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司空山

蒋和平

<p class="ql-block">  县城西南有一奇山,主峰突兀,气势雄伟,山脚观之,似一得道高僧身披袈裟,布道释佛,气定神闲。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名司空山。司空山海拔1227米,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司空山有八景,"二祖禅刹"、"太白书堂"、"北岭松风"、"鸟牛古石"、"赤壁丹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第一次上司空山是在2001年,已20年前了。最近一次上司空山是在2009年暑假,距今也有12年了,这么多年来,心恋恋的想再爬司空山,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p> <p class="ql-block">  11月27日,周末,天气晴朗。暖阳融融,一行26人再登司空山,年龄最小者8岁,最长者已逾70高龄。平整柏油马路直达山脚,车停停车场。山脚,下殿,一座座新建庙宇,巍峨壮观。不想打扰僧人们平静生活,我们一行直接上山。昔年碎石路面已铺就成条石台阶,两边杂木遮天蔽日,踩在厚厚的落叶上,沙沙作响。古志云:"司空扼蕲黄",号称皖西南镇,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宗景炎二年安抚史张德兴曾在此垒石筑寨,聚兵抗元。清顺治二年,明室后裔荆王朱常在此起兵抗清复明。如今几道逶迤起伏的寨墙隐匿于密林间,依稀可见,宛如巨龙盘行于悬崖峭壁间。山势越来越陡峭,台阶跨度越来越大,不一会,个个汗流浃背,或退衣轻装前行,或就地稍事休息,继续攀爬。</p> <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之字形的台阶曲曲折折,迂回延伸,有摇头,有叹气者,但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者,乐观积极是爬山人的特质,说说笑笑,相互鼓励,回望来路,在不断伸长。南崖瀑布旁台阶几近垂直,有人手脚并用,似猿猴攀援一般,前方七级浮屠,触手可及。路遇一群驴友,来自巢湖,装备专业,步履矫健,结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  越过南崖瀑布,小道变得平缓。穿过一片竹林,二祖禅刹(上殿)就在眼前。跨过山门,但见大雄殿宝静静地掩映在冬日树林间,安详古朴,斗拱交错 檐牙高啄,轻烟淼淼,左右丘峦环抱,前有清泉潺潺。湛蓝天空下,司空山顶,熠熠生辉。有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想当年这里也应该是僧尼云集,香客盈门,盛况空前。大雄宝殿前的石坊曾在太平天国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损毁,好在现在已得以修复。忽然记起,2009年上山,与妻子孩子曾宿于山寺,没有其他游客,晚饭后,捧一杯清茶,坐于大雄宝殿前广场石凳上,没电脑,没电视,更没微信,月朗星稀,虫鸣浅吟,时值仲夏,山下酷热难耐,山风吹过,仍有丝丝凉意袭过。时任大师,我已记不起他的法号,虽说不上仙风道骨,但始终给人以安静祥和之感,坐在石凳上与我侃侃而谈。他说到了司空山的前世今生,说到了司空山如何渊源于周,发于汉,盛极于唐。说到二祖慧可南下舒州护经隐居此山,“跃过三湘七泽中,两肩担月上司空; 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嚼雪充。”,说到了司空山几度起落跌宕。灵异山川,悠久历史,历代文人墨客登山游胜,赞景抒情,怀古言志,曾留下满山石刻。但有的没入苔藓,有的隐于藤萝,有的石质粗砺,风雨剥蚀,现在已难以辨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行人简单休息,加水,不过多打扰僧人们,继续上山。从大雄宝殿上去可以看到晒经台,白鹿洞。几百米之后就是太白书堂。曾有一巨石上书“太白仙踪”,字遒劲有力。李白一生,放荡不羁,仗剑天涯,斗酒诗百篇,览遍祖国大好河山。相传唐至德元年,李白因久闻司空山之胜境,避居此山,得"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之句,留下了《避居司空言怀》和《司空山瀑布》诗两首,抒发了自己有心报国、无端获罪的悲愤心情。人们怀念李白并在他住处"司空原"建"太白书堂"。</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石条台阶逐渐减少,唯有在陡峭石壁开凿脚窝以代之。粗壮的松树奇形怪状,枝节横生,张牙舞爪,一阵风来,涛声阵阵,这可能就是司空八景之一“北岭松风”吧。一鼓作气,到达山顶,一声长啸,荡气回肠。正午阳光,挡不住山顶寒意。东面悬崖百丈,让人望而生畏。山脚房舍好似大大小小火柴盒。一阵兴奋过后,拍照的拍照,吃饭的吃饭。我躺在山顶一片草丛,仰望蓝天,又回想起2009年那次登顶。天不亮,孩子尚在睡梦中,与妻子凭借微弱晨曦登顶。到达上顶,眼前一片茫茫云海,除了远处几座山尖,状似大海中飘荡着的船只,什么也看不到,寺庙的大师们正在做早课,梵音袅袅,木鱼声声,偶尔几声犬吠,亦不知来自何方,忽然间,太阳从极远极远处一跃而起,光芒万丈,云海金光闪闪,瞬间,有一种说不出的空灵与豁达。</p> <p class="ql-block">  上山容易下山难。陡峭的台阶考验毅力,更考验体力。手脚并用,一瘸一跛,众人窘态,不一一形容,好在最后都顺利下山。下山途中,遇一僧人,估计年龄五十有余,挑一担货物,拾阶而上,步履坚实,不紧不慢,不吁不喘,,徐徐而行。修行修行,修身修心,我们这些看不破红尘,丢不下世俗羁绊,入不了空门者,闲暇之余爬山自虐,锻练了身体,洗涤了心灵,是不是也是一种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