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是同心县第一幼儿园的马老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育儿小课堂。今天分享的是《家校携手共成长》</p> <p class="ql-block">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者各有优势、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能力。幼儿园通过建立家委会、开设家长课程、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拉近家园关系、增进家园互动,共同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有位幼儿园园长说过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家长和教师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促进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研究以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南》为依据,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我们将尊重家长、保护家长权利放在首位,视家长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努力开发家长的潜能,并通过资讯与服务、沟通与交流、支持与参与的途径,改变以往家长被动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局面,逐步确立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使幼儿、教师和家长善于合作、互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探索园本课程的建构过程中,把幼儿、教职工、家长三大群体视为三个核心,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 🌸❶🌸</p><p class="ql-block">一;实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家园沟通。 家园共育,沟通是桥梁。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才能达到家园配合一致教育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p><p class="ql-block"> 1、建立家教宣传专栏:幼儿园和各班都设有家园联系,每学期更换一次,向家长介绍保教内容,有关育儿小常识以及班级、教研组、学校等各方面举行的大活动等等,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校、班级中的教育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方式与教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达到家园同步的教育效果。 </p><p class="ql-block"> 2、开展家庭访谈:教师每学期安排一次幼儿家长进行半小时以上的互动交流,并做好家访记录。结合幼儿档案向家长介绍幼儿发展情况,有针对地交流教育方法。 </p><p class="ql-block"> 3、线上家访:教师每学期对每位幼儿家访一次,教师通过视频了解幼儿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家庭情况,更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加以初步分析;同时,还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入园的一些准备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为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p><p class="ql-block"> 4、利用电话访问:对于一些工作较忙的家长,孩子通常由老人或亲戚接送,与老师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对幼儿园的要求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老师将班级幼儿家中的电话号码、父母单位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进行登记,并将班级教师电话向家长们公布,鼓励家长们通过电话和教师交流。孩子可以随时听听老师的声音。家长、老师之间也能简便、及时地相互探讨教育方法、交流教育体会、了解孩子情况。每次交流教师都认真作好记录,电话交流方便、也深受家长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❷🌸</p><p class="ql-block">二、支持合作,促进共同成长 </p><p class="ql-block"> 1、家长参与管理 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家长最关心;了解孩子在园的发展情况,家长有知情权;改进和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家长有发言权。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情况,注意倾听家长的心声,接纳来自家长的合理化建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家长委员: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同时指出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帮助家长了 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我园的家长委员一学期推选一次,由各班班长选出较积极的家长。家长委员参与幼儿园有关家长工作一些事宜,在家长中发挥组织、宣传、教育、带头的积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