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儋州市中学物理师徒同课异构观摩课专题研讨活动简报</h5><h5><br></h5><h5>主办: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h5><h5> 陈素梅工作室儋州市中学物理工作坊</h5><h5>编辑: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物理组</h5><h5> 陈素梅工作室儋州市中学物理工作坊</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师徒同课·异构特色</h1><h5><br></h5><h5>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经儋州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研究决定,儋州中学物理工作坊、儋州市第一中学物理学科组11月26日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联合开展同课异构观摩课专题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旨在加强儋州中学物理教师的交流与学习,探索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将进一步推动深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报到签到</span></p> <h5> 为了让年轻教师专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1年11月25日,儋州市中学物理工作坊和一中物理组组织同课异构活动前磨课研讨活动,工作坊及一中没课的物理老师均到场听课,课后点评指导。</h5> <h5> 市一中副校长、工作坊领衔专家郑培生对黎晓言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使用的仿真实验给予忠恳的评价与肯定;同时提出:引入环节时间过长,建议缩短时间,建议做实物展示;引入环节举例中小车的例子不当,建议删除;引入环节中扁担的例子接触点过多,建议换简单的例子;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环节中,建议先让学生做题,再归纳总结解题步骤;例题环节,两个例题有相似之处,建议保留一个。其他老师各抒己见,拓宽思路,均给黎晓言老师提出了不少的宝贵意见,使黎老师的教学设计得到不断的完善,黎老师感慨收获颇多,在这么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中,快速成长正在路上。</h5> <h5> 11月26日儋州市中学物理工作坊联合儋州市第一中学开展师徒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现场参加观摩的物理教师超过100人,总观摩教师人数超过150人,南大附中儋州一中朱树松校长、郑培生副校长、钟军裕副校长亲临现场观摩指导。在《共点力的平衡》的师徒同课异构中,师傅高广源和徒弟黎晓言两位老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展现出各自创造性的个性特色;同一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两位教师均以饱满的热情、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了物理课堂的魅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质疑,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现场观摩教室</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二观摩教室(视频同步)</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三观摩教室(视频同步)</span></p> <h5> 儋州市第一中学物理科组长朱云老师主持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老师们相互探讨深度物理教学的方法,交流彼此的经验,老师们普遍认为两位授课教师课堂模式虽不相同,但都能体现新课改强调的学生的主题地位,工作坊领衔专家郑培生在对这两节课的课堂诊断中从课堂的高度、宽度、深度的角度进行诊断,对参与活动的老师启到有效引领作用。</h5> <h5>一中副校长、工作坊领衔专家郑培生点评:</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广源老师的课,针对性强、归纳性强、容量大,高广源老师十分注重方法。并提示,课堂容量大更要注重课后落实,了解学生真正掌握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黎晓言老师的课,比较常规化,从实物模型展示引入;从二力平衡到三力平衡,再到四力平衡最后到n个力平衡,很注重等效替代法,等效思想的突出很好;重基础,例题针对学生特点。但听懂与会做是两回事,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在引导学生这一块做得很好,但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span></p> <h5>谭德章老师点评:<br> 要设计台阶式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共点力的平衡》主要包括:1.分清共点力和非共点力;2.建立平衡态概念;3.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4.科学思维的培养;5.科学态度与责任。<br> 高广源老师注重用题型、学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注重科学思维、物理建模思想的培养和落实;用训练题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br> 黎晓言老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实验探究,从二力、三力、四力到n个力,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一点做得很好。通过模拟实验,十分清晰,培养学生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思维,但缺乏亲自体会,建议可以增加现场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去操作;在例题讲解画受力分析图时,建议要将研究物体单独隔离开来。</h5> <h5>陈堂广老师点评:<br> 黎晓言老师留给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时间稍微少了些,用到的两道例题来源于教材,其实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例如将两条绳子的夹角换成相互垂直的情况。</h5> <h5>李定茂老师点评:<br> 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做题状态很好。思考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h5> <h5>东坡学校老师点评:<br> 课前运用学案,进行课前批改,说明高老师教师专业性能力很强,备课准备十分充分<br> 黎晓言老师比较亲切,用实物引入,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物理来源于生物。并且物理学史的渗透十分好.</h5> <h5></h5><h5>师傅高广源老师师徒同课异构课后感<br></h5><h5> 本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强,并且共点力平衡是本章最后一节书,所涉及的内容以及所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前面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候都讲过了,最后一节书就是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一个归纳总结,所以设计整堂课的容量是足够大了,本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模型建构、审题,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思路:<br> 1.复习初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的问题,注重初高中知识的链接。<br> 2.课前通过批改学生学案,通过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与领悟,在对于基本的模型进行拓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同种题型找不同,不同题型找共性。再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链接对应考点的海南高考试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有一个方向性,老师的就是一个领路人,指明方向,教会方法,路还是靠学生自己走的。<br> 课后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都有一定的收获,少数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但是这个班不是每个学生都选物理,对于选物理的学生课后再针对性的辅导。课后反思,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以后努力专研,从善若流,提升自我。</h5> <h5>徒弟黎晓言老师教后感<br></h5><h5>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先从共点力的平衡这一课题钟的“共点力”和“平衡状态”两个概念入手,带学生复习旧知识并且将学过的内容和新概念串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入“共点力的平衡”后就开始探讨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这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选择学生学过的二力平衡知识作为切入点,这样对学生而言就有一个过渡,在初中阶段已学习的知识的铺垫下,新知识就不会特别艰涩。并且通过力的合成,可以将三力平衡问题、四力平衡问题甚至多力平衡问题转化为二力平衡的问题去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另外在这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突破原先的“平衡就是二力平衡”的固有认知,我设置了一个虚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更有说服力。得出条件后就是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我认为这一部分是本课题的难点,我设置了几道例题,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尝试列出平衡等式,并对类似题目求解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力求突破难点。教学设计仍有许多不足,一是课堂容量较大且学生参与度不高,应该设计更多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及时获取反馈;二是虚拟实验之前最好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实验过程有直观的理解和感受,而不是被动地接受。</h5> <h5>李定茂老师听后感</h5><h5> 今天上午在儋州一中听了两堂同课异构课,受益匪浅,感谢儋州市物理工作坊及市一中给我们提供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两位老师在教授新知时都是循循善诱,让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两堂课下来,给大家很好的展示了儋州一中师生的精神风貌!</h5> <h5> 活动结束后,听课教师纷纷表示,同样的“新课标”,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让自己不仅从中发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智慧共享的目的,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中学物理研讨活动。</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