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披图每叹连云险,</p><p class="ql-block">登览方知蜀道难,</p><p class="ql-block">马向云端踏凤岭,</p><p class="ql-block">人从天上渡鸡关。</p><p class="ql-block">这是清代诗人郑之奚的诗句,描述的正是连云栈道的情景,诗中提到的凤岭就是我们这次徒步的目的地。由于这条古道是在万山丛中开凿,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来往人马如在云端,故称为连云栈道。狭义的连云栈道仅指陈仓道与褒斜道连接的这一段,北起凤县凤州,南到留坝县武关驿。广义的连云栈道还包括陈仓道的北段和褒斜道的南段,北起宝鸡,南至汉中褒城,全长470里。</p><p class="ql-block">连云栈道自唐宋建成以来,一直是关中通往巴蜀的官驿大道。1936年民国政府修筑的宝汉公路,绝大部分路段承袭了连云栈道。长征时期,红25军及红2方面军,曾在凤县一带活动,传播革命,北上抗日。如今,仅存的未通公路的凤州村至心红铺村路段,也因此成了研究古道变迁的珍贵标本,也是领略蜀道风光徒步旅游的黄金线路。2021年11月28日,鳌太户外群34人,在群主地球人组织带领下,有幸来此,领略古道风采,重温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早上6:50天还未亮,我们34人就整装集合,乘车经由宝汉高速、太凤高速,辗转群山之间,于8:50来到凤县凤州古城西门的连云栈道旧址,开始今天的徒步旅程。</p> <p class="ql-block">凤州镇在解放前一直是凤县政府所在地。上古有传说“凤鸣于岐(岐山),翔于雍(凤翔),而栖于此”,因此称为凤州。岐山与凤州还是很有渊源的,两个县城附近都有座凤凰山。凤州城南有座山叫南岐山,西南有座山叫凤岭,都是我们今天徒步要经过的地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岐山人连当地的岐山都没去过,却有幸先来远在岭南的凤县南岐山一游。</p> <p class="ql-block">走上山坡不远,左右两面坡地都是成片的苹果园,有些树枝上还稀拉拉挂有几只苹果。凤州苹果在宝鸡还是小有名气的,摘一个尝尝,确实很冰甜,但是由于过了霜冻时节,果肉都冻坏了。</p> <p class="ql-block">路过马莲滩小村庄,房前屋旁堆满了丰收的玉米,还有堆砌整齐的酒瓶,别有风致。</p> <p class="ql-block">今天走的这个路线,是以前的官道,所以道路比较宽阔,路迹明显,只是由于年久失修,无人常走,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洁白的木棉花、芦苇花显得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鲜艳夺目的小果果。</p> <p class="ql-block">有些路段塌方严重,路基全毁,只有从旁边的陡峭处爬上爬下。</p> <p class="ql-block">山间的道路蜿蜒曲折,走到一片竹子林,隐约听到有哗哗的流水声。钻出竹林,前方是一片开阔地,小溪水流潺潺,大山巍峨挺拔。</p> <p class="ql-block">古道从这里往右拐上去就是南岐山的最高点南天门。由于年代久远,雨水冲刷,路迹也找不到了。我们顺着河道两侧,艰难的前进。一会走左边,一会爬右边,快到山顶时,终于走到了古道的轨迹上。</p> <p class="ql-block">前方突然一亮,一个豁口呈现眼前----南天门到了!说是门,实际上是将山梁挖开的过道。两边山岩已经塌陷, 周围林木繁茂,密不见天。此处位于南岐山的最高点,常年云雾缭绕,似与天宫相连,所以牌楼上书“去天尺五”。离天宫也就一尺五了,可惜今天缺少座驾祥云,我们也只有望天而叹了。</p> <p class="ql-block">到达最高处了,路程也走了一半,大家刚好在山顶平坦处休息一会,加个午餐。热心的秦岭狼大哥给大家沏好了暖心的热茶,香甜可口。</p> <p class="ql-block">离南天门不远,有块石碑,上书“声闻帝座”四字,字体苍劲,古朴有力。据说“声闻”两字由于石碑经历多年风雨洗刷,无法辨认,郭沫若先生途经此地,才一语道破。</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东边,原本有座古庙朝阳寺。如今寺庙已荡然无存,只残存有清代同治年间凤州知县郭建本敬立的几座石碑。</p> <p class="ql-block">寺庙前有两棵千年古槐,可惜树干早已干枯,一棵轰然倒地,形成一个天然的木拱桥。</p> <p class="ql-block">枯树虽然倒地,仍以残缺之躯,造化成动物的标本。看这面,酷似一只凤凰,站在枯树之上。又似一个睡美人,头戴金簪,身着长裙,拂面侧卧。</p> <p class="ql-block">背面看,又似一只秃鹰。</p> <p class="ql-block">残缺倾倒的枯树,横卧古道之上仰天告白,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p> <p class="ql-block">钻地而出的蟒蛇。</p> <p class="ql-block">席地前行的青蛇。</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向凤岭方向前进,山高路远,道阻且长。凤岭是连云栈道此段的最高点,站在山头远眺群山尽在眼底。曾有诗云“凤岭云中起,登天自顾间。置身千仞上,一览小群山”。这里是凤州八景之一的“凤岭晴岚”,书中描述凤岭雨后玉带缠绕,阳光撒下尽披五彩岚光。</p> <p class="ql-block">过了凤岭有段下坡陡路“放马坡”,这里是连云栈道最险峻最危险的路段,坡陡弯急,行人马匹稍有不慎就会滑倒跌落。作为古时的官道,时常有驮载货物的马车经过时失足出事,所以1936年民国政府修筑宝汉公路时,绕开了凤州至留风关这一段,也因此幸运的给后人留下了一段连云栈道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过了放马坡,山路平缓多了。驻足放马亭下,看看连绵青山,听听鸟语风声。</p> <p class="ql-block">长征时期,徐海东大将率领的红25军,还有贺龙元帅率领的红2方面军,曾路过此地,在凤县一带传播革命,翻越连云栈道,北上抗日。我们今天也算是走了一回长征路,体验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树舌,小心有毒。</p> <p class="ql-block">快到出口了,前方就是终点心红铺村。远望山谷外的大山,高大巍峨。</p> <p class="ql-block">下午15:30左右,我们全部出山到达此次徒步的终点凤县留风关镇心红铺村。这次穿越,总计徒步23000余步,路程大约13公里,拔高770多米,用时6个多小时。一路上不仅领略了古道的美丽风光,了解了古道的前世与今生,还走了一回红军长征路,也算不枉此行。虽说书中描述的“南岐霁雪”、“凤岭晴岚”、“栈道连云”的绝美佳景没能亲眼目睹,有些遗憾,但是美景“可遇不可求”,想想一路的所见所闻,回味古人的诗词佳句,心中自然也能感受到这一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