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

烟坡周公

<p class="ql-block">本人所谓的文化程度不高,自觉文化底蕴还行,尤其传统文化。由于坚持了几十年的阅读习惯,受到的熏陶不少,却也没多大个成就。</p><p class="ql-block">所以,最近经常在思考阅读。</p><p class="ql-block">广义的阅读不仅是读书,看风景、看民俗、看电影、察言观色的识人等,都属于阅读的范畴。</p><p class="ql-block">从基础来讲,读书,其是人体的感知能力,看、听、品。</p><p class="ql-block">看即视觉表达,先识别;听即读书时默念或者声朗,大脑听到后识别;品即感知其中的味道、思想;可以看出,读书,是视觉、听觉和感觉的综合运用。属于声色味的范畴。</p><p class="ql-block">读书,在古代属于大户人家子弟才有的机会,在现代属于心浮气躁以外的人才可以品尝的美味。</p><p class="ql-block">或许有人说,你又不是搞学术的,又不是吃皇粮的,大把年纪读那么多书干嘛呢,搞得不伦不类。</p><p class="ql-block">确实是,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如果不弄明白,不说清楚,或许真的怀疑人生。</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读书呢?</p><p class="ql-block">从仿生角度来说,读书是将外界(即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所散发出的声色味,转化为人体内在可感知的声色味(精气神)的一个过程。</p><p class="ql-block">如果不读书,个人也可以凭借其他渠道,比如外人的言语或动作、生活的经历,将外界的事物的声色味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声色味。</p><p class="ql-block">比如,抖音的大牌网红,大多只有高中以下学历。这些人的察言观色能力异于常人,他们的情商高,对外部事物的吸收、理解和互动要强于一般人。其表现出来的魅力(精气神)就足以吸引大量的粉丝关注。</p><p class="ql-block">又比如,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受重点学校教育的学生,即便不多读书,在能力上也优于同龄人。因为他们感知到的声色味比一般人的高,转化为自己的精气神再表达出来,自然在作文、解题、外语听说方面就好。</p><p class="ql-block">不读书可以吗,当然可以。</p><p class="ql-block">只要有钱可以聘请行业内的专家顾问,帮你解决遇到的难题。或者你本身就是行业翘楚,混迹于行业圈子,每天需要消化的信息已经比书本有用很多。</p><p class="ql-block">但是,放在生命时空之中,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仅仅是赚钱和学习等。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能用低成本的书本去成就完美,总比钱和遗憾好多了。</p><p class="ql-block">其实,读书,是寻找答案的捷径。</p><p class="ql-block">弄清楚了为什么读书,就需要明白读书方式是什么?怎么读书。</p><p class="ql-block">有人喜欢细品,注重书本整体关联,以及书本知识与自我知识的结合,再消化;有人喜欢求多,看重知识的宽度和应用广度;有人喜欢同类书一起看,有人喜欢杂糅交错;总之,读书的方式很多。</p><p class="ql-block">从深层来看,我觉得无外乎两种,归纳和演绎。</p><p class="ql-block">归纳,是对同类知识以及知识的作用范围做出梳理,并在实际中产生纲领性指导作用。比如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达里奥的原则,李笑来的时间的朋友等;这是走别人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演绎,是在对行业知识总体掌握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思维关联的再创造。比如发明家、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商业模式和产品理念的再创新等;这是在推陈出新。</p><p class="ql-block">归纳和演绎,是人类从小就具有的本能;如小孩对声音的模仿、看父母的脸色、品味不同场景的喜怒哀乐等;归纳是接受教育的必经阶段,演绎则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系统性思考方法。</p><p class="ql-block">读书,大部分都是照搬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居多;可以把作者的知识和思维再进行演绎创新,则难度较大。所以,书要从薄读厚,从厚读薄,先归纳再演绎。</p><p class="ql-block">可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时的归纳,并不能快速的在生活中运用;很多人,再读多年以前的书,感慨万千;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又有不同的心理体会,时间会让人成长。</p><p class="ql-block">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归纳太多,演绎太少了。毕竟现实的需要,无法让位于太多时间去感悟。</p><p class="ql-block">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线性迭代过程,而从线性迭代过渡到非线性迭代时,老子也论述不清,不得不进入了一个恍惚的混沌状态。</p><p class="ql-block">混沌是现在思维研究的前沿方向,我们利用归纳法,掌握了大量线性逻辑分析的方法,但在非线性演绎面前却止步不前。</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了大部分书,能解决我们生活难题的少之又少,毕竟生活是非线性的,所以我们要不断读书来进行更大概率的归纳,去弥补这种不足;</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遇而安,生活的激情被太多的无解难题消磨殆尽;似乎迷茫了。</p><p class="ql-block">佛祖两千年前,舍家弃业,归纳出人类有八大意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通过空掉六根去体悟万有,让自己的第七识和第八识重放光芒,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p><p class="ql-block">简单总结,佛祖的意思是怎么转化外界的色身香味触法等六尘,为自我的感知所开悟。</p><p class="ql-block">步佛祖的足迹众多,成佛的人太少,也就是说这条路太难了,多少人成了真佛?怎么开悟,还是回归人的本能,归纳与演绎,出世入世,利益众生。</p><p class="ql-block">看来,老子也好,佛陀也罢,都是想找到一个推演万事万物演化的方向,顺势而为。不谋而合的和现代科学对混沌的研究走在了一起,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探寻的答案。</p><p class="ql-block">读书,与老子、佛陀与现代科学有着共同追求的目标,归纳万物,演绎万事,前提条件需要我们的禅心慧眼。</p><p class="ql-block">读书,归纳太多,总结太累;演绎太少,应用有限。这里面有没有解药呢?难道需要等到科技再发展一百年,把混沌理解清楚了,才可以解决吗?非也!</p><p class="ql-block">日常看病时,西医根据检测报告,已是静态的、过去式的检测指标,归纳疾病类型,进行治疗,看好的不多,看坏的不少。</p><p class="ql-block">中医则根据人体的脉搏频率,依据28种脉象,演绎疾病特征,效果往往不错,却被披着科学外衣的人说成伪科学。</p><p class="ql-block">静态的指标测定与动态的频率测定,前者只能归纳,没有后续变化参考;后者既可以归纳,又可以演绎,承前启后,那个高明?我想,这个是读书人所追求的。</p><p class="ql-block">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回到古中国文化太极九宫的视角,一二三的线性演绎,四到九的非线性演绎。最后,九九归一,演绎归于起始,形成闭环。</p><p class="ql-block">中医为什么需要望闻问切,就是将外界声色味三焦,通过感知,转化为医生自我认知的声色味三焦。</p><p class="ql-block">把三焦体系放在九宫学说里面计算,自然可以找到疾病发展的前因后果,因势利导,治愈人体。</p><p class="ql-block">近几年里,我不断重复阅读了大量的古书,《内经》《外经》《本草经》《汤液经》《难经》《山海经》《天问》《天对》《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发现了一个巨大秘密,即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应关系,或者说可感知的物质与人类意识之间,怎么计算,怎么演绎。</p><p class="ql-block">读书,不就是为了解决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吗?</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人将万事万物的关系高度抽象为太极、阴阳、三焦、四象、五运、六气、七阶、八卦、九宫,推测天文,预测时事,运算人体。</p><p class="ql-block">这不就是读书的最高级目的吗?</p><p class="ql-block">当然,演绎,太难了,需要极端的抽象,同时也需要跳跃的联想与想象,在开始阶段效率远远低于更容易的归纳法。</p><p class="ql-block">读书,就是如此,需要把各种关系抽象化后,迭代到数学运算中,建立自然数的演化逻辑,才能一通百通,思维能力就一定指数增长。</p><p class="ql-block">读书,如同复利,优势开始根本看不出来,越到后面越明显。这就是我对待阅读的态度、收获,也是我的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这个人的点滴体会,无非是自己的一孔之见。但是,希望通过这些心得和见解,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深思,并提供一些参考。至于每个人喜好看什么书,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所决定。总之,我概括为这样几句话: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