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杨凤英 朗诵:朝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岭上画中游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津 杨凤英 </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蓟北山区,宛若铺开了一幅硕大的风景画,我们自然是画中人了。汽车挤开浓浓的绿色,与一片油光发亮的柿树握手前行,左转之上,一条小河像一条亮晶晶的带子搭在了村头,蓦然间,崇山峻岭上捧出了一个红墙碧瓦的小山村,它就是蓟北山区名闻遐迩的旅游渡假村——青山岭。</p><p class="ql-block"> 走进青山岭,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下子就闯进了我们的视野。双脚踏在这条干净整洁的水泥小路上,眼睛里盛不下得是一座座格局与色调不同的农家小楼,琳琅满目的各种山货,映着村里人质朴的笑脸,高大威武的“青山岭马队”,“哒哒”地叩出一串轻响,与那铃儿一起,和出一支美妙的曲子。忽而,一股清爽从鼻翼间充斥了全身,让我们的心在瞬间漂浮了,膨胀了,融化了,整个身体便镶嵌在这迷人的画卷中了。</p><p class="ql-block"> 穿林而过,来到劲松园中,这里的确是“松”的海洋。一株株挺拔苍劲的松树,早已用最庄严的礼仪列队相迎了,它们直根于高山峻岭间,遍布在峰壑之上,破土而生,盘根错节。悠悠松林中,最让我们震惊的就是被列为“天津市活文物”的“松树王”了,它已有千年之久,根壮干粗,古藤盘绕,枝繁叶茂,据说还是康熙皇帝御封之树呢!翘首北望,横亘于青山岭北坡之上,还有古松一棵,酷似老鹰,翱翔于山巅,盘旋于峰谷,这就是有着千年之久的鹰盘松。放眼群山碧川,松林间有的如一把巨伞,殷勤地为人守候;有的像孔雀开屏,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有的似靓丽的伊人,纯情地凝望着远方;有的如清醇的少女,展示着婀娜的身姿。它们无论是秋至霜飞,还是冰里寒枝,一身绿装,永不褪色,任凭风吹雨打,傲骨迎风,挑战着大自然,挑战着命运,诠释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正如清朝诗人陆惠心的《咏松》诗:“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此时此刻,一种敬意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这不就是青山岭人品格的真实写照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青山岭的松树是风景画中的浓墨重彩,那么山间的各种果树便以淡破重了。</p><p class="ql-block"> 墨绿丛中,一片片浅绿、嫩绿你推我挤地展示着自己的风姿,苹果树、梨树、山楂树、核桃树、栗子树,那青青的小果儿在枝叶的掩映下,鼓起了圆圆的肚皮,使劲儿得长,看谁长得更疯狂。听青山岭的闻书记说,正是这万亩果园,让青山岭人由当初的集体所有制到后来的承包到户,由原来的贫困落后到踏上了富裕之路,这其中经历的风雨变迁与含辛茹苦,也正是青山岭这山、这水、这岭、这人成为最好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这山中美景陶醉之中,忽听脚下哗哗的山泉在山谷间放歌,寻声望去,一股清澈的碧水从石隙中一路欢畅地流向了远方,溪边各色的野花点缀其间,不知名的小鸟啾啾地鸣叫,用翅膀荡开一汪清泉,振翅而去,他们也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远道的客人。偶抬头,一座耸入云天的和平楼矗立山间,在朝我们招手,远方北齐石长城昂首挺立,宛如一条巨龙盘踞于峻岭之上,蓦首腾飞。</p><p class="ql-block"> 青山岭的美景让人看不尽,道不完。是啊,我们走进了青山岭这幅奇妙的风景画中,迷失了自我,真的不想走出来……</p> <p class="ql-block">作者:杨凤英,蓟州区第九小学教师。天津市散文研究会会员;天津市蓟州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化报》编委。创作的文学作品多见于《劳动时报》《滨城时报》《海华都市报》《中国现代文化报》《天津散文》微刊《西散南国文学》【银河悦读中文网】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创作的散文多次获得各级奖励。</p> <p class="ql-block">朗诵:李朝刚,蓟州区第九小学教师,天津市京剧票友戏迷协会会员,蓟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爱好朗诵、主持、京剧、相声、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曾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演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