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2021年11月28日上午,泰安市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全体成员齐聚线上,按时学习、研讨了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浙江省易良斌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易良斌教授关于《促进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的报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在我市主持人赵水祥主任的精细安排、认真组织下,工作坊全体成员按时观看学习,并第一时间写下了学习心得体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易院长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从学生培养、课堂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等多方面与我们进行交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通过课程整合引导学生综合学习力的培养,这种整合,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整合, 还有学习方式的整合、 教材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各类媒体资源与实体资源的整合、 多种技术手段的整合。从而形成学生知识的构建, 知识获取速度和认知深度构建的优势,不断促进了学习力的提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易教授结合国家的顶层设计,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 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发,结合“发展素质教育”、“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要求,以单元主体设计为例,阐述了聚焦核心素养指向深度学习的案例分析。案例中从学习活动的设计、驱动问题的设计出发,突出对核心素养形成的设计,借助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系统设计,为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深度学习不懈的努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要更好的培养和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我们课堂的改革和提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进行课堂研究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是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培训研修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工作坊成员认真学习,在群里积极交流!通过今天易教授的讲座,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中,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听取讲座后,工作坊成员纷纷感觉深受启发,利用周末时间,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学习心得体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学习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东平县东原实验学校 乔丙强</b></p><p class="ql-block"><b> 今天上午,听了易院长《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的讲座,我备受感染,深受启迪。</b></p><p class="ql-block"><b> 在学习讲座之前,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易良斌院长的资料。易院长任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正校级协理员、责任督学,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双名工程导师,省、市、区三级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易院长是中国数学会会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教练,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会员,中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研究员,全国启发式教学课题组成员,全国中小学名师联盟理事、长三角名师工作室常务理事,浙大继教院、成院、浙大城院外聘教授,杭师大、浙师大数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浙师大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他还是全国多家数学专业刊物、研究机构特约编辑、研究员。易院长他在全国各地为中小学数学教师上示范课200余节,做专题讲座300余场,在全国60余家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及学校管理经验文章400余篇,50余篇数学教学研究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资料索引,教学专著《中学数学教与学—研究与引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并由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教学指导读物《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讲座》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60余项科研成果在各级学术交流活动及论文评选中获奖。</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怀着仰慕之心聆听了易院长《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的讲座。易院长讲座共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学习力--指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二、关键能力--面向未来的中国行动;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四、素养立意的课程设计路线图;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研修方式转型。</b></p><p class="ql-block"><b>特别是易院长对素养培育的要求对我影响较大。易院长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听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我在课堂上关注解题技巧比较多,但数学能力培养不足,不注意思考力与学科思考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学生思考力与学科思考力的培养。鉴于基于问题(真问题)或问题导向的教学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源头),采用1+ X 问题教学法,拥有疑问、质疑、探寻、怀疑精神。正如易院长所说:如果一个虚怀若谷的,好问的,好奇的,冒险的心智始终保持着探索的精神,那么,知识的追求就会成为欢乐的事情,而不会变成痛苦的工作。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从知识的表层、到达知识的深层和内层。</b></p><p class="ql-block"><b> 易院长号召我们广大教师要有教育追求,立德树人,六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学习了易院长的教学理念,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实践应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中,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b></p><p class="ql-block"><b> 感动只缘于这份用心与关切,行动更需要那份执着与坚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易院长为榜样,在自主的专业发展历程中,去追求成为一个有追求、有品位的教师,用自己的“专业”去赢得社会的尊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学习感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张银美</b></p><p class="ql-block"><b> 11月28日,聆听了特级教师易良斌老师的报告--《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易老师从五个方面娓娓道来:学习力、关键能力、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素养立意的课程设计路线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研修方式转型。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b></p><p class="ql-block"><b> 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性合作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设计聚焦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作出改变:从孤立知识点 → 知识结构框架;从教材章节 → 单元学习主题;从知识 → 学科核心素养;从零散、孤立活动 → 挑战性任务。不仅要整合学科知识,还要整合学习方式、以及教材与生活经验的整合、各类媒体资源与实体资源的整合、多种技术手段的整合。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运用传统与现代手段重视情境教学。</b></p><p class="ql-block"><b> 易老师指出:一味追求知识的“量”的教学,未必会有教学的“质”的提升。</b></p><p class="ql-block"><b> 学习不成功是由于方略没有得到适当的修正,或是达成目标应当修正。因此,我们教师要站在大单元的视角、主题的视角整体构思、整体设计教学、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驱动问题的设计,驱动性问题设计来源于学生现实世界的问题、有现实世界的结果、使学生觉得有趣,重要、会关联学生的生活、文化、学习等。易老师易实例说明了驱动性,怎样由封闭性问题转变为开放性问题;由原来的知识性问题转向认识性问题。要使学生历经:关系性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没有体验的知识是虚假的知识,没有知识的体验是没有价值的。”让学生经历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对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思考以下因素:问题解决过程及怎样驱动问题解决需要的活动 ;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以及活动设计的开放度;调用学科视角和思想方法进行分析、设计、评价等。“盲目的执行不是实践。不要把目标视为一个凝固的静态的东西,需要认识目标与流程之间的复杂关系。”</b></p><p class="ql-block"><b> 在活动中,教师要捕捉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与讲解引导:必要的示范、呈现资料、证据、针对性的反馈评价、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路的强化、提升和外显。借用追问使学生思维外显。心素发展 学习学习了易老师的讲座,使我更深刻认识到教师成长的意义,更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贵在坚持,我将珍惜学习成长的机会,不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努力做得更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这次学习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对我们的影响永远不会结束,我们一定乘这次学习的契机,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