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 师说】讲教育好故事 传育人正能量(三)

秦草

<p class="ql-block"> 秦草,女,一级教师。1993年7月毕业后,我回到了曾经学习成长的地方,开启了我的乡村教育之旅。一路走来,我无数次克服了身体上的不适,经历了工作上的种种困难。用真诚的微笑,耐心的辅导,28年的坚守,谱写了对乡村教育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在平常的班级工作中,我严中有爱,关心乡村学子。我是一名党员,是语文老师,更是班主任。我总是这么想:“我是从农村学校走出去又回到学校的做教育工作的,乡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在生活条件和学习资源上有差别,我要更加关心他们。”我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的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们聊天、谈心,和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学期,班里的单亲学生有赵思羽、汤帅阳、郭家乐、汤义,我给他们给予母亲般的关怀。班里的留守孩子也有好几个:李紫薪,崔菊妍,汤锦阳,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照顾,我对留守的他们照顾有加,用自己的手机通过微信视频让他们和父母联系,让父母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家长对我的付出深表感谢,觉得把孩子交给我,他们放心。</p> <p class="ql-block">曾经带过的学生张佳怡,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她的父亲、叔叔因腿疾,均不能正常行走,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工作,全家七口人仅就靠低保和张佳怡妈妈打零工维持。我了解情况后,常常给她以鼓励和心理上、物资上的帮助,进行家访并结合学校党员扶贫日活动,组织学生为她举行献爱心活动。张佳怡毕业了,他的弟弟张嘉豪上了六年级,不在我的班里,但他是我的帮扶对象。我每天都要抽空和他聊聊,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在他有学习有困难时,我都会耐心的给他讲解,指导他完成相应的作业。</p> <p class="ql-block">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都能扣动他们的心弦,常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去温暖感化学生,用道理去说服学生。上学期所带的六年级二班有两个行为习惯、学习成绩都令人头疼的学生:马少凡,马泽聪。在我的爱心关怀下,马少凡除按时完成作业,还成为运动场上的健将,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从不写作业,又好事的马泽聪也在我的引导下,有了许多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学期,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个长得帅帅的大眼睛的小男孩。刚开始带班,发现他不写作业,后来经过和其他老师交谈了解才知道这个孩子情况比较: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带大。我就仔细观察,发现他经常不说话,上课时就突然找不到人了,好几次走到他座位前,才发现他在桌子下边呆着。看到他在桌子下边呆着,就和他大声说话让他坐到座位上,他像是被吓着了,突然间眼眶噙满了泪水,快要溢出来了,怯怯的看着我。于是,我便小声地和他说话,他含着泪用愉快的眼神看着我。他不写作业也不交作业。我就想办法让他学点,每天让他在黑板上照着课本写字,写几个我就耐心批阅几个。刚开始,一节课能写三个字,慢慢的,他能写十几个字,而且全抄对了,我在黑板上给他批阅,他看着自己被批上对号的字,嘴角慢慢扬上去,开心极了。我的爱心关怀,就这样温暖了这样一个特别的学生,我感到十分欣慰。</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新步伐,就要不断充电,才能更好的服务乡村教育。我作为一名工作28年的乡村教师,总是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借助区局教育行政部门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现场培训,我认真参与学习,获得了培训教师的好评,成为爱钻研好学习的表率——电子白板学习优秀学员。我与所教学科最前沿的教学思想和信息亲密接触,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乡村教育的切入找到了新的起点,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更是我奉献乡村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28年的风雨沧桑,我扎根乡村教育,不忘自己的教育初心,始终站在乡村教育这一块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处处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模范作用,执著追求,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位老党员、老教师对乡村教育的无限热爱。</p>

教育

乡村

学习

学生

孩子

作业

教师

班里

张佳怡

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