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传记

媛人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母亲</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班杨静</h3></font></h3> <h3>自学语文到现在,无论文学大家或是无名小卒所作,我读过有关母亲的文章数不胜数,闲暇时想起我那平凡的母亲,眉上便落下几缕思愁,我很久没见过她了。</h3><h3> 母亲生在乡下,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生活不算富裕,但好在家庭和睦,读完小学就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辍学,到家里帮忙干活,后来好像出外地打工,再过段年头就认识了我父亲,于是他们就结了婚。有了我哥,再有了我和姐姐,开始了作为母亲的生活。</h3><h3> 从我记事起,我好像总见不到母亲的身影,她是忙碌的,朝六晚五的工作导致她不得不早起,除非晚上,不然我或许都没有和母亲碰头的机会。虽说劳累,但为了家庭,她那跟车售票的工作一下干了好几年,也自然落下了许多,落了一身病根,落了我的童年。从某些方面来讲,我对母亲的感情是及其矛盾的,因为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我的面前,母亲就是一个冷血的角色。我考试成绩优秀,她不夸赞了,只告诉我别骄傲,好不容易得优的美术作业被我拿到母亲面前,却换来一句:“丑死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开始对母亲生恨了。现在想来,或许是母亲不愿我因为画画差了文化课吧。但那时影响我的因素不止这些,导致我心中埋下了叛逆的种子,就此认定母亲并不那么爱我。到我小学六年级时,母亲终于换了工作,她也多了留在家的时间,于是我看见了全然不同的母亲。她脸上常挂着笑,看起来有比以前多十几倍的精神气力,也开始关心我的学习,一切都在变好。后来疫情时期,爸妈都歇业在家,家中融洽的氛围一天天涨着,随着春天的结束,父母也远去外地经营自家的旅店,离开数月,除了过年回家一趟,剩下时间我们都靠手机联系,到了暑假,我去母亲工作的地方住,写作业时偶然听见母亲与熟人闲聊,说:“离开孩子后生怕孩子过的不好,恨不得什么都给……”</h3><h3> 我便释然了,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爷孙辈的爱恨情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班揭佳新</h3></font></h3> <h3>我小时候就曾与爷爷奶奶生活过一段时间,由于。两辈之间的思想与文化有太大的差别,也总是会弄出一些小矛盾。遥控器抢夺战爷爷奶奶呢都比较喜欢看一些戏剧或歌唱类的节目,而我却恰恰相反就是喜欢看一些幼稚的动画片就比如:猪猪侠、熊出没、智慧树之类的。那个时候每到晚上就是一个运动项目,大家都吃完饭了,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内心波涛汹涌,恨不得自己长了双飞毛腿,谁先拿到遥控器谁就是冠军,因为老年人的腿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毛病,跑得比较慢,所以基本来说拿到遥控器的是我,可总有失误的时候遥控器落入了爷爷的手里,我立马哭神附体,爷爷也只好屈服。有时我也会使些小阴术,把遥控器偷偷藏起来,这样谁也不知道,必要时爷爷还会生气把我骂一通。</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谁踢的被子</h3><h3> 小时候家里有两张床,一张是给我和爷爷的,另一张是给奶奶和妹妹的。我睡觉的方式从来都不是个剩油的灯,爷爷睡觉是也是如此不老实,有时不是他打呼噜就是我流口水说梦话之类的,千奇百怪。我们爷孙俩睡觉就没有一个晚上被子是整齐的,时不时奶奶起来上厕所时还要帮我们爷孙俩盖被子,还要抱怨一下,爷爷和我总是说是对方踢的被子,可又没什么证据。别说没和爷爷睡和妹妹睡反而还睡不着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他阴阳两隔</h3><h3> 在我二零一六年,我八岁,“他”在一个池塘里摔了一跤,进了医院,那段时间妈妈爸爸也从深圳赶来回来,没说话但用脸表达了一切。爷爷进了手术室,气氛拉的很紧张,看见爷爷躺在病床上,旁边仪器有很多,都滴滴的叫着,病房安静得要命,像是有一个死神即将来临,果真在爷爷住院的几个星期就去世了,当时的我不知所措,往日那个开心的平房里,却变成了一声声唢呐的作曲地。之前那个会和我抢遥控器、会踢被子的爷爷永远不在了,奶奶也在失去老伴的夜里每每痛哭失声,奶奶与爷爷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几乎没吵过什么架,爷爷温顺的脾气正好依着奶奶暴躁的脾气,是一段令人多么难得的爱情。</h3><h3> 至今我仍怀念着那时的生活,也愧疚着当时的不礼貌,不懂事,对爷爷的愧疚与爱是一辈子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2班谢依伶</h3> <h3>每每和母亲去外婆家时,母亲总是会与我讲他儿时的故事,虽就几件,可母亲却总是乐此不疲的对我诉说着那时的苦与乐,仿佛这样就能把过往岁月的遗憾抹平。这些事我虽已耳闻而不惊,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久久不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母亲今已45了,儿时家中并不富裕,但也过得去。母亲7岁时便承包起全家人的衣服,因是大姐,10岁时大人能做的母亲基本上都行,能干这么多,也是因为外婆的严厉,母亲后来也跟我说:“当年很恨她,总觉得她偏心,可正是因为恨我现在才事事不马虎,又爱又恨也许就是这样。”母亲知道外婆很爱她,只是与别人不同罢了。母亲9岁上的学,那时学校机制与现在不同,每上一个年级是要考的,考不上就上不了学,那时母亲只感觉上学是最轻松的事,它比放牛、插秧、洗衣服不知舒服了多少,可也只是比这些要好。上学时春秋还好,到了夏天母亲就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车,烈烈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照射在母亲身上。冬天时,母亲的手常常被呼啸的风吹裂,脸也不知何时起了一层皮。母亲就是这样的度过了小学。初中时母亲离学校要更远了些,当时村中少说也有百来多个女孩,可到最后上中学的也只有寥寥十几个,母亲就是其中一个。即便如此,可母亲却还是坚持白天读书,晚上帮外婆外公分担干活,干完活后才来完成作业,次日便5点起来自己煮饭吃完去上学。母亲尽管已经很努力了,可上天却似乎没有看到。母亲即使再努力,可也有不会的题,她没有人可以问,只能自己憋在心中,学习也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初三全年级也没有几个女孩子,母亲成绩落后,学业沉重,加上外婆那年得了场大病,种种原因,让母亲的学业永远停留在了初三。她后悔吗?我也这样问过她,她却只是轻描淡写的对我说:“我努力了,也尽力了,我不遗憾。”母亲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朴实无华,我曾问过她最想要什么?她愣了愣,便对我说:“不求荣华,不求富贵,幸与不幸都会有尽头,平平安安就好。”<br></h3>