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思政 打造高效课堂 ——第十小学艺术组“以学为主”课堂转型展示活动

孙孙

<p class="ql-block">  为了“聚焦课程思政,打造高效课堂”,将艺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挖掘艺术课程中真善美的育人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第十小学艺术组于11月20日—11月25日开展“以学为主”课程转型展示活动,通过多次讨论和磨课,艺术组教师展示了四节精彩纷呈的艺术课。</p> 于华老师执教五年级美术《趣味文字》一课。于老师通过视频《三十六字的演变》导入新课,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几千年来文字的演变,感受了中华文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老师通过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趣味文字,并进行评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最后,于老师对学生提出期望,在端正坐姿的基础上,用心书写每一个汉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从小学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术教师于华《趣味文字》</h5> 张海燕老师执教四年级音乐《小螺号》一课。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歌曲学唱过程中通过陶笛,使学生能够独自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型教学。在创编活动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张老师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教师张海燕《小螺号》</h5> 孙蕾老师执教三年级音乐《小号手之歌》一课。孙老师让学生昂首阔步行径的方式感受高亢有力的歌曲旋律,使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为学唱歌曲引出了一个很好的开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编创动作和歌词,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了革命老区儿童团员参加游击队英勇顽强的情景,了解的军号的作用,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习小号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教师孙蕾《小号手之歌》</h5> 刘娜老师执教五年级音乐《卢沟谣》一课。刘老师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导入新课,通过陶笛吹奏帮助学生巩固旋律的音高,提高了学生的音高听辨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解决了音准难题,使合唱部分旋律和谐优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明白现在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为了祖国的明天去奋斗,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教师刘娜《卢沟谣》</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评课进行中</span></p> 教育改革,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第十小学艺术组教师结合“以学为主”的主题进行课堂转型,充分发掘艺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艺术课程特点,打造高效课堂,绽放思政魅力! 文稿、美篇:孙蕾<div>图片:艺术组教师</div><div>审核:张海燕、杨文刚、马宁</div>

学生

教师

课程

课堂

艺术

学习

老师

思政

以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