爷,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天晚上,母亲就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灶前,把从集市上买来的芝麻糖摆在盘子里,放到灶台前墙上贴着的灶爷前,还用高梁秸扎成马的形状,说是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爷,要骑马到天宫汇报一家的大事小情,母亲叮嘱我们,家庭一定要和睦,孩子要听话,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母亲抬头是对灶爷的虔诚,低头是对子女的教诲,她把旧灶爷撕下,换上新的。那时的我,关注的不是这些,望着盘中的芝麻糖,早已是垂涎三尺了。</p> <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了乡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父母的勤劳换来了更加富足的生活,我家带有风箱的灶台也改成了“自来风”,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就能帮助母亲清理灶台的烟囱了,每过三两个月,母亲就吩咐我爬上厨房的房顶,用一根绳子拴着一根木杆,放在烟囱里,上下左右晃动着木杆,清理完烟囱里和铁锅上沉积的灰啧,烧起灶来就会又快又省柴。母亲做出白生生的小麦馒头代替了原来的黄面窝头,她还把地里丰收的粮食,变着花样做成可口的美食,炒花生、炸丸子、焦叶和地瓜糕。</p> <p class="ql-block">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母亲把家里所有锅拍(锅盖)洗刷的干干净净,到了过新年蒸年馒头的时候,家里的人手不够,还要请来亲戚或邻居帮忙,整整一天到晚,灶台里的火一直烧着,刚出锅的花糕、菜馍、枣团晾在高梁秸做成的簿上,庭院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多年后,我们姐弟相继成家,为了各自的事业在外奔忙,父母从我家的老院搬出,在院子南边新盖了两间厨房,除了煤气灶、电饭锅之外,父亲还请人支了个灶台,上面粘贴了瓷砖,比原来的灶台干净了许多,每当我们姐弟回家和父母团聚的日子,母亲还是用大锅做饭,她坐在灶前,生起柴火,灶里的火 光照着她满脸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该盛饭的时刻,圆圆的瓷碗围满灶台,厨房里笑语欢声,充满着祥和。</p> <p class="ql-block">  移居县城之后,我家的厨房干净得一尘不染,燃气灶、电磁炉等现代化的炊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样的食材,怎么也比不上母亲用老家灶台做出的饭菜那样香甜。城市的高楼,步步进逼着唏嘘的乡村,我和母亲的心情一样,担心会有那么一天,那台轰鸣着、带有长臂的巨手,走进我的村庄,把家乡的老屋还有厨房里的那方灶台,湮没在滚滚烟尘中。</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灶台,是温暖的港湾,父母留守在灶前,望着灶台里跳动的火光,企盼着儿女们的团圆。老家的灶台,亦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记载着往事沧桑,传承着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9日于孝贤故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