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的美篇《石湫坝的变化》

茅山

<p class="ql-block">石湫坝,即石湫镇。石湫镇位于溧水区的西南部,东靠小茅山,西依西横山山脉,南接明觉寺(原明觉乡),北连江宁禄口。</p><p class="ql-block">石湫坝地名的由来,据老年人传说;现石湫中学校址,原是大庙旧址,在学校东面约1000米处,港的下游闸口下方,一片岩石中有一水谭称为“石湫”。“湫”古释;水池为湫。汉语释义;清静,地势低洼的水潭,洞穴。相传“石湫”是块龙脉之地。明朝洪武年间,刘伯温为保朱家皇朝千秋万代,亲临“石湫”将这块龙脉治死。</p><p class="ql-block">因此,古人将西面港的下游“石湫”水潭,与东面七母坝,组合为“石湫坝”地名,喻意石湫垻依山傍水,幸福久安。</p><p class="ql-block">石湫坝风水有楹联为证;茅山横山不墨千年画,东坝西港无弦万古琴。</p> <p class="ql-block">自从我呱呱坠地,从孩儿读书直到74年高中毕业,75年下放溧水白马茶场,才离开这块眷恋的土地。</p><p class="ql-block">石湫坝的街道,门店,学校,巷子,路口,小桥,塘坝,房屋,树木,乡音方言,永远定格在那时的记忆里。那些玩耍的伙伴,同学,邻居,熟人,亲友,那些古朴的房屋,古韵的街道,淳朴的民风总让人怀念。</p><p class="ql-block">石湫坝虽然没有象淅皖两省那些千年古镇;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亭台楼阁的风景,但石湫坝仍是一个历史悠久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古韵厚重的古镇。石湫人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具有助人为乐的品性。有着誉满天下的狗肉之香,有着无私无畏的酒文化,令人动情动容。</p><p class="ql-block">石湫坝这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古今出过诸多高官名士,解放初中期,出任乡镇,局级正副职干部就有四十余人,当今在各行各业中能人数不胜数。</p><p class="ql-block">石湫坝在明朝万历八年(1580),出了一位进士王守素,字德履,号带河,(1545——1610年)。历任杭州府推官,保定府推官,礼部主客郎中,吏部考功郎中,南北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左右通政,官至光禄寺卿正三品,也称天官。</p><p class="ql-block">明朝规定;天官,可享受朝廷拨款,建造天官府邸。</p><p class="ql-block">石湫坝天官地就是当年王守素天官府邸。遗憾是天官府在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拆除,天官府牌坊在65年拆除,唯有天官府遗留的一对座北朝南,高1.5米,青石石鼓门当,儿时称青石门当为“石马”,时常骑在门当尾部玩耍,此门当也在70年代未期,被推倒做了集体商业房办公室墙基。</p><p class="ql-block">这样高大的门当,确为少见。古代门当石,一般放置于建筑大门两侧,用于显示标致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艺术品,有吉祥,祈福,避邪之象征。</p> <p class="ql-block">童年是人生岁月里最美好的时光,宛如蝴蝶纷飞的梦,令人回味,令人追忆。童年身影仿佛象昨天,童年的那些故事,特别夕阳之年总是时影时现,历历眼前。上了年纪的人,总怀旧忆旧,往往挥之不去。几十年前的童儿身影,不经触碰自然打开那些封存儿时的游戏和记忆;“老鹰捉小鸡”,“半夜鸡叫”,“中美打仗”,“埋地雷”“跳水”“爬松叶”“放鸭放鹅”“捉鱼虾”“摸螺蛳”“钓黄鳝”“掏鸟窝”“偷西瓜”“烧野炊”牵出桩桩件件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二0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下午,我抽空从溧水骑电瓶车,去了一趟生我长大的故乡——石湫坝。</p><p class="ql-block">去寻觅离开石湫坝四十六年的乡音乡貌,木桥塘坝,街道店铺,旧屋巷子,古树庙堂,但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四十五分钟的行程,在手机导航播音中所见的一切,宛如我在外地旅游。虽然石湫的山,还是那些山,——山青了。河还是那些条河,——水绿了。村还是那些村,——村美了。</p><p class="ql-block">石湫坝的新老街道在城乡一体化的潮流中消失了,展现的是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纵横交错,一个个商铺林立。大学城里的四所巍巍学府,一片生机盎然,聚集天下学子精英,令人赞美。</p><p class="ql-block">一条轻轨由南京经江宁,石湫坝雨山,横山脚下,抵明觉,穿越石臼湖直通高淳。</p><p class="ql-block">儿时的石湫坝,永远定格在儿时记忆里,心中深深的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