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经扛过枪

嘟嘟的老爹

<p class="ql-block">  在给外孙女翻找她妈妈小时候的玩具时,从一个小铁盒里滚出来几个子弹壳。它们一下子就把我拽回到遥远的北大荒。</p> <p class="ql-block">  在给外孙女翻找她妈妈小时候的玩具时,从一个小铁盒里滚出来几个子弹壳。它们一下子就把我拽回到遥远的北大荒。</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1971年,中苏边境局势更加趋于全面恶化,为适应战备需要,团里组建起武装营,各生产连队也都先后成立了武装排。那时候边防部队配备的是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而发给我们的是从部队上替换下来的苏制7.62步骑枪。虽然是杆四十年代的老枪,我依然爱不释手,恨不得天天搂着它睡觉。</p><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又给我们这帮当班长的换发了铁把冲锋枪。这种枪的特点是,装弹量大(弹匣能够装填35发子弹);通过调整快慢机,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枪托能够向上折叠,更便于携带;枪管护筒上开有很多圆孔,连发时利于通风散热。然而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射程较短,大约为200公尺,而7.62步骑枪的精准射程为400公尺,表尺射程1000公尺,据说最远射程可达一千五。二是枪托折叠起之后,射击时缺乏准头,三是保险装置在设计上有缺陷,容易走火。听刘连长讲过,在朝鲜战场上有个战士在翻越壕沟时,不知怎地触动了冲锋枪的保险,结果枪走火,腹部被一串子弹击中。</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实弹打靶是在当年的12月8号,靶场设在连队驻地东边3里外的大沙坑(手榴弹投掷练习也在那儿)。经过短期培训,射击要领已然熟记于心,三点一线也反复演练过无数次,再说上中学时我曾经打过几次小口径,心想即使打不出优秀,起码也得拿个良好。哪知道刚一进入射击位置,心里就开始一个劲地乱扑腾,最终只凑合着弄了个及格。</p><p class="ql-block"> 手中有枪,心里发痒,总想变着法儿找机会放两枪过过瘾。起初连里在这方面并没过多地进行管束。1972年元旦那天,我约了一个好哥们一起出去打猎。(那时比较常见的野生动物是狍子,此外还有野猪、野狼和狐狸,曾有一只黑熊命丧武装排的乱枪之下)。吃罢午饭,我们两个人麻利儿地打紧绑腿,挎上冲锋枪,兴冲冲地趟着尺来深的积雪,顺着小公路一头扎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一直通到乌苏里江边,是当年日本鬼子为进攻苏联而修筑的,早已废弃不用,路两旁荒草齐腰,杂树丛生。我俩边走边四下里寻摸,一直走到路的尽头,登上水泡子旁边的大坝,又沿着那条机耕路往回返,一直转悠到太阳落山,竟然连一只带毛的活物都没见着。正当我们感到失望的时候,眼前忽然一亮,不远处的排水沟边上,一对野鸡正在垄沟里刨食。机会终于来了,我们俩几乎同时把枪顺了过来,果断地扣动了扳机,枪声响起,受惊的野鸡扑楞扑楞翅膀飞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装排担负着战备值班和巡逻任务。有一天我带领班里的几名战士沿着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的江边小径隐蔽行进,突然传来一阵马达声,循声望去,江面上有一艘苏联巡逻艇疾速驶来,当行驶到距我们所在位置三四百米远的地方,马达声戛然而止,只见那艘失去动力的巡逻艇像一块大西瓜皮,顺着江流晃晃荡荡地飘了过来,眼看着靠近了江岸。艇上有两个老毛子,好像正在摆弄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面对突发情况,我们迅速地做出反应,子弹推上膛,手榴弹拧开后盖,嗷地一声就扑上去了。我边跑边想着该如何对付这两个人高马大的老毛子,就在此时,马达声骤然响起,只见快艇把头一调,突突地开走了。一个老毛子使劲冲我们招手,似乎还在高声叫喊着什么,我们眼睁睁地瞅着快艇拖着一长溜浪花驶过了主航道中心线,很快就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过后我一直在琢磨,那艘巡逻艇到底是真的发生了故障,还是老毛子早就发现了我们而故意挑衅呢? </p><p class="ql-block"> 秋后连里调我去开拖拉机,冲锋枪就被我带到了机务排。夜班作业时经常能看到到狐狸之类的小动物出来活动,它们在机车灯光照射范围内爬来窜去的,好像是在捕捉田鼠。说来也怪,平时它们总在你眼目前晃悠,一旦你带枪出来,它们就全都躲起来了,即使枪擦得倍儿干净,还藏在座子下面的工具箱里,但这些小东西们就是不露面。</p><p class="ql-block"> 枪支弹药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每次外出回来头一件事就是抓紧时间擦枪(子弹也要用擦枪布蘸着油擦),尤其是在冬天,先甭说集训拉练站岗放哨,就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待上几分钟,回到宿舍枪身瞬间结霜,如果不及时擦拭保养,就会生锈,到时候可就真的拉不开栓了。等到热乎劲一过,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就懒得携枪外出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探究子弹里面的火药是啥样,我把两种子弹头都拧下来过。步枪子弹的火药是长方型的小薄片,铅灰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冲锋枪的则呈黑色粉末状。忘了是谁向我推荐过一个小偏方,说是用7.62子弹里的火药冲水喝专治肚子疼,但我从没试过。1976年我调离连队时,把平时通过各种渠道淘换来的子弹都送人了,其中有几颗弹头上涂有红色金属漆的,据说是穿甲弹。</p><p class="ql-block"> 后来为了防止走火伤人事故的发生,枪支弹药都存放在连部进行统一保管,子弹袋和油壶等物品仍留在个人手里。1979年返城时,我把这两样东西连同几个冲锋枪子弹壳当作一种念想一起带回北京。小油壶物尽其用,拿来盛缝纫机油,自打有一天被邻居借走后,就再也没回到我手里。子弹袋好象是在搬家倒腾东西时弄丢的。唯独这些子弹壳几十年来一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得以保存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