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外婆家门前有座山叫马鞍山,每天我们一开门就可以看到她,远山如黛,马鞍山陪伴了我整个童年。</p><p class="ql-block">马鞍山非常具体、非常神秘,外婆说马鞍山下面有金矿,这个金矿还有灵性,会逃来逃去,外婆这个村正对马鞍山,马鞍山从这里看去更像笔架,所以村里应下读书的运道。马鞍山下有没有金矿我不清楚,但是外婆说的读书运道,这个村确实很厉害,祠堂门口那些青石桅杆墩就记下了村里当年读书人辉煌的过去。外婆也确信我天天看那个笔架山,读书会很好!</p><p class="ql-block">所以远远的马鞍山在我童年的心里就如神山一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听我们吕副理事长说他曾经在马鞍山所在的松阳县三都乡当过党委书记,现在这个乡每个村都是摄影基地。本着朝圣般的愿望和一睹摄影基地风采的心情驱车前往三都。</p> <p class="ql-block">先到松阳县城买了两个麦饼垫了垫肚子,准备上山去三都,去三都乡政府所在地是这样的路,虽然路陡弯多,但是路面很好,路边不断有摄影点牌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遇到的第一个村子,路口停了几辆浙G牌子的车,看来是金华的旅游者。</p> <p class="ql-block">很漂亮、原生态</p> <p class="ql-block">自然,所以有特色,更美丽!</p> <p class="ql-block">山坳里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乡政府所在地,房子在山坡上层层叠叠,仿佛宫殿一般。</p> <p class="ql-block">接天的梯田述说人们的勤劳!</p> <p class="ql-block">过了乡政府,可以去马鞍山、周山头,或者过吾赤口回丽水。到马鞍山、周山头都还有20多公里山路。望着苍茫的群山,马鞍山可不只是老家门前笔架一样的山峦,她是一条巨大的山脉。最后决定还是不去马鞍山,让她保持那份神秘、那份圣洁。准备过上源、里黄去吾赤口,问了下行人,说路还可以。</p> <p class="ql-block">接下去路就是这样又弯又窄的水泥路。</p> <p class="ql-block">哇,这是啥情况!回家再查资料!</p> <p class="ql-block">一路山色五彩缤纷</p> <p class="ql-block">这是砍下来的毛竹。</p> <p class="ql-block">一路从山顶上下来,有点心惊胆战,山高路陡坡长,我担心汽车长时间刹车是不是受得了。到了山下就是上源村,村里蛮热闹,有浙F、浙H的车停在路边,有时髦的女郎扶着老人散步,有大棚车吸引村民买东西。出了村看到这堵墙,路标显示到丽水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松阳和莲都在深山里分界,过了小桥就是莲都。对面那个房子所在地是麻田村,很小的村子,房子很好!</p> <p class="ql-block">从麻田到丽新乡所在地还有10多公里。麻田属于丽新乡吾赤口行政村。丽新乡在古代属于处州府宣平县,吴赤口、上源和柳城一带人口音和丽新、老竹这边人口音明显不同,所以吴赤口以上的称上乡人,下面叫下乡人。</p><p class="ql-block">走过这条路才知道以前上源里黄人的毛竹、竹制品为什么不去自己县城卖而是背到丽新来,现在当然用车运。上源去松阳要翻过的山太大太高,路太远了。小时候羡慕上乡人背来竹子做的地垫等卖了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洒脱,现在才知道从上源、里黄、麻田背着那么沉重的竹地垫走几十里山路是多么的不容易 ——山里的汉子哟!</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浙F、浙H的车显然是他们的后人走出大山、回见乡愁吧。</p> <p class="ql-block">回望来路苍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