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 一个被历史"雪藏"的艺术天才

雪麦

<p class="ql-block">  许浑是何人?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讲,恐怕都很陌生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晚唐的时候,许浑是诗坛的极品"网红",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许多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勤学上进时,会说,"你要能成为许浑那样优秀的人,娘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许浑留传下来的诗句,最有名的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联的下联尤为出色,以至于人们都忘了上联。</p><p class="ql-block"> 更为蹊跷的是,如今被许多学者考证为许浑作品的《清明》一诗,却被冠以杜牧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人们诵读这一情景交融的秀美诗篇的时候,对大诗人杜牧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却不知道它的作者其实是许浑。</p><p class="ql-block"> 如果《清明》的作者是许浑,那么诗中特指的杏花村在陕西的蒲城,而不是其他地方。</p><p class="ql-block"> 但那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早已定格在汾酒的包装上,遥指山西汾阳的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唐以后的不少大家早已指出,流传于世的某些杜牧诗集中,混入了大量许浑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那么,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许浑,为什么会被人们渐渐淡忘,为什么会遭遇历史"雪藏"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他所处时代的悲哀。许浑生活在大唐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唐文宗、唐武宗革除弊政收效甚微,唐宣宗的励精图治仅仅十年,大唐放射出最后一道绚丽的光芒,从此走向衰落。一个国家骨力渐弱,渗透在诗人骨骼里的,自然缺少了盛世的豪气和强音。许浑的诗歌虽工整缜密,清新圆润,但再也写不出李白的"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写不出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长安游侠多少年",甚至写不出杜甫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一个时代的气质会深深影响一代人,在经历了盛唐的豪放自信,中唐的沉郁深刻后,晚唐的气质是哀艳空濛的。许浑的诗,有"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的独特意境,但多了一份无奈的寂寞和慨叹,这是大唐黯然失色的寂寞与慨叹。</p><p class="ql-block"> 许浑的悲哀,还在于他遇到了才华同样卓绝、才力却更为深厚的杜牧和李商隐,在晚唐三颗耀眼的明星中,杜牧的奇崛瑰丽、李商隐的深情绵邈似乎比许浑的清丽丰茂更能引起后人共鸣,许浑遇到了艺术上的强劲对手。但许浑的作品能被后人混入杜牧名下,足见许浑的艺术水准不在杜牧之下。</p><p class="ql-block"> 天才的悲哀,往往是遇到了更为卓绝的天才。</p><p class="ql-block"> 许浑的悲哀,还在于国人审美的嬗变。由于太多的历史磨难和人性叠变,唐以后至于晚清,国人往往倾向于怀古伤今、感喟时事和慨叹人生,对于舒朗、澄净、平整的格调往往觉得不够解渴,许浑的创作恰恰走的是平和派,不够激越,不够奇诡,不够悲怆,所以被人诟病,乃至轻视。</p><p class="ql-block"> 而南宋的陆游则有客观的评价,"许用晦(许浑)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诗益衰矣,悲夫!"</p><p class="ql-block"> 能对一个曾经有时代影响的人作出公正的评价,这本身需要眼光、胸襟与涵养,陆游做到了。陆游能成为有宋一代诗词集大成者,被周恩来盛赞,不是偶然。</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登高望远,极目云天,思绪万千,不由吟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不要忘了曾经有一颗闪耀晚唐天空的明星,他叫许浑。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