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高一物理组常规教研

丫雅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7日星期三下午5:10——6:10,高一年级物理备课组进行了常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组老师对本周一的物理周测试题进行了分析。试题对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和第三张《相互作用——力》的前两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内容进行了考查。</p><p class="ql-block"> 付全斌老师准备了试题,按照高考中物理科目分值的110分出题,时间60分钟。</p><p class="ql-block"> 张静老师宣读了年级均分、及格率和每个班每道题的得分率,并对得分率低的题目涉及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单选题4、5两题得分率都在50%左右。第4题,学生对B物体刚好离开地面没有理解。第5题,学生对a-t图像反映的运动不会分析,没有理解图像面积的含义。第6题的得分率在20%。仍然是图像题,学生不会整理纵轴物理量与横轴物理量的关系式,没有掌握应用图像斜率和截距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多选题的8、10两题得分率在50%以下。第8题涉及的知识是受力分析,因为是初学受力,学生对受力分析还比较生疏。10题得分率不到40%。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比例关系的变形没有熟练掌握。实验题的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表达式,答对率是12%,说明每班大约6、7个人答对。12题考察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学生错误主要是不会利用图像的斜率求弹簧的劲度系数。有效数字的位数保留,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计算题答题过程不够规范,体现在公式乱,符号乱,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  教研组长王勇老师就重点知识的落实提出了以下策略:加强图像题a-t图像、v-t图像、x-t图像的练习。加强重点公式的理解和落实。让学生多讲,多练。规范解题的过程,要求老师以身作则,黑板演示规范的解答过程。</p><p class="ql-block"> 王建辉老师指出,周考的定位是阶段性测试,考察近两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要体现错题重现、查漏补缺,并适当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p><p class="ql-block"> 接着,老师们对下周期中测试题进行了交流。王勇老师指出,期中考试的范围是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前三节。要求各班必须完成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生复习。完成教学进度的班级,要继续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期末复习空余出时间。</p><p class="ql-block"> 最后,老师们对本章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研讨。要求大家一定要落实新教材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1、牛顿第三定律提前放入本章。</p><p class="ql-block"> 2、增加了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p><p class="ql-block"> 3、力的合成和分解合为一节课,只要求学生会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算。</p><p class="ql-block"> 4、把共点力的平衡作为一个独立的一节内容,并且是本章的一个重点。</p><p class="ql-block"> 5、本章开始把运动与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的起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物体受力问题的思路是个在高中物理中具有背遍意义的重要思路。在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相互作用的对象(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接着要分析和描述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受力分析),随后要根据相互作用的效果(加速度为0的平衡状态)和运用相互作用的规律(合力为0)来建立数学关系。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链条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会不断出现。例如,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气体实验定律解决问题,都涉及“明确作用对象”“分析作用的量”“认识作用效果和规律”等思路,这种视角和核心思路,普遍用于力、电和热等问题的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是高中物理课程中这一思路的起点,为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教学中,不仅要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要通过共点)平衡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科学的思维程序,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p>

共点力

学生

得分率

图像

相互作用

老师

受力

分析

第题

平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