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武昌首义门。正在维修。</p><p class="ql-block"> 昨天从三清山下来,住在上饶市。初中时就知道江西省上饶,这里有一个上饶集中营,是关押皖南事变被俘的新四军的。国民党蒋介石关押共产党人的集中营最有名的是江西省的上饶集中营和贵州省的息烽集中营。我们小的时候,关于这两个集中营的革命回忆书籍很多。</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八点半从上饶市出发,在九江过江,开车580公里,下午五点来到武汉。正赶上下班堵车时间,两个小时,才从汉口过穿江隧道到武昌。在汉口问了好几个酒店,都没有停车场。出门在外,停车安全最重要,一定要停在停车场,不能在路边停,万一被撬锁或者被撞,就走不了路了。我经常旅游,是华住集团金牌会员,在华住会网上找到这一个有停车场的酒店。这个汉庭酒店是汉庭酒店湖北大学店。</p><p class="ql-block"> 长途开车,人很容易犯困。2003年开车回陕西老家,那时候五十三岁,精力旺盛,开车三个小时或者三百公里才进服务区休息一下。2008开车回老家,两个多小时就要休息。这次开长途,一个多小时或者一百多公里就要休息一下。犯了困,鼻涕眼泪直流,身体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在后座躺一下,只要完全失去知觉几秒钟,就可以恢复精力。如果连续几次失去知觉,就会精神抖擞。根据医学研究,人的睡眠不是一直深睡,而是深睡与浅睡交替,深睡一次就是几秒钟。开车时在服务区睡觉,失去知觉就是深睡,没有浅睡过程。</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门。这一段武昌城墙还保留着,纪念武昌起义。</p><p class="ql-block">早上从酒店出发,在高德地图上查了去武昌城的路径和乘车方法。搜到“武昌城市公园”,看位置在武昌火车站旁边,有老城区的标记,就以武昌城市公园为导航目的地。从酒店按照导航走了九百多米,到了七号地铁站。每人三块钱,买了去武昌火车站的票。到了武昌火车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过长长的隧道,在导航的指引下,走了将近一公里,来到“武昌城市公园”,却是一个小区。气死人,一个住宅小区叫“公园”,不是误导人吗?</p><p class="ql-block"> 打听了几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去老武昌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他说要找“首义门”,又告诉我怎么坐车。在高德地图上一查,不远,只有一公里多,就决定走路去,就当逛街。可是,走到铁路高架桥边,路被铁道集团占了,过不去。气得不行。决定打的士去。武汉的士没有深圳那么多,打的士也不方便,等了好久也没有。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车,司机吃饭去了。等在那里,司机来了,总算是打上了车。花13元,几乎是走了一个圈,到了“首义门”。一个经验就是,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打的士最方便。老城区有许多单行线,因为老城区老街道比较窄,不能双向行车,容易堵车。</p> <p class="ql-block">首义路</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在首义门后面的高台上,是个纪念公园,很多著名人物题词刻石。</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大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 楚望台在今起义门左侧山冈。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跸梅亭山,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朱元璋当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从此, 起义街清真寺梅亭山一带被称为楚望台,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目前,这里已经按照历史资料,原样恢复了楚望台的楚望亭和风雨长廊,成为武汉市独一无二的“忠孝文化之地”。</p> <p class="ql-block">武昌老城墙。</p> <p class="ql-block">归元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据说是武汉市最灵验的寺庙,寺庙内有大雄宝殿、藏经阁、罗汉堂、新山门、圆通阁等主要建筑。归元寺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p><p class="ql-block"> 汉阳位于汉江之南,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地域命名规则是山之南、水之北为阳,相反则为阴。按照这个规则,应该叫汉阴才对。广东省朝阳市在山之南海之北,所以叫朝阳。其实,汉阳是隋炀帝根据古汉水在汉阳之南给定的名。一千多年的山河改貌,汉江到了汉阳以北。</p> <p class="ql-block">归元寺最著名的是五百罗汉。八十年代曾经去瞻仰过,记得是彩绘雕塑。这次看,都是金身。山东济南有一座灵岩寺,也有五百罗汉。这些古迹在文革时期没有遭到破坏,都是因为当时寺院里面有驻军。</p> <p class="ql-block">归元寺广场新建的双面观音。</p><p class="ql-block"> 汉阳对中国的重工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清末洋务运动中创立了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毛泽东主席在1953年12月的政协会议期间曾说:“中国的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重工业的张之洞、轻工业的张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和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p><p class="ql-block">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汉阳铁厂对中国共产党也有重要意义。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创办于1898年,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清末邮传大臣、官商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引进外资和西方先进采矿技术开发安源煤田。</p><p class="ql-block"> 张之洞创立的湖北枪炮厂后来就是闻名全国的汉阳兵工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建成,虽然创建时间晚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军工企业,但由于不惜巨资从德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连珠毛瑟枪和克虏伯山炮等成套设备,所生产的汉阳式79步枪(汉阳造,后来也叫中正式。我上中学时,军事课第一杆枪就是七九步枪,后来又换成三八大盖。这两种枪我都能熟练地分解组合)、陆路快炮、过山快炮,均是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因此,成为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p> <p class="ql-block">圆通阁是新建的。就在归元寺旁边,与双面观音像隔几十米。</p> <p class="ql-block">楠木观音还没有公开给人们瞻仰,所以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从归元寺出来,打车到汉正街。池莉的小说把汉正街说得多么好,多么有武汉文化的特色。我曾经多次到过武汉,也曾经在汉口最热闹的街上吃饭,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汉正街。汉正街这么好,我们想去看看,体验一下武汉的民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到了汉正街才知道这里没有什么民风民俗,没有吃的玩的,就是长长的一条批发街,主要经营服装布料鞋袜。街道拓宽,不准汽车进来。早就没有了池莉笔下的汉正街。</p> <p class="ql-block">街头铜雕,描述着汉正街过去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武汉号称九省通衢。铁路没有出现以前,主要是水运。长江上可达重庆,通过嘉陵江通向陕甘,向下可到江浙上海。沿汉江可达汉中,沿湘江可通湖南、广西。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更是把汉口与华北联系起来。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把汉口与广东沿海地区联系了起来。武汉就是真正的中国经济中心,就像一只坐在大网中心的大蜘蛛,没有理由不发达。</p> <p class="ql-block">汉正街旁边的汉正广场是集中的批发市场。但是,正逢国庆长假和疫情双重影响,大部分店铺关门。因为批发市场,一般人不会来逛。</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批发商品搬运就是人挑洋车拉。后来就是地排车拉。现在是电动地排车,拉车人坐在车辕处,两手扶车把,没有方向盘。可能车把上有可以调速的开关,但是不知道拐弯是怎么控制的。车很快过去,没有细看结构。别的地方没有见过这种地排车,可能是专为汉正街这种需要大量搬运货物的需要而设计的吧!</p> <p class="ql-block">当一回三轮车夫,拉上夫人逛汉正街。三轮车与洋车是有区别的。三轮车是车夫骑在上面踩,洋车是车夫拉着跑,就是骆驼祥子拉的那种。这些车的轱辘是充气橡胶的,有弹性,拉车的人比较轻松。</p><p class="ql-block"> 陕西比较落后,五十年代以前,关中运东西的大车跟两千年以前没有什么变化,木头轱辘,刹车也是木头的。车轮外包一层铁瓦,用大钉钉上。五十年代,我还看见村里的铁匠老李给新大车轱辘钉铁瓦。铁瓦是弧形的,与车轱辘的形状吻合。断面是门字形的。他把打好的铁瓦加热,立刻扣在木轱辘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后立刻泡进水沟里。</span>这个动作要手急眼快,利用的是热胀冷缩原理,把铁瓦紧紧包住木轱辘,我那时候就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p><p class="ql-block"> 大车是要两三匹骡马拉,也可以两头牛来。说起牛拉马车,我想起儿童时期的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没有修西韩公里以前,从山西经禹门口过黄河去西安的大路就从我们村后面经过,斜向西南方向,过漫泉河三眼石桥,向西去。桥在沟里,低于平地二十多米,大路在桥两边是上坡,路两边高,我们叫“胡同”。我们村里的人去十里外的兴镇,走这条大路要拐一个“之”字形的弯,那是大车才走。步行的人就是出村口直接向西,在胡同上踩出一个斜坡,但是比较徒,只能走人,不能走车。</p><p class="ql-block"> 我的姑家、外婆家、姨家都在兴镇。我的东邻家黑狗妈的娘家也在兴镇。那一年,我五六岁时,反正是还没有上小学呢。我婆带我去我姑家,黑狗妈也去兴镇她娘家。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更没有汽车,走亲戚就是步行。合作化以前,我婆走亲戚还骑我家的骡子。这次去兴镇,是我们两家一起,是东邻家黑狗的堂兄猪娃,我把他叫猪叔,赶了一辆大车。我们两家在农村算是有钱人,都有大车。我家有一匹大青马,一匹小红马,一匹大青骡子,没有牛,东邻家有牛,没有马。</p><p class="ql-block"> 猪叔赶的车是一头牛拉着。我婆带着我,和猪娃他二妈坐在车上,猪娃赶车。过了漫泉河桥,往东走,要先向东北方向走,上了坡,到了平地,沿南北向的一条大路才能回村。</p><p class="ql-block"> 过了漫泉河桥,一路上坡,牛就比较吃力。在胡同里走,这头老牛就开始作怪,一直侧头往右看。猪叔还呦呵牛快走。谁料想这头老牛越走越快,走到那个只能走人的斜坡处,老牛来了一个冲锋,一下子就上了坡。现在想起来这个坡有四五米高,角度超过四十五度。这头老牛那么大的力气,一口气把车拉上来了。我们非常吃惊,超出想象,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非常深刻的烙印。每次我到漫泉河去,路过这里,都会想起这件事。将近七十年了,我仍然记忆犹新,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婆和猪叔他二妈是怎么笑的,猪叔是怎么吃惊的表情,犹如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知道老马识途,所言非虚。这头老牛可能拉车去过兴镇几次,因为旧社会我们属于蒲城西乡,归兴镇管辖,我记得我家交公粮就是往兴镇送。我吃惊的是,这头老牛怎么知道走这条斜路虽然上坡费劲,可是走的是一个几乎是四十五度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边,可以少走不少路。它怎么知道这条路也能到村里?它怎么能估量出自己有能力把大车拉上徒坡?拉一车重载,它会不会这么干?它怎么知道上坡前要助跑?要冲锋?七十年来,我没有见过第二头这样干的牛。这头老牛可能是牛里精英分子吧?</p><p class="ql-block"> 除了大车,关中地区还有两种人力车。一种叫土车,木轱辘,直径三尺。车斗在上面,所以重心比较高,没有力气的人是不好掌握的。我都参加工作了,回老家时给后院推土,用这种车都很费劲。土车是专门出牲口圈的粪和推垫圈的土用的。</p><p class="ql-block"> 村里人出去卖豆腐,用的车子就“蚂蚱车”,样子与土车相同,不过轱辘上面不是车斗,而是木条做的车板。重心同样高,推起来很费劲。</p><p class="ql-block"> 五八年大跃进,我的太外爷是木匠,总结了土车和蚂蚱车的优缺点,发明了一种小轱辘的独轮车。车轱辘直径只有一尺半,在推车的最前端。这种车重心低,平稳,大人小孩都可以推。一时间在农村独领风骚。</p><p class="ql-block"> 河南、山东人逃荒到了我们那里,带来了他们的推车,胶皮充气轱辘,车厢板在两侧,重心低,比较稳。但是两个扶手距离太宽,我们陕西人推不了。推车时要扭来扭去找平衡,我们唱儿歌:“河南人,推车子,沟子一拧一截子”。</p><p class="ql-block"> 河南、山东人还带来架子车,就是外面叫的地排车。两个胶皮轱辘,重心在车轴,不会倒,谁都可以拉。六十年代以后,成了农村短途运输的主流,几乎稍有经济能力的人家都有一辆。这是农民的主要生产工具,很少有人来借。</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东西都淘汰了,农村的农业机械很多,挖土有挖掘机,运输有汽车和拖拉机。再也不要人挖土、装车、拉车了。尤其是给虚地里拉粪,虽然是架子车,也非常吃力。叔父虽然膀大腰圆,非常有力气,但是,他一个人也不能把一车土粪拉进地里。更何况地都在东塬上,拉粪是一路上坡。生产队的拉粪是按方计工分,也就是按件计酬。挣不来工分,年底分粮就不够。家里弟弟妹妹和两个堂妹都小,叔父就把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我叫回去,帮他拉粪,意思是不想让我上学了。想想也是,父母在兰州工作,一年给家里寄不了多少钱。花钱靠爷爷行医挣钱,生产队工分就是靠叔父。我已经十五六岁了,在农村就可以是个劳动力了。回家拉了三天粪,心中不甘,还是要上学。在婆的支持之下跟叔父斗争胜利,我返回了学校。才有了今天。所以,我后来不断给叔父钱。堂弟结婚是我给钱办的。叔父住院,也是我给钱。就连堂妹去渭南学烹饪技术也是我给的钱。</p><p class="ql-block"> 看到汉正街的洋车,思绪万千,想起了这些陈芝麻烂谷子,陕西人说是“老狗想起陈干屎”。写了这些,也是怕一时思绪所及,不记下来又忘记了,记在这里,是我计划中的书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专门到江汉关去拍照。这一片已经是古迹了,受到保护。</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汉正街一路走过来的。汉正街是搞批发的,周边的街巷也都是搞批发的,没有餐饮业。只有一个自助餐,是给做生意和搬运工人吃饭的,过了开饭时间,已经收拾了。我们先沿着汉江走,然后又沿着长江走,就是没有饭馆。夫人饿坏了,好不容易见到一个饭馆,赶紧进去要了一碗面。说是肉丝面,只有面,看不到肉丝。</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工人运动。</p> <p class="ql-block">夫人没有乘过江轮,这次专门安排了从汉口乘江轮过武昌。现在,武汉有多条过江隧道和公路桥,乘渡轮过江上下班的人很少了,渡轮成了游轮,基本都是外地游客坐。甚至有人就是坐一个来回。</p> <p class="ql-block">我在青岛的大学工作时,多次带学生到武汉钢铁公司实习,住在青山区红钢城。多次乘渡轮过江去玩。也曾从上海乘江轮到重庆,七天七夜在船上。也曾在重庆开完董事会,乘江轮到宜昌。江景对我已经不稀罕了。</p> <p class="ql-block">武汉的美食。炸春卷,鱼丸。</p> <p class="ql-block">武汉早餐三宝,面窝、豆皮、热干面,这次到了武汉,一定要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炸面窝。</p> <p class="ql-block">热干面和面窝、酒酿元宵。</p> <p class="ql-block">豆皮。据说毛主席到武汉都吃过。</p> <p class="ql-block">做豆皮。</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武汉没有吃鱼,更没有吃武昌鱼。八十年代,物资刚刚开始丰富,我到武汉出差,在市场上看到武汉人卖黄鳝,称好以后,很麻利地片鳝丝,后来我就喜欢吃炒鳝丝。九零年,我参加冶金部教育司检查组,到武汉检查武汉钢铁学院和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的教学,他们在酒楼请检查组吃饭。一桌菜都是鱼做的,可是没有看到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武汉人太会做鱼了。广东人,尤其是潮汕地区,潮州菜馆,鱼都是清蒸,讲究原汁原味,没有复杂的烹调,更没有炸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