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衙岭

雪山

出秦岭海拔最高的县城——陕西省太白县县城咀头镇,往东不远,便是衙岭。衙岭,又称五里坡。是陕西太白县境内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水岭,也是三国时期魏蜀两国的分界线。 衙岭为官方称呼,当地人俗称五里坡,即一上一下有五里之长。所以叫衙岭,是因为衙岭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与蜀汉政权的分界,岭上曾设有边界管理衙门,故名。此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衙岭虽不高,著名度却不低,因它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衙岭东侧的石头河从青蜂峡一出,浩浩荡荡流向渭河、黄河;衙岭西侧的石坝河从鳌山泻下,波涛滚滚流向汉江、长江。 千年以来,进可攻关中,退可守虢川,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流传着三国时期的传奇故事,相传“死诸葛吓死活仲达”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山下的川道因司马懿仓皇退逃而得名“桃川”。 这里有三国主题文化公园,建成了孔明亭,汉长廊,分水岭地标,还有棋牌广场等景观。每当你来到这里,能感受到三国厚重的历史文化,更能欣赏到“煮酒论英雄”,“草船借箭”和诸葛亮北伐等历史故事的情景再现。<br><br> 这里也是太白县城的东大门。 衙岭不仅是黄河、长江两个水系的分水岭,还是褒斜古道的必经之地,在交通十分不便的古代,褒斜古道是进入四川、关中的重要隘口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就有一次发生在这里。 蜀汉刘备亡命白帝城之后,诸葛亮成了蜀汉实际上的一把手。他为了实现刘备光复汉室的理想,多次从四川出兵关中,企图与曹魏政权一较高下。诸葛亮导演的北伐,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演绎成了“六出祁山”。其实,历史是,诸葛亮北伐只有两次是从祁山北上关中的。此祁山非彼岐山。祁山在今甘肃省礼县,岐山指今陕西省岐山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从甘肃礼县的祁山出发,用马谡不当,致街亭之败而功亏一篑,因此便有了失街亭的神话。第二次北伐从大散关——即陈仓道进入关中,亦是无功而返;还有两次,实际上没有进入关中,一次是在甘肃省的陇南成县与曹魏的军队交锋,一次是在陕西省的汉中阻击曹魏军队的进犯。第五次是公元231年在祁山与曹魏交锋,杀了曹魏大将张郃,但也未站住脚,不得己退回四川。最后一次是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率蜀汉大军,由陕西汉中的褒河出发,从褒斜古道进犯曹魏。褒河,是褒斜古道的南端,而褒斜古道的北端,在今陕西省眉县的斜峪关,而衙岭正是褒斜古道的一个重要隘口。诸葛亮的军队越过衙岭,便沿石头河北上,在陕西省岐山县的五丈原安营扎寨,叫阵司马懿。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远道北伐,后勤保障是大问题,便在渭河北岸严阵以待,坐等诸葛亮粮草枯竭。司马懿的态度使诸葛亮十分焦虑,指派军卒在在南岸用极下流的语言叫骂司马懿。然而,任凭诸葛亮的军卒如何叫骂,司马懿就是严令不战,等待蜀汉军队自行瓦解,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终究没有熬过司马懿,还将命丢在了五丈原。诸葛亮一死,汉军便班师回朝。途中,诸葛亮的宠臣又依据诸葛亮生前的遗命,杀害了魏延。从此,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走了下坡路。<br><br> 衙岭的出名,还因为衙岭附近的山深、水清、林密,气候宜人,号称氧吧,是消暑的绝佳之地。于是,当地政府就借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套路,在岭上建了亭台楼阁、塑了诸葛神像,锦上添花,吸引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