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语言敏感期 <p class="ql-block">1、语言敏感期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这段期间,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处于一个高峰期,他会更加喜欢模仿成人说话,爱说悄悄话,有时还会说出诅咒人的话。如果家长能够在这期间开展适宜的语言教育,就能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语言敏感期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语言敏感期可细分为0-3岁听的敏感期,3-4岁说的敏感期,4-5岁语言的高峰期,5-6岁应用语言敏感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为0—3岁,是听的敏感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幼儿通过听周围的声音来吸收知识。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对胎儿说话,婴儿的咿呀学语就是语言敏感期开始的表现。在适当的时间播放适当的音乐、广播、故事、诗歌、第二种语言等,大量听的“输入”有助于幼儿无意识地吸收语言并发展语言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为3—4岁,是说的敏感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幼儿处于语言爆发期,喜欢抢话、告状、管闲事,经常会自言自语、自己给自己讲故事等,语言“输出”是此阶段最明显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是4—5岁,是语言的高峰期。</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幼儿不仅喜欢说话,而且词汇量增加,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语法和口语等。除了请求和问答外,还会讲出陈述、沟通、指示、命令的表达方式。此时的幼儿还喜欢对事、物予以“评价”,喜欢大声说话引起别人的注意,批评别人,喜欢讲外语等。</p><p class="ql-block">第四阶段为5—6岁,是应用语言敏感期。</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幼儿善于运用词汇表达自己的内心。可多让幼儿创编故事、进行情景表演等以增加幼儿应用语言的机会。</p> 语言敏感期理论依据 <p class="ql-block">1、孩子的语言能力并非天生,需要培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并不是非常重视,“不就是说话吗?谁还不会说话呢?”“这还需要刻意培养吗?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孩子自然就会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婴儿天生就具有与人沟通的倾向;但他们并非生来就掌握语言。在世界各地,婴儿语言发展的方式都非常相似。获得语言的能力似天是与生俱来的,或天生的。但语言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许多心智技能和身体机能。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成熟使得他们能够发展语词(或标签),并理解符号。</p> <p class="ql-block">2、语言能力对孩子的智力成长和心理成长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智力的五要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而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训练本身就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连贯性、多样性等都和思维密切相关。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语言能力能够让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情感,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3、孩子开始学说“粗话”是因他发现了语言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少人发现自己三四岁的孩子学会说“粗话”了,他会诅咒父母或者其他小朋友,有时还会自言自语地说一些“粗话”。其实,孩子并不是喜欢说“粗话”,当他说出这些诅咒性话语的时候,并不是他在故意淘气,而是因为他发现某些语言比较有力量,能够与其他人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当孩子发现他说出某些话会引起他人强烈反应的时候,他会觉得很新奇。因此,他就愿意去重复这种行为,反复说这些“粗话”,以此获得他人的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孩子的“悄悄话”是他们语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孩子使用语言次数的增多,他会发现语言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可以平静地说,可以大喊大叫,还可以趴在耳边悄悄地说。他会发现,当和人说悄悄话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而关系似乎也变得更加亲密了。于是,他爱上了说悄悄话。“悄悄话”是三四岁孩子探索语言魅力的一种方式,也许他趴在我们耳边许久,却什么也没说。但当他问我们“听到了吗”时,如果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就会继续刚才的动作,直到得到肯定的回答为止。</p> <p class="ql-block">5、口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正常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会出现口吃的情况。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词汇量增加了,他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希望自己能够用更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想法往往比他现阶段的词汇量要多得多,当他处于兴奋状态的时候,语言的储备就往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这时,他就难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突然口吃的现象。孩子的这种语言能力和思维速度脱节的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表达能力会不断提高,当他的词汇量足以表达他的想法时,口吃现象会自然消失。</p> 最后的话 <p class="ql-block">蒙特梭利博士说:“语言是孩子最早的收获之一,且将成为他未来进步与发展中影响最大的助力。”当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面对孩子在语言敏感期的种种表现,我们应科学引导、巧妙应对,为他未来的表达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